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探究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探究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时间:2022-03-02 00:01:20 浏览次数: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育人学科,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使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就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主,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一门育人课程。但在当前教学中,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并未重视,只是对学生进行说教和灌输,使学生上课时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失去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改的理念,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的作用,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现状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品德课程只注重学生文本内容的学习,严重忽视了对小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首先,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也单一枯燥,无法有效地将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教学中,局限了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知识,更使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由于没有考虑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便依照传统授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进行着枯燥的文本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更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一点,即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扮演的不是一个威严的教育者,而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要知学生所想,想学生所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蔼可亲,让他们愿意与教师交流、愿意参与到思品课的学习中,才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爱好设置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小学思想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便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品德与社会的知识。通过实践经验加强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可让学生发现这门课的实用性,促使学生主动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修养,并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将所学知识或理论应用到现实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各具特色的交通工具》一课时,教师在设计本节活动课时,为了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动办法。首先,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设立了“慧眼识金”、“它是谁”、“你说我猜”、“最后一搏”等几项竞赛性的趣味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活动。学生们为了使自己小组能够胜出,就会竭尽所能的了解查找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大家经过商讨后得到了正确的答案,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从中也能感受到只有自己努力了才会为小组献计献策,成功感犹然而升,同时也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增长,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本身便是比较开放的,老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认真钻研,真正地了解教材,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的时候將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和学生有关的教学资源的挖掘,这样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便会更加的丰富。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以及诚实守信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或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应该认真地解答,绝对不能出现不耐烦的情况。

例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中华服饰》一课时,本年龄段的孩子每天的衣着是他们最为敏感的,所以对不同的服装搭配,他们都会不遗余力的亲身体验。但是关于服饰的更多知识,他们就不好理解了。为了让学生们对服饰有更多的理解,一方面借助多媒体去体验,一方面通过学生们自己搜集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等活动来了解。教学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服装模特表演,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把学生的全面有效发展放在教学的首位,并以新课改标准为参考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设计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避免目标过于形式化,以保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转变教学办法和策略,并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华.浅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2017(33):156-157

[2]葛立银.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德育教育,2017(05):7-7

[3]刘桂梅.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J].学周刊,2016(25):18-20

[4]曹晓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5(04):125-126

推荐访问: 课堂教学 品德 探究 有效性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