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超声胃镜对食管粘膜下肿瘤28例诊治价值

超声胃镜对食管粘膜下肿瘤28例诊治价值

时间:2022-04-01 11:18:14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行超声胃镜诊断与治疗的28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资料, 观察诊治结果。结果 ①诊断结果, 28例患者中, 有19例为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基层的食管平滑肌瘤, 边界清晰, 薄膜光整, 呈椭圆形或梭形, 内部回声均匀, 无浸润生长。食管囊肿4例, 黏膜增厚1例, 腔外大血管压迫6例。②治疗结果, 13例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基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均行黏膜切除术, 病灶均完整切除, 未发生穿孔或出血, 4例食管囊肿行内镜直视下穿刺抽液, 然后注入少量硬化剂治疗, 其余未进行治疗。结论 超声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 对其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超声胃镜检查;食管黏膜下肿瘤;诊断与治疗

食管黏膜下肿瘤(esophageal submucosal tumors, EST)是胃镜检查常见的病变, 但常规胃镜检查难以准确判断其大小、性质与来源, 不利于及时开展有效治疗[1]。超声胃镜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能清晰现实食管壁层次结构与邻近脏器、组织, 还能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吉林省前卫医院应用超声胃镜诊治食管黏膜下肿瘤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行超声胃镜诊断与治疗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28例, 其中男18例, 女10例, 年龄27~70岁, 平均(50.4±3.6)岁。常规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下肿瘤, 上段2例, 中段20例, 下端6例, 内径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隆起, 质软, 表面黏膜完整。

1. 2 检查方法 采用日本PANTAX超声胃镜, 探头频率为5~7.5 MHz, 纵轴电子线阵扇扫。患者在普通内镜检查时发现有食管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后, 退出胃镜, 行超声内镜检查。

2 结果

2. 1 诊断情况 超声胃镜检查在28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中, 有19例为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基层的食管平滑肌瘤, 边界清晰, 薄膜光整, 呈椭圆形或梭形, 内部回声均匀, 无浸润生长。其中, 13例为来源于管道5层结构中的第2层黏膜肌层, 6例为来源于管道5层结构中的第2层黏膜肌层。

食管囊肿4例, 声像图表现为第3层内存在边界清晰、平滑的无回声区, 透声性良好。

黏膜增厚1例。腔外大血管压迫6例, 食管5层结构清晰, 无异常, 可能为腔外血管压迫。

2. 2 治疗情况 13例来源于黏膜肌层及固有基层的食管平滑肌瘤均行黏膜切除术, 在肿瘤部位黏膜下注入1:10000肾上腺素盐水隆起病灶, 与黏膜下层次充分分离, 以圆套器套住病灶, 与黏膜下层充分分离, 以高频电流切除, 所有病灶均完整切除, 未发生穿孔或出血。其余6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 有1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提示为源于固有肌层的平滑肌瘤, 直径为1.6~3.3 cm。

4例食管囊肿行内镜直视下穿刺抽液, 然后注入少量硬化剂治疗, 其余未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以上的随访, 未发现明显变化。

3 讨论

食管黏膜下肿瘤在常规胃镜检查中较为常见, 由于其表面覆盖有正常黏膜, 难以获取病理组织进行活组织检查[2], 因此, 黏膜活检与常规胃镜检查对食管黏膜下肿瘤很难起到有效结果。隆起不明显且范围较大的还需要借助壁外压迫进行鉴别。同时, 由于腹部脂肪较多, 在脂肪、胃肠道气体及骨骼的干扰下, 以较远距离进行监测的超声探头也难以获取满意的治疗效果。

超声胃镜检查可清晰显示食管壁的层次结构, 利用超声胃镜检查食管隆起性病变, 其层次结构与组织学结构以及超声回声特点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3], 如位于黏膜下层的囊肿, 为边界清晰, 边缘平滑的无回声区, 腔外血管压迫则显示为腔外无回声区压迫食管壁, 食管5层结构清晰, 无异常。因此, 可根据病灶回声与消化管管壁的关系鉴别黏膜下肿瘤及源于黏膜的病灶、消化管隆起, 还能根据内部回声特点来定性判断病灶。可以说, 超声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优良手段。

食管平滑肌肿瘤是最为常见的食管黏膜下肿瘤, 约占食管良性肿瘤的50%~90%, 本组共19例患者, 占67.8%, 与相关报道符合。在EUS下, 平滑肌瘤表现为黏膜肌层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 成梭形、圆形、半圆形, 边界清晰, 大小约为3 cm, 有完整的回声包膜, 内部回声均匀, 对周围无侵袭, 无周围淋巴结转移。食管囊肿多见于食管中下段, 若囊肿较大, 还会引起压迫症状, 或导致支气管扩张、肺炎, 或形成瘘道。在EUS下表现为黏膜下层无回声, 成圆形、椭圆形, 边界清晰, 不侵及食管壁, 常考虑为大血管压迫。本组有4例食管第一层增厚, 其他层结构完整。

在治疗方面, 对于源于固有肌层的病变, 单纯内镜下切除易导致穿孔。本次研究中, 对13例源于黏膜肌层的平滑肌瘤采取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的圈套切除术, 所有病变均得到顺利切除, 未发生出血或穿孔。术中应用的肾上腺素盐水能使病灶更易与黏膜下层分离, 从而减少出血及穿孔的可能性。本组中, 1例来源于固有肌层的肿瘤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其余进行随访。

结合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 作者认为:侵犯1~3层的病变适合进行胃镜治疗, 侵犯4~5层的病变胃镜下难以完全切除, 且易发生穿孔, >3.0 cm的病灶建议手术切除, 1.0 cm左右的病灶建议定期随访[4], 恶性病变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总而言之, 超声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瘤的有效方法, 对其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浩,林李淼,夏宣平,等.电子胃镜和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中诊断比较的研究.安徽医学, 2008,29(03):288-290.

[2] 张蓉,李传行,高小燕,等.食管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诊断与内镜下微创治疗.中国内镜杂志, 2010,16(01):21-24.

[3] 彭传辉,夏晓勤,牛润章,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60例.实用医药杂志, 2011,28(07):638-638.

[4] 陈淑梅,陈淑良.超声胃镜检查的护理干预.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5(24):726-727.

推荐访问: 胃镜 食管 粘膜 超声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