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

浅谈太极拳运动的健身价值

时间:2022-04-07 09:09:29 浏览次数: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清灵圆活的拳术。它具有健身益智的作用,缓减衰老的作用,祛病延年的价值,渗透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它强身健体,润德润身的作用优于其它体育项目,是师生养生修心的首选健身方法。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句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健康是人的生命动力和源泉,有健康才有一切,健康的身体是人类的第一财富”。因此,人们都渴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但是,天灾、人祸、疾病等,常常危害人们的健康。为此,人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健康的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1995年10月,我国政府向全国人们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9年8月,又推出了《全民健身条例》,这些举措都关系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富强的重大决策。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在改革与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尖注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学校和家长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优秀人才。这些给教师的工作和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以,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去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此,本人特介绍我国人民创造的一项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太极拳运动,供朋友们强身健体选用。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圆活的拳术。太极拳技术上要做到姿势正确,心静体松、连贯圆满、柔和均匀、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意识、动作和呼吸紧密配合。通过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自身修炼的体验与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说明,太极拳显著的健身益智作用,缓减衰老作用,祛病延年的医疗价值和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远优于其它体育项目。以下分几个问题简述太极拳的养生健身价值:

一、古代医字养生对太极拳养生的影响

古代医学养生学认为,真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和动力,有营内卫外的作用。《素向阴阳应象大论》的“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和《生气通天论》的阴者,藏精而起丞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其和就是造炼,“藏精起丞,卫外为固”就是造炼的结果。主要在于激发脏腑的潜在功能和提高抗病的能力,使之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通过对大自然万物的周密观察总结,认为人与万物在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中生息存亡。唯人不同于万物而贵于万物,主要是人能认识世界,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且能通过各种健身手段有效地利用和吸收日月星辰、地球、宇宙多方面的多种高能物质,达到“藏精起丞,服天天而通神明”,以提高“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肾藏精神志”(《灵柩,九汁论》)等人体潜能的能力和“青、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灵柩,本神》)等充分调节,增强万物,处治万物的本领,并用智慧和双手更好的利用大自然:顺应变化,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且求快乐而健康的生存。

太极拳健身养生呼吸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讲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功效。随着太极拳训练过程的逐步深入,呼吸趋于缓和匀长,不仅有利于“宗气”的聚集循住脉下归于肾并蓄于肾,随着精气的不断充实,积蓄和旺盛而向经脉自然伸展运行时则在意念和吸气的引导下,使真气沿督脉伸引上行,当真气上行至颠顶百会时,则通过呼气使真气循任脉而下。若真气沿督上任下,环转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这就是太极拳运气的基本规律和引导行气的基本法则,也就是炼精化气的过程。真气的积蓄和运行使人健康长寿的生理机制在于营内卫外,调和阴阳,培养正气。太极拳通过身躯与肢干的活动,引导真气遵循运行规律和法则练习,通精内蓄,卫阳外固,脏腑等以濡养,生机待以萌发。如果人体生机旺盛,则阴阳得以生长,若阴阳生长得以平衡,则病邪自然消退,杂念也就自然消除。若心无杂念,则人健康长寿而享尽天年。《内经》指出:“守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宗气为肺气吸入之大自然精气和脾输布于肺的水谷精华所组成,是真气的充养部分,若宗气不上不下,则肾精华得不到充实,真心不能生化,运行是人体致病和加速衰老的主要原因。而《灵柩,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定生死,处百病,调虚实,又可不通”。任督两脉是流领全身经脉之海,所以任督两脉运行为全身经脉运行的基础。太极拳的修炼遵循中国传统医学养生理论的指导。在身体姿势、呼吸和意念上作了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修炼中所获得的功效也证明了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一致性。

二、太极拳基本的养生修炼方法

作为体育与养生健体相结的太极拳运动要通过姿势、呼吸和意念而起作用。三者相互配合、相互依赖,缺一不可,通常把姿势、呼吸和意念作为修炼太极拳的三要素,必须抓紧抓好,修炼才有显著功效。

1.调身:姿势是练习的保证,太极拳对身体作了相应的需求,特别强调全身放松,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上虚下实,中正安舒,使身体有利于动作的发挥。练习太极拳,体松是进入气功态的根本前提,因为体松是人体内外气路畅通的根本条件。常人总是处于各种形式的紧张状态,唯气功人才能处于较佳的体松状态,体松为了获得气感,只有把体松和获得气感联系起来,体松才属于气功范畴。气为血之首,有气的畅顺才有血的运行。身体姿势正确了,就能让气走的顺,立得自然,走的有用。

2.调息:太极拳对呼吸的基本要求是在不破坏自然的原则下有意识地逐渐加深自然顺式呼吸。由于身体处于轻松和缓和状态,呼吸趋于匀、细、深长,逐渐形成内起鼓荡,使“气沉丹田”有升有降,随着动作的变换,呼吸与用气协调,慢慢达到”气遍身躯不稍痴”的要求。

3.调心:在意念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根据动作的含意,用意识加以引导,使人的精神集中,不能有杂念,达到松静自然。把想象的作用运用到动作扩展中去,在运动中用意不用力,追求动作带动意念,意念生动作,使动作的意味更浓,对每一个动作的一虚一实,一张一驰都要将养生作用或太极拳的技击作用用意识去想象,甚至在想象中加以夸大、美化,以—种良性意念去意守“内景”和“外景”,促使人的精神愉快,心境平和,情绪乐观,起到怡人养心的作用。

4,意气合一:太极拳很讲究练气和练意。“气沉丹田”为练气首选,方法上要求腹部鼓荡,使身体上部的气下沉而集中丹田,并用提肛圆裆使身体下部的气集中丹田,从而上下俱轻灵,重心独实重,同时尽量保持身体自然,不强行压气,锁心猿,栓意马,眼不乱看,心不乱想,以肺气引入丹田,调动内气,同时把内气用意识引导到动作当中去。运行路线太极拳强调有规有矩,这样可少走弯路,特别注意心肾相交,心中意志,下照海底,海底之气自下而上与神意相交归于丹田,运贯全身,畅达四肢。吸气时,意意领地(阴)气由涌泉经大腿过会阴穴经督脉上达顶门,呼气时,沿任脉下行息上归脐,存储真气,气走丹田。每一举手投足,分布全身的四正八柱等筋脉协调合作,不致散乱,使能开合伸缩,力达掌心,达到运动如抽丝,两手似扯棉,绵绵不断长流水的外部要求,进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练气与练意相结合的“神明”境界。期望追求终身健康的人士按照以上所讲的方法去实践、体验,共享天年,健康生活工作,谓之普渡众生。

三、太极娄养生健体的作用优于其他体育项目

体育运动训练学认为大运动量的身体活动对人体心肺影响直接有效,通过超负荷量恢复,促使心肺的适应眭,从而改善其机能。而太极拳看上去轻柔缓慢,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都不大,但通过学者门的实验、研究,把年龄和身体条件基本相同的人分成两组,一组练太极拳,另一组练习长跑,他们的训练时间为三年,结果练太极拳的人比练长跑的人心功能和血液气体成份的素质都优越。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以太极拳的一些特点、要求以及它的拳理去寻找答案,便不难发现太极拳讲究整体协调:意气合一;内外结合;松静自如,并在身体姿势上有独特的要求。如“虚领顶颈,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间中正”等。其作用都是保证身体的各部位处于放松状态,使身体内部各通道畅顺。在这样一种和谐安静的环境中,没有过度的紧张,机体内的“门户”会自动打开,各种营养物质和气体得以自由的交换,身体各系统得到很好的调养生息,必然带来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种“通平”的作用。

心脏是人体生命的源泉,自身机能的改善和提高对人体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身体各种通道的畅顺,可以减少心脏的压力和阻力,心脏工作轻松自然,降低劳损率,使其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从而延年益寿。由于“通道”和“门户”的大量开放,营养的气体大量进入人体内,身体代谢的废气也能及时排出,减少了氧债。我们从有关研究成果中得知,充足的氧气、清洁的内环境,及时的养料供给滋润身体的各系统,强身健体反过来又减少了心脏的损害,使心血管保持健康,减慢衰老的进程。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大脑的支配。太极拳的意念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中枢神经的良性调节使人心情舒畅,进而忘我怡神,这种反射还可以诱导中枢神经对植物性神经的调节,使心肺活动不但能很好的适应身体的要求,而且更节省更有效。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太极拳训练组安静时心率、平均血压、血粘度,总周阻的数值都比长跑训练组低:而心搏量,心搏指数,左心有效泵力,左心泵力指数,左心有效能量,利用率要比长跑训练组高:左心喷血阻抗,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均比长跑训练组少。由此看来,太极拳练习能量代谢量不大,但健身养生的效果好。一些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尽管年龄有的已年过花甲,但他们精神奕奕,红光满面,肤色润泽,精力充沛,这些都是坚持练太极拳的结果。

综上所述:如果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血液循环功能的十几项指标都优于长跑锻炼者的平均数值,太极拳不但有其他项目不能比拟的独特功效,而且对器官素质微观也有改善。太极拳练习后使血液气体成份良性改变,氧饱和度与氧分压增加,而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指数也有轻微下降,这充分说明太极拳练习对氧的利用率高,增加了机体氧代谢和能力的储存。太极拳具有单纯性身体活动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我们的体验与研究成果均认为,主要是太极拳的松静自然,意念引导身体各系统“门户”主动开放,身体各种生理通道畅顺,营养物质和氧气可以自由交换,机体及时可以得到休养生息,从而促进了身体健康。

太极拳充满了中国传统哲学元素

太极拳,从哲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门哲学。在中国武术中,以强烈的哲学色彩来衡量,恐怕太极拳应该更突出一点。太极拳讲究神形兼备,内外结合,身心具修,它不是单纯的形体活动,而是一门思想、意识、精神等方面要求极严的运动,是一门充满了清新隽久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运动。太极拳的法则:“阴阳相生,互为其根,虚实变换,首尾相接,—开一合,周而复始,绵绵不断,滔滔不绝,生生不已,无缺陷处,无凹凸处,无断续处”。把其攻防的矛盾双方,柔渗得天衣无缝。

曲中求直,蓄而待发,是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特色体现。就是说在弹性运动中寓柔柔寓刚,特别是在太极推手中,不硬顶,不蛮撞,而是极柔软,然后极刚强,实现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因势利导,舍己从人,诱敌深入,力从他借,先化后打。我们不难看出,松中求紧,张中求驰的技击要领全是以退为进,退中求进的哲理体现。

一动无有不动,以静缶口动,动中求静。这是太极拳的又一运动特点。王夫之说:“太虚者本动者也,动以人动,不息不滞,太极动而生阳,动动之也:静而生阴,动之静也”。既是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任何绝对静止的事物世界上是没有的。太极拳家的只有动中求静,没有绝对的静的辩法命题逐渐的形成了独特的运动节奏。其哲学意味“浓”与“密”,是太极拳技法中的普遍体现。

刚柔相济,虚实分明。矛盾的转化和对立面的统一,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太极拳这一具有哲理的拳种,刚柔转化又完全符合物质的转化和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规律。“量”的积累,完成“质”的飞跃,矛盾的产生到矛盾的解决,事物就前进,就发展,变换刚柔,在精神上说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而隐与显两方面的达到,则必须在平时数以万计的练习过程中,渐渐地体悟出其真谛,不可能轻松而自然的达到这种境界。隐则柔,显则刚:在姿势上,是通过开与合,在运动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达落点时,则表现为刚。因为神气的隐显与劲势开合的配合,刚柔就必须充分体现出来。落点是运动达到尽头之点,乃是神显气聚之处,所以此时此处运用刚法,可谓恰倒好处。除此之外,在一切开合转换过程中,因都是“神气鼓荡”和“圆活转换”变换过程,此时均用柔法。每一个拳式动作,外表看来平淡无奇,可里面都蕴藏了深奥的哲理。如拳式动作都有开合,每个开合过程中都有运动的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他都用柔劲,作到刚柔相济。对于虚实分明,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转化,就可耐而不疲。因此,练太极拳时,双手要有虚实,双足要有虚实,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上下相随的分清虚实,也就是说,左手实则右手虚,反之则左手虚右手实,这是调节内劲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环节。此外,形成落点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从而处处总比一实虚。使内劲处处达到中正不偏,达到内有虚实,而外不见虚实的境界。这就是由量变上升到质变,事物本质是有许多过程的“量”的积累的反映。

太极拳中的哲学元素似乎处处都有,显而易见,太极拳产生于民间,积累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发展于知识的高层,并不断推进完善,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世界人民所喜爱。

推荐访问: 太极拳 浅谈 健身 价值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