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探讨

时间:2022-03-02 00:20:55 浏览次数:

摘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其培养的分析,探讨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思路,提出: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根本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专业属性为基础布局课程与教学内容;以行动导向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教学。

关键词:职业能力 旅游管理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015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许多高校都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为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提供了人才支持,但传统教学理念、内容及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在职业能力上难以适应新的人才要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并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人才能力需求,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 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现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实用型、技能型和职业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这类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受到普遍重视。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业内人士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实践不停地探索,各自有不同的解读。其中德国学者施耐德(Schneider,K.)认为,职业行动能力由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体能力构成,并且这其中的每种能力还包含了另外三方面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5]在国内,更多研究者认为,综合职业能力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整体化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从事一种或若干相近职业的本领,它是劳动者知识、技能和素养等要素的综合,是一个人根本的生存能力。从职业工作背景看,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专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及专业知识,能有目的的、依据事实的,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并评价结果的能力,包括:工作方式,对劳动工具、材料、工艺的认识及使用,对新技术的接受与理解等,是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本领。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判断问题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是一种基本发展能力。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等。专业能力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是职业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在整个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职业活动成功的关键,是开放社会必备的能力。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本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技能,从事旅游企业服务和经营管理的技能型人才。这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既是从业的心理特征与实践本领条件,更是学生未来能很好从事旅游工作职业生涯、适应社会需求和寻求自身发展的关键条件,是培养目标的核心,也是教学目标的中心。为此,从学习背景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完成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处理问题和发展自己的过程与方法,在职业工作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构建,从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从事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岗位适应性强和积极上进的高素质劳动者,并具有跨职业的、可迁移的、能终身学习、身心健康的职业能力,能克服知识的陈旧老化,达到旅游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是为完成预先确定的教育目标或明确规定的一项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因此, 职业教育能力目标的达到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实施。

2 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体系开发和教学内容确定的过程中,要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工学结合”为平台,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选取和组织,[2]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既要求给予学生比较厚实的专业与人文基础, 又要加强专业(岗位)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职业指向性。要减少理论学习的重复交叉,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本位进行课程整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科学衔接有机统一。在教学计划和课程类型开发中,将各课程结构整合为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实践课三部分。

2.1 职业基础课程方面

职业基础是指根据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政策法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等。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不追求学科体系逻辑的严密性,以培养高素质、能操作、会管理的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职业生涯的基本素养和文化底蕴。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特征,增加心理拓展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必需、够用、适用”为限度,围绕那些从事行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整合;以应用为目的,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和实践。如“两课”、语言、计算机与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服务心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管理学基础、公关与礼仪、形体与美学等,通过职业基础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思想素质、人文底蕴、专业知识,达到文化基础的目标,使学生具备面对人生和从事专业工作必备的基础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

2.2 职业能力课程方面

职业能力是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业务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处理能力等。课程的开发与编排须改变现有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截然分离的状况,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课堂层面与课程层面上实现整合。在课堂层面上,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明确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各自的目标,并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相应的实践知识进行教学,实现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的交互循环,让学生能在在做中学,在学中作,融“教、学、做”为一体。如“导游业务”课在各章基本知识的讲解或完成后,通过案例教学、课堂模拟、实地演习和技能比赛等来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在课程层面上,要求课程标准应以特定岗位及综合职业能力为基本单元编排理论及实践内容与课时,融“课、岗、证”为一体。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具有宽泛性,涉及旅游行业的职业岗位是相当庞杂的,主要有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从它们各自岗位职业能力看,三者拥有职业共同能力,如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等。可以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将若干课程中的相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达到课程综合化、整体化和精炼化,避免相似内容重复讲授。如前厅、客房、餐厅所共有的管理知识,可以综合为“饭店管理与务实”开设。

2.3 职业实践课程方面

实践课程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大量实训、实习、实践课程的学习训练,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3]旅游行业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必须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学体系应该反映重应用的培养目标,体现旅游行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特点。职业实践课程主要是专业层面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将所有职业基础课程和职业能力课程放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学习。课程主要以实践中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所掌握的职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和实践进行进一步的融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基本素质, 以及吸收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在这个教学时段,一方面学生能够成功地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再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将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进一步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5]。可采取课堂模拟、校内仿真、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等方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由模拟训练到实践运用进行。按照模块实训:训练学生掌握每一个专业模块技能;技能竞赛:训练学生掌握某些关键职业技能及其初步综合运用;综合实训: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顶岗实习:训练学生尽快进入工作岗位角色的步骤,以循序渐进地方式完成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整合。[6]

3 以专业属性为基础布局课程与教学内容

旅游业具有综合性,旅游从业部门具有多样性,岗位群和工作任务相对丰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处处细化不太可能,只能采取 “宽基础、多方向”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首先,进行职业基础夯实,学生用前三学期集合学习旅游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旅游人才“通才教育”为主。其次,进行模块选择,利用两学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旅游行业某一特定领域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技能为主。如选择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等不同的方向。这样不但实现因材施教,而且给学生提供在毕业后就业市场中自主分流和选择的机会。

4 行动导向为主要教学方式实施课程教学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将景区、酒店和旅行社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呈现给学生,以旅游企业主要岗位群中主要岗位为模块,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和任务,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扮演“职业人”的角色,进行工作情境的切实体验,获得真实的工作经历,将学习系统与工作系统对接起来。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主要方式,让学生学习时真正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工作环境的复杂和发展变化,达到“理实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完成具体项目中,融理论于实践,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学习知识, 理解真实岗位需求,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情操,养成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发展能力,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7]

参考文献:

[1]Schneider,K. Das Lernfeldkonzept-zwischen theoretischenErwartungen und praktischen Realisierungsm glichkeiten [A]. In: Brinker-Meyendriesch, E. et al (Hg.).Pflegep dagogik für Studium und Praxis [C]. Berlin: Springer, 2003:77-111.

[2]陈咏,淑郭盛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148-149.

[3]王亚盛.中德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与改革建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0,(6):77-79.

[4]张跃西,杨林等.“五位一体”产学研合作机制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27(7):36-39.

[5]汪亚明,李亚军.“能力本位”的高职旅游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116-117.

[6]樊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经管专业整合实训体系探索[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9,(10):137-139.

[7]刘家风.基于工学结合的“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设计[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2):26-29.

作者简介:王钦安(1968-),陕西紫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与开发、旅游教育,滁州学院地信学院旅游系,安徽滁州 239000

推荐访问: 高职 课程改革 旅游管理 探讨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