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谈现型诊断糖尿病及治疗

浅谈现型诊断糖尿病及治疗

时间:2022-03-13 08:30:11 浏览次数:

【摘要】糖尿病是当前世界及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世界第三大疑难病之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危害目前也在扩大。就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现型糖尿病; 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167-02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理、生理及遗传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也几乎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成为糖尿病诊断、治疗上的新动向。

1糖尿病的分型诊断

现在,原发性临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Ⅲ型糖尿病。但是在临床中,对糖尿病的分型诊断仍存在争议,依赖型与非依赖型的区别主要依据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损的程度,临床上是否依赖胰岛素而言,并不反映其发病本质,而Ⅰ、Ⅱ型的区别要看病因是否由胰岛β细胞自家免疫破坏造成,Ⅰ型与Ⅱ型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但Ⅱ型非依赖型可发展成1型胰岛素依赖型,成人缓慢进展型就经历了这个过程。

1.1I型糖尿病病因诊断: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加上胰岛β细胞自家免疫的破坏遗传基因标志,通过测定血中胰岛素、C肽和酮体水平及各种胰岛β细胞功能试验,(如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典型的I型糖尿病血中胰岛素和C肽的水平极低,血酮升高,代谢指标可作为I型糖尿病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判断疾病的预后,并指导治疗。

1.2Ⅱ型糖尿病病因诊断: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加上环境因素所致,Ⅱ型有很强的异质性,即多样性和非均一性,目前已知有4种单基因发生突变可引起Ⅱ型糖尿病,即胰岛素、胰岛素受体、葡萄糖激酶、腺苷脱苷酶基因,还有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Ⅱ型属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其主要生理病理改变为胰岛素抵抗,继发引发高胰岛素血症,这一类糖尿病异常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并存,称为X综合症,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症,成人多代谢病综合症。

近来认为,尿微量蛋白测定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最敏感的指标,它不仅能预测肾病的发展,而且与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及大血管疾病也有密切关系,尿微量蛋白反映了广泛的血管损伤,无论I型及Ⅱ型糖尿病病人凡有尿微量蛋白者均有全身性通透性增加,这说明血管通透性增加不仅局限于肾小球,在小动脉、大动脉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当然,基因遗传因素在此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早期发现白尿蛋白的增加,即微量白蛋白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极为重要,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凡病程大于五年的I型糖尿病患者及所有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均应每年测定一次尿蛋白的排泄率。近来国外已生产出一种能测定尿微量蛋白的酶联免疫试纸条,可用于患者自我检查,但价格昂贵。

2根据病人对糖尿病的自我检测并实施治疗

无论糖尿病回顾性分析,还是前瞻性研究均证实糖尿病控制的好坏与其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美国和加拿大DCCT研究证明,I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后,其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发生率低,发展延缓,为使糖尿病治疗达标,病人学会自我监测非常必要①。

糖尿病的自我检测的意义在于获取血糖及有关的代谢信息,作为调整药物、饮食和活动量的依据,通过糖尿病的自我检测也可以取得全面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主张,应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合理选择用药,做到个体化。凡早期轻症,身体肥胖,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者可选用二甲双胍或拜糖平,以增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减少吸入,对病情中度,胰岛素分泌有一定障碍时,可选用磺脲类或磺脲类加二甲双胍的联合治疗,重症患者,胰岛素分泌明显不足,口服降糖药无效时,需采用胰岛素联合治疗。

型糖尿病一但确诊,意识着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而且推荐采用严密测鉴的强化治疗,以往的治疗,只有清除高血糖和防止酮症,维持正常的发育和标准的体重,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目前看来已不实用,专家们一致建议,严格控制血糖,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只要能完满的控制代谢,大多的病人可正常工作。并享受和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Ⅱ型糖尿病开始胰岛素治疗前应首选联合疗法,即在足量口服降糖药(优降糖15mg/d,二甲双胍1.5g/d)的基础上,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能使大多数病人的空腹血糖迅速达到严格控制的水平,又不致发生严重低血糖,当空腹血糖控制好,多数病人白天对口服降糖药的反应可改善,使一天的血糖达到满意控制。部分病人还可减少口服药用量,以不出现餐后高血糖(>日10mmol/l)为准.研究发现联合疗法能使血浆游离胰岛素曲线降至最低避免高胰岛素血症的危害体重增加较少联合疗法的优点是每日仅注射一次胰岛素病人容易接受当联合疗法不能满意控制血糖时则宣告失败急需改用常规的胰岛素治疗②.

3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表现在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血流状态、提高免疫、抗衰老等多途径、多方面、多环节上,其毒副作用小,且疗效稳定;而西药降糖作用快,为糖尿病患者应激状态下之首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以优势互补,疗效更佳。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已经广泛深入,但其水平不应单单停留在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上,应加强多途径的研究,如从减少葡萄糖在肠道的吸收,增加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因子,增加糖的无氧酵解或不依赖胰岛素的代谢,减轻蛋白非酶糖化,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等方面来认识中药的降糖机制,这将为中医药的研究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在治疗上重视从脾论治。主要采用养脾阴、益脾气、化脾湿,泻脾热、温脾阳等方法,同时或可与滋脾益肾相兼,或与清胃同施,或专药独伍,直培中宫,贵在使脾运得健,水谷津液的转输与利用恢复正常为目的,在此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健脾运津,益气养阴的治疗方法。

总之,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尚示阐明,所以目前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还不能达到如人们所期望的准确诊断和彻底根治,相信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会逐渐深入,征服糖尿病的臆想终会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国之音慢速——英语糖尿病(中英文注释)

[2]糖尿病在这里康复《婚育与健康》

推荐访问: 浅谈 糖尿病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