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如何诊断和治疗巴氏食管

如何诊断和治疗巴氏食管

时间:2022-04-01 11:21:47 浏览次数:

人的消化道内黏膜就像衣服的“衬里”一样,而且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结构。正常的食管黏膜是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构成的(因为将其放在显微镜下观看颇像层层排列的鱼鳞)。胃黏膜与食管黏膜完全不同。胃黏膜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的。在患病的情况下,部分该食管黏膜的复层鳞状上皮可被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医学上将其称为肠上皮化生)。由于这种现象是由巴雷特(Barrett)医生在1950年最先发现和报告的,故临床上将发生了这种改变的食管叫“巴雷特食管”(简称“巴氏食管”)。

巴氏食管的形成,既有先天发育上的原因,也与后天环境因素有关,但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胆汁和胃液反流造成的。也就是说,酗酒、吸烟、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以及使用抗肿瘤的化疗药物等均可使人形成巴氏食管。当然,有些巴氏食管患者的发病原因至今还未研究清楚。通常,巴氏食管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如果伴有胃食管反流病,便会出现烧心、反酸、吞咽不利等症状。据统计,巴氏食管患者发生食管腺癌(食管癌的一种类型)的几率比健康人高20~40倍。25%以上的食管癌患者都会出现巴氏食管。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巴氏食管患者都会发生癌变,更不能说患了巴氏食管就等于患了食管癌。要确诊患者的巴氏食管是否发生了癌变必须为其做食管黏膜的病理检查。如果在显微镜下发现患者的食管黏膜腺体呈中度或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又叫异型增生,根据其增生的程度可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那么该患者的食管就有癌变的可能。在临床上,诊断巴氏食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胃镜检查:正常的食管黏膜在胃镜下呈均匀的淡粉色。巴氏食管患者的食管黏膜会出现局限性片状或哑铃状的淡橘红色改变,这种淡橘红色的食管黏膜可与患者的贲门相连,也可以孤立地存在。一般来说,先天性的巴氏食管多发生于食管的中段以上,而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巴氏食管多发生于食管的下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黏膜在胃镜下有时也可出现类似巴氏食管的改变,所以做胃镜检查只能对巴氏食管做出初步的诊断,要想明确诊断,还需为其做食管黏膜的病理检查,

2.病理检查:在为患者做食管黏膜的病理检查时,可从其胃与食管的结合部开始,沿食管的4个壁向上每隔1~2公分取一块组织。若患者的食管黏膜上有溃疡、糜烂、斑块、小结节或狭窄等异常改变,则需增加所取组织的数量。巴氏食管患者的食管黏膜在显微镜下可呈现单层柱状上皮改变。

那么,该如何治疗巴氏食管呢?

1.可进行药物治疗:巴氏食管患者可选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或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同时还可配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依安欣、麦芝林等)进行治疗。

2.可使用内镜进行治疗:该疗法对患者的损伤小。体质弱、年龄大的巴氏食管患者均可使用该疗法治疗。但该疗法对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目前用于治疗巴氏食管的内镜疗法主要有氩气刀、高频电、激光、射频、光动力、冷冻以及黏膜切除术等。

3.可进行手术治疗:发生了癌变的巴氏食管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物治疗巴氏食管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患者在用药时应谨遵医嘱,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此外,巴氏食管患者还应定期进行复查,以防止发生癌变。专家指出,经两次胃镜和病理检查证实其食管黏膜无不典型增生改变的巴氏食管患者,可每隔两年复查一次。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的巴氏食管患者,可在第一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若病情无进展,可每年复查一次。有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巴氏食管患者,应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

推荐访问: 食管 诊断 治疗 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