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研究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研究

时间:2022-03-10 08:38:25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对于慢性胃炎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42例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进行中医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5.77%显著高于对照组74.65%,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患者副作用,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辩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

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由于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炎性病变,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在医学中根据该病的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将分为两类: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而急性胃炎是指胃粘膜的急性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腹泻、脱水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呕血或便血,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慢性胃炎是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是复杂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所导致的,难以治愈且并发症多,甚至会发生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对于慢性胃炎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旨在通过中医辩证分型治疗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断为慢性胃炎的142例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中有女性63例,男性79例,年龄在35岁-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8±2.54)岁,病程在4年-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25±3.40)年。按照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7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性较小(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口服奥美拉唑,出现感染者,需给予广谱抗生素或甲硝唑治疗,腹胀明显者应加用促进胃肠蠕动药物。1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医治疗,按照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胃阴不足型:麦冬、生地、枸杞子、白芍各14g,玉竹、丹皮、乌梅、石斛各11g,栀子9g,黄连、吴茱萸、甘草各7g,口燥咽干患者加芦根10g,水煎服,3次/日。血淤型,枳壳9g、生地9g、大黄9g、当归9g、香附9g、炒蒲黄10g、白术10g、柴胡10g、赤芍12g、丹参12g,身体虚弱可加阿胶8g,发热患者可加蒲公英5g。水煎服,3次/日。脾胃湿热型,用陈皮9g、黄连9g、佩兰9g、黄芩9g、藿香11g、厚朴11g、苍术14g、茯苓14g、半夏14g,食欲不振者可加山楂6g,呕逆患者可加竹茹6g,水煎服,3次/日。脾胃虚寒型:茯苓、丹参、黄芪、白术各14g,半夏、生姜、木香、陈皮各9g,吴茱萸、甘草各7g,大枣6g。水煎服,3次/日。肝气犯胃型:陈皮(醋炒)6g、川芎4.5g、炙甘草1.5g、柴胡6g、香附4.5g、芍药4.5g、枳壳(麸炒)4.5g。取水约一盅,煎至八分后于饭前服用。如患者胁肋过痛,则加减郁金、当归、青皮、乌药,取其行气活血之功效;如有肝郁化火者,可加减山栀、川榛子、黄芩等,取其清热泻火之功效。

1.3 疗效评定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纤维胃镜检查病灶消失或显著消退,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纤维胃镜检查显示病灶有所改善,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纤维胃镜检查均无改善,临床疗效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文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选用%表示,计量资料选用()表示,对比展开检验或t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35、33、3人,总有效率为95.77%,而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2、31、18人,总有效率为74.65%。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胃病是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而慢性胃炎则是胃病的重点。中医学上,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畴,根据不同症状表现,又分为“胃痛”、“胃痞”、“呕吐”“嘈杂”等范畴。西医上又将慢性胃炎成为慢性非糜烂性胃炎,这是因为除严重情况外基本无黏膜糜烂情况[1]。大部分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症状,导致慢性胃炎的病因復杂,中医认为是外感湿邪、胃失所养所致[2]。以胃脘部胀痛为主证,痛无定处,攻撑走蹿,常有嗳气,矢气频作,多有情志不舒等,此为气之郁结。痛处固定,持续不断,以刺痛多见,入夜尤甚,舌发紫色暗或见瘀点瘀斑。此为血行不通。因此临床治疗以健脾养胃、疏肝理气、清解郁热为主,蒲公英、黄连可清热祛邪,同时消灭幽门螺旋杆菌[3];丹参、赤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白术、黄芪、甘草可健脾养胃;吴茱萸能暖胃驱寒,同时促进肠胃蠕动;白术可养阴止痛。诸药合用能达到养胃护胃,解郁和气的功效[4]。此次研究,应用中医治疗的观察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显著优于应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p<0.05),该结果充分表明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中药药材配伍需根据患者实际症状进行增减,同时慢性胃炎临床治疗还可选择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少,值得在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田园,崔现敏,袁玉娇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2):1065-1068.

王忆勤,郎庆波,李果刚等.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975-979.

林楚华,刘凤斌.中医药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认识的现代进展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511-1512.

陈润花,陈亮,苏泽琦等.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3,33(6):546-547,552.

推荐访问: 辨证 疗效 临床 中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