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效果评价

社区干预对高血压和脑卒中预防效果评价

时间:2022-05-12 18:00:09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干预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收效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本社区内的270名35岁以上既往没有脑卒中病史者开展脑卒中因素调查(即为基线调查)与体格检查,有效筛查高危对象。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社区干预)与对照组(未进行干预),每组各有135名。3年后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随访。结果:3年随访发现,两组调查人员患有高血压的机率均有增多,但对照组中以中年人患病率最多。观察组在控制率、治疗率以及知晓率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观察组脑卒中患病的危险降低了25.19%,死亡降低了32.59%。结论:社区干预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使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以及知晓率有所提高,降低各类型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机率。

【关键词】社区干预;高血压;脑卒中;预防效果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范围的扩展及延伸,高血压疾病及其相关疾病的流行日益增长[1],对预防工作不断提出更高的问题、要求,并迫切需要解决。与此同时,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患有高血压类型也各有差异,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能够让心脑血管疾病社区预防工作逐渐完善且更具有针对性。现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本社区内35岁以上人群的270名既往没有脑卒中病史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社区干预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本社区内的270名35岁以上既往没有脑卒中病史者开展脑卒中因素调查(即为基线调查)与体格检查,有效筛查高危对象。随机性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135名。两组被调查人员的一般情况详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被调查人员舒张压(即为DBP)、收缩压(SBP)、高血压患病率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在基线调查以后,在社区实施全面干预,每个研究单位每周需安排医生到社区医疗机构对高危人群实施干预[2],重点在于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控制。根据社区居民血压水平,是否伴有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疾病进行管理、治疗。同时,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

对照组:在社区顺其原有的医疗条件,不进行干预。

1.3 高血压的临床诊断

SBP大于或等于140mmHg(单位1mmHg等于0.133kPa),或是DBP大于或等于90mmHg。调查2周后,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便可确诊为高血压。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两组间试验所得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通过t检验法对组间计量资料予以检验,应用χ2检验两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若是对比差异P<0.05,则能够说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 结果

3年随访发现,两组调查人员患有高血压的机率均有增多,但对照组中以中年人患病率最高。观察组在控制率、治疗率以及知晓率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观察组脑卒中患病的危险降低了25.19%,死亡降低了32.59%。详见表2。

3 讨论

社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疾病的“三率”[3],尤其是治疗率、知晓率改善效果更为突出,尽管高血压疾病控制率在中老年人群中均有所升高,但是相对来说仍处于较低水平。舒张压、收缩压的水平变化与脑卒中的死亡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在中年人群中[4]。现阶段,我国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逐渐呈年轻化发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们应该逐渐重视中年人群慢性疾病的预防工作。社区干预能够明显地控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改善人们对高血压疾病的控制率、治疗率以及知晓率,降低各类型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机率及死亡率。因此,在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慢性疾病的工作中,应该逐渐重视社区干预,加大宣传力度,将社区干预具体落实到每个社区居民,使人们整体健康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勤海. 预防高血压性脑卒中社区干预措施探讨[J]. 中外医疗,2011,21(4): 152-153.

[2] 徐疆,王婕, 陈文玲等. 社区一级预防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2(17): 433-434.

[3]何文静, 孙晓宇, 王琪. 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24(12): 261- 262.

[4]李素霞. 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13(8):444.

推荐访问: 高血压 干预 预防 评价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