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关于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标准研究

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关于学生课程成绩评价标准研究

时间:2022-03-13 09:49:10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设计类专业由于其自身特殊性,长期以来在关于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标准上很难形成统一的模式,对学生成绩裁定出现有失偏颇的概率远远超过其它老牌学科。对教与学的成效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对《图形创意设计》这门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了成绩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探究,以期对其它设计类专业课程成绩评定有所启发。

【关键词】设计类专业 ;课程成绩评价标准;图形创意设计

Abstract:Specialty of design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y. It is hard to set down a standard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performance for a long period. The probability of injustice of a student"s grade determination is far more than other traditional specialties. Through its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makes a feasibility study on a basic course of "creative graphic design", in order to offer something useful in grading.

Key words:Design specialty;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curriculum performance; Creative graphic design

一、引 言

随着时代的需求和政府的日益重视,设计兴邦这一理念带动了国内设计类专业的高速发展,大批高校也纷纷开设了设计类专业。与其它老牌专业不同,设计类专业无论是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成绩评定上都有其自身特点,让高校的惯常模式对设计专业的管理有些力不从心。对学生课业成绩的评价标准难以规范是矛盾突出点之一。

二、课程成绩评定现状分析

设计类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学生课业成绩通常由命题作品或作品集来进行评判,而不是一纸试卷,成绩的评判往往缺乏标准的、量化的模式。尤其是设计实践类专业课的成绩评判,需要考查的是学生相关理论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手绘、色彩运用等多方面专业能力。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成绩评定的普遍现状来看,问题重重:

1.学生重操作轻理论。从学生来源(多为艺考生,文化课水平总体不高)来看,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教学实践经历来看,许多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课程时兴致高昂,操作技巧掌握也较为良好。但是一旦遇到命题设计,拿出来的作品都不尽人意,模仿甚至抄袭他人作品。这就是设计思维没有打开,不注重设计理论的后果。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成绩评判也变得索然无味;

2. 评分公正性、专业性难以保证。设计专业在我国全面兴起于21世纪初,增长呈陡增态势,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很多高校中的设计专业教师其实并不具备专业背景,比如某高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其教师队伍大多由雕塑、国画、机械工程制造等专业背景跨界而成,此类现象在国内各高校设计专业屡见不鲜。设计类专业的课业成绩的评判易受教师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缺乏专业性、客观性以及公正性。

3.惯式管理模式使教师评分受限。为避免烦琐,部分高校对于设计专业的管理缺乏相应的改变。比如强行统一平时成绩与考试作品成绩的百分比、划分学生档次、限制学生外出实践等等,都不利于设计专业的课程成绩评定的公正和自由。

4.成绩评价结果模糊。学生很难通过课程成绩的分值解读出自己设计水平的高低,无法获得真实的反馈与评价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一门课程的结束以分值告终。

课业成绩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反映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专业水平,也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随着考研、出国留学、奖学金等因素的刺激,学生对于课业成绩也日益看重。所以,如何给课业成绩定下评判标准也日益受到了设计专业教师的重视,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规范”式的课业成绩评定标准,以期改善成绩评判混乱的局面。比如“DESIGN”标准实施模式[1] ,讲求从设计性标准(Design)、生态性标准(Ecology)、社会性标准(Society)、创新性标准(Idea)、全面性标准(Generality)以及需求性标准(Necessary)。这种模式形成了一种评价体系,评价范围囊括学生的设计感觉、生态保护意识、对社会文化的了解程度、创造能力以及对各类人群需求的认知程度等。但是,“DESIGN”模式这种顾全大局的做法必然会对细节造成忽视和模糊。总而言之,这样的模式更适合有着实习经验的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考核,而非某门课程的评判。

或许我们正在走进一种误区,认为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与其它专业是一样的,是衡定的,只是我们未曾发掘出来。然而,从专业性质而言,设计类专业灵活性就大很多,应该对不同类型的设计专业课制定相应的评判标准,做到“小类划一”即可。

四、《图形创意设计》课程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探究

《图形创意设计》总学时通常设置为64个学时,讲授学时与实践学时各占一半,属于典型的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实操性强。一般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学生还没有接触电脑绘制等课程,主要提升和考察学生的手绘能力、创意思维,掌握用图形创意的基本语言和手法表现事物、思想以及情感。

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历,针对图形创意设计的课程特点,对其成绩评价标准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下表为笔者比较后得出的效果最佳成绩比重分配方案:

根据《图形创意设计》这门课程的自身的特性制定出了相应较佳的成绩比重分配方案,针对这一方案作出以下说明,以清其路。

1.讲授课时与实践课时交错进行,即时评分。从表1可以看出,笔者给出的平时成绩的比重要高于结课作品,这表示了图形创意设计这门课程应更注重平时的训练效果,而不是单凭最后某一个时间点的某一张作品定立,很多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都应该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变化发展过程。而要使教学效果最好,就要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将以往的阶段式讲授与实践合并,交错进行,教师教授完每个知识点就马上进入绘制操作训练。使学生“现学现卖”,然后由老师组织评分课进行集中讲评,使学生明白相应的分数所应达到的水平。《图创》这门课程本身的内容就有很好的组织阶段性,使得即时评分能够很好的实施。下表为各阶段分配的学时:

2.结课作品采取不完全教师集体评分制。结课作品作为设计专业学生阶段性成果的展示,类似于其它专业的期末考试,也占有相当一部分比重。以往的评分方法往往分为两种极端:一是任课教师独立完成评分,但容易受到个人偏好影响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完全集体评分制[2],所有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课程评分任务,这利于提高公平性,但耗时耗精力,也不利于统一意见,造成两难局面。为此,笔者推荐采取不完全教师集体评分制,即任课老师承担主要评分任务,先对学生作品得出一份原始成绩,划分出成绩段,再由其他专业老师针对各成绩段的作品进行复议,改变存在异议的,保留无争议的。

3.出勤率占比适当降低。很多高校为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上课出勤率,强制推行高出勤比重。这就造成了某些学生上课人来心不来,真实课业成绩即使很低也照样能靠着满勤通过考试。学生的天职就是按时上课,出勤率不应成为嘉奖学生的手段。特别对于设计专业这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言,过高的出勤率占比不利于教学效果。

4.进步加分在于起点不同。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尽相同,最终成绩的评定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起点及能力差异,应适当考虑学生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效益差,做到相对公平,但这一项加分的占比不应过大。

五、结语

在设计类专业课中,与《图形创意设计》类似的课程还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字体设计、VI设计等等,依据“小类划一”的原则,这些课程的成绩评价标准可先根据教师个人的实际教学情况(学生人数、开设时间、课时安排等),再参考笔者这一方式,从而得到较为公正、客观以及有效的成绩判定。

【参考文献】

[1]王凯,黄群,孙帙.生态时代下高校设计学的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研究—以通用设计课程为例 [J].设计艺术研究,2013:84-87

[2]李广道,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成绩评定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269

推荐访问: 评价标准 成绩 课程 高校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