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多层螺旋CT对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对肿瘤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4-02 11:43:23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肿瘤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5.7-2017.8期间收治的100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最终经病理证实,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相关资料。结果:100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中,69例胃癌,20例胃淋巴瘤,11例为胃恶性间质瘤。在侵犯胃分区方面,胃淋巴瘤高于胃癌、胃恶性间质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转移方面,胃癌、淋巴瘤高于胃恶性间质瘤(P<0.05);胃癌、恶性间质瘤强化程度大于胃淋巴瘤。结论:对于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好的鉴别与诊断价值,进而为患者早期治疗方案确定奠定基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胃部恶性肿瘤;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3--01

胃部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不同年龄段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不同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存在差异,同时在具体治疗思路以及手术方案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因而在治疗前期需要对胃部恶性肿瘤进行鉴别与区分,并依据诊断中的影像资料表现确定治疗方案。在胃部恶性肿瘤诊断中,CT属于常用的诊断方法,而多层螺旋CT应用中因具有扫描速度快、X线利用率高、单位时间覆盖范围多、影像资料治疗更高等优势得到了重要应用[1]。本文结合我院2015.7-2017.8期间收治且有完整资料的100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探讨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与鉴别价值,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在2015.7-2017.8期间收治的100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7.3±4.1)岁,患者就诊时主诉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所有患者最终均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确诊,相关的检查资料、治疗资料完整。在检查前所有患者未实施放化疗以及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诊断,具体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型号Emotion,检查中扫描范围从膈上2cm到盆腔,部分患者可实施全腹部扫查,检查前告知患者配合要点,仰卧位检查,检查前10min注射10mg盐酸山莨菪碱,饮用10ml温水服用6g产气粉,在患者屏气状态下完成检查,依据常规检查方法完成扫查,在扫描前30min饮用1000ml左右温开水,经周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在增强扫描期间,27-32s为动脉期,60-65s属于门脉期,117s-123s为平衡期。

所有患者在诊断完成后将相关数据发送到对应工作站,影像资料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单一评价,对疾病类型、病灶大小、形态。侵犯范围、强化性、淋巴结转移等相关问题作出评价,并跟访至最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1)手术病理诊断结果;(2)病灶所处位置;(3)病灶密度以及强化情况;(4)胃黏膜侵犯情况;(5)淋巴结转移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相关观察指标参数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相关参数信息使用百分率表示,差异性对比使用卡方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100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中,69例胃癌,20例胃淋巴瘤,11例为胃恶性间质瘤。

2.2 病灶所处部位

69例胃癌中41例病灶处于胃窦部,占比59.4%;19例病灶处于胃体部,占比27.5%;4例病灶处于喷门部,占比5.8%;5例患者累及两个部位,占比7.2%。20例胃淋巴瘤病变所处部位均为两个或者两处以上。11例胃恶性间质瘤患者病灶均为单一部位,其中8例在胃体部位,占比72.7%,3例在喷门,占比27.2%。在病灶所处部位方面,胃癌与胃淋巴瘤对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与胃间质瘤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与胃间质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病灶密度以及强化程度

胃癌、胃淋巴瘤以及胃恶性间质瘤对应的密度以及强化程度见表1,胃癌密度均匀且表现出明显强化;胃淋巴瘤全部为均匀密度;胃间质瘤存在明显强化,既存在密度均匀,也存在密度不均匀。

2.4 胃黏膜侵犯情况

借助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后,在胃部黏膜侵犯方面,胃癌侵犯面积超过胃淋巴癌、胃恶性间质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淋巴癌、胃恶性间质瘤在胃黏膜侵犯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5 淋巴结转移情况

69例胃癌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43例(62.3%),20例胃淋巴瘤中淋巴结转移18例(90.0%);11例胃恶性间质瘤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例(9.1%),在淋巴结转移方面,胃淋巴瘤明显高于胃癌、胃恶性间质瘤,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淋巴结转移也高于胃恶性间质瘤(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不同胃部恶性肿瘤鉴别与诊断是进行疾病治疗的基础,同时对于确定手术方案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临床诊断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诊断过程中能够实施动态增强扫描,同时具有各向同性以及多层扫描特点,获得的相关资料还可以借助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便于从多角度对胃部恶性肿瘤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3]。

本研究中对胃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并经诊断结果与最终手术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胃癌、胃淋巴瘤、胃恶性间质瘤等不同胃部恶性肿瘤在多层螺旋CT方面存在第一顶的差异性,依靠这种差异性对不同胃部恶性肿瘤作出鉴别与诊断。

綜上所述,对于常见的胃部恶性肿瘤,多层螺旋CT检查具有较好的鉴别与诊断价值,进而为患者早期治疗方案确定奠定基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李慧峰.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5):4731-4732.

甘明珠.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03):355-356.

刘凤梅,唐勇,汤发,赖斌.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4):15-17.

推荐访问: 多层 螺旋 肿瘤 诊断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