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对课堂设计的学习和认识

对课堂设计的学习和认识

时间:2022-03-02 00:03:38 浏览次数:

作为教师,我们要具有充足必备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有效前提。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备课能力、上课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能力,还有就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而这其中,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对教学实际效果的影响可能更大。在品德课的课堂设计中我认为要抓住五个方面。

一、知——提高道德认识

思想品德课有道德教育的目的,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在实施中要考虑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制定目标,选取内容,组织素材,循序渐进。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最佳教学期”,在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名人故事或者典型的案例来引入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境的设置也符合新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

二、思——发展道德思维能力

思想品德课在传授学生道德知识、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在实施中要注意合理设计问题,强化道德选择,引领提升。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模仿,进行思考、判断,得出符合自身实际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在这方面教师要发挥示范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选择,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采用“道德两难论法”,在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一个既符合现实同时又符合学生认知的两难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以小组探究或者情境体验的方式推理、判断和选择,从而提升发展道德思维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就格外重要,因此对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价值观要积极向上并符合这个社会的主流。

三、情——陶冶道德情感

人不仅仅是理性,更是有感情的,因此道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感染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以理育情、以境育情、以美育情”。在实施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手段,创设情境,陶冶学生道德情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地体验情感,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这样的效果要比纯粹的理论说教有效得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音频或者视频等感官刺激,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感官,使之在特殊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引发其情感的共鸣。由于情绪的感染性,这种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可以感染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丰富。

四、样——榜样示范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榜样示范是重要的道德教育手段,也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有效做法。按照班都拉的社会学习(观察学习)理论,这种学习过程包括了: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榜样示范最主要的是寻找典型(榜样)。典型(榜样)集中体现了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导向。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取学生信服的榜样或者及时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新鲜的榜样,引导学生对榜样进行分析、模仿,使学生对榜样产生佩服,从内心深处认同并接受榜样的观点和行为,并产生强烈的动机进行模仿。在选择榜样的时候遵循的原则就是尽量与时空成反比,教师在树立榜样时要注意不能把一个人说成完美,更不能夸张吹嘘,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客观树立起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榜样,激励学生实践模仿高尚的道德行为。

五、行——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因此,思想品德课最终的落脚点就是道德实践。道德实践还是从知(认知)开始,以行(行为)结束。思想品德课主要不是让学生学习道德理论知识体系,而是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还要具备重要的学以致用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理论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健全的道德观。这种道德实践的意义是深远的,不只是为了检验学生对刚刚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是为了学生通过道德实践,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和生活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最终目的。

(责编 赵建荣)

推荐访问: 课堂 学习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