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提升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提升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3-11 08:34:51 浏览次数:

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其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密切相关,对生活生态和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微生物学这门课程,是生物制药、生物科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医药及化工等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可见提升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要尽快转变微生物教学观念,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微生物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既促进了微生物学科领域的发展,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人才。

一、提升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各大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但是从本科教育水平来看,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微生物教学而言,更需要注重提升教学质量,加快课堂教学的改革步伐,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微生物能力,促进微生物领域研究内容的健全与完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因为微生物学科涉及内容较多,基本概念的学习非常枯燥,很多基本理论知识点比较深奥与抽象,如生理代谢与遗传变异代谢,其途径过于复杂,若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学习效率就很低。从以往微生物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有着教学方法单一、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重视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加之微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践与应用的课程,而教师很少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难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这些影响了其学习微生物的兴趣,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合理运用微生物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这样才与现代教学标准相符,为社会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微生物学人才。

二、提升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生物是一门应用学科,与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入生活生产中和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知识与实例,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对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在微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于微生物理论知识,教师要以微生物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并获得正确的结论,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酵母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形态结构的异同”、“酵母菌的分离纯化”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参观果汁厂、葡萄酒厂和蓝莓酒厂,让学生观察酵母菌发酵蓝莓酒、葡萄酒和苹果醋等过程,同时指导学生在蓝莓基地、葡萄园采摘鲜果样本。学生利用学习的酵母菌发酵原理与方法,自己动手做实验,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既熟悉了相关流程,也在实验中牢固掌握了知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又如:在讲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講生活中常见的抗生素和青霉素的生产、抗菌效果及化学结构等知识,这样学生能够认识到微生物为人们带来的益处。

(二)丰富教学内容,逐步开阔学生视野

微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很多新的生物学科逐步发展起来,包括微生物基因组学、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等,同时荧光-PCR、生物芯片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等新技术、新方法也在微生物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要求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内容以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有关科学的前沿动态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病毒”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H7N9型禽流感病毒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其鉴定历程、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基因序列以及基因多样性等。同时,还要为学生介绍其主要编码、致病蛋白和分子生物学分离检测技术等。通过这种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最新知识,还帮助学生理解了“病毒”相关知识点,有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始终能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乙型肝炎”时,学生通常对乙肝了解不多,教师要专门为学生介绍其形态特征、传播途径、检测技术和预防接种方法等知识,并让学生了解和乙肝患者交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能够全面、科学的对待这种流行比较广泛的传染病。

(三)引入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为提升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微生物理论知识的时候,还要适时引入相关科学实验,让学生明白前人是如何设计实验的,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思维。例如:在讲解“DNA是遗传物质”这个概念时,教师要先为学生介绍英国微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中,有荚膜的死细菌中有某些物质进入无荚膜的活细菌,让无毒性细菌转化成有荚膜的毒细菌,并让学生思考是什么物质造成了这个转化。之后教师在为学生介绍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利用转化实验,证实了该物质是DNA,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设计,感受到生物学家们的智慧,并从中获得启发。由此可见,在微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他们的微生物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微生物基本理论,并实现了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十世纪末期,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信息处理上具有集成性、生动性、广泛性和高效性等优势,并逐步在微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力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微生物学是当前很多高校所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除了有丰富的内容以外,覆盖面也非常广,近年来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加之个体微小,与动物与植物相比,学生认识到存在很大困难,尤其是微生物的营养方式独特、遗传类型多样和代谢机制复杂,经常让学生感到不能理解,显得过于抽象与繁琐。对此,可以在微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生动的呈现出微生物知识,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微生物教学软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制作Power point教学软件,利用动态的画面、鲜明的图表,让微观世界宏观化,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例如:教师将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制作成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三维画面,在课堂上展示在学生的面前,通过动画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鞭毛的运动、T4噬菌体的增殖和基因转移与重组等过程。这样一来,避免了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会认为学习微生物是一件非常有趣的兴趣,能够长时间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对微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接收。从而突破了微生物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为保证微生物课堂教学效果,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授课信息量,同时将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起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多提供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机会,逐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推荐访问: 微生物 教学效果 几点建议 课堂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