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时间:2022-05-06 18:05:02 浏览次数:

政治教育4、学前教育5、汉语言文学6、汉语国际教育7、泰语8、新闻学9、英语10、小学教育\&艺体\&1、体育教育2、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音乐学4、舞蹈学5、美术学6、绘画学7、视觉传达设计8、环境设计\&综合\&1、国际经济与贸易2、地理科学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4、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5、工商管理6、市场营销7、会计学8、财务管理9、土地资源管理10、旅游管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以“注重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为培养目标;构建“1+X”课程体系和创新活动;按照“理工、文史、艺体和综合”类,分别组织教学班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应用,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因材施教,比较适合师范院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

2.2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新生入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注重的是课堂知识的传授,其次,大部分学生曾不同程度地学过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再次,他们受中学应试教育影响很深,学生的学习目的往往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非常重要。

2.2.1 注重基础,上好第一门必修课

例如,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第一,应向学生强调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方法不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应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时如何解决等;第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要有所不同等;第三,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门课程与中学时期上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要求不同,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确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什么目的,以便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等。

2.2.2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Office办公软件,多媒体软件等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边讲边练。这样做既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应用,又使学生在技能上即时得到了训练,解决了操作中存在的难点。对于程序设计课程,可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1]。

2.2.3 将项目开发与应用相结合

例如,对于数据库应用项目和网站应用项目的开发。应向学生提出课程的要求,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自主选题;项目开发与应用相结合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培养上。

2.2.4 不断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理工/综合类与文史/艺体类学生的基础和专业特点区别较大,因此,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的标准应有所不同;其次,应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即采用平时模块考核,期末上机考试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加大平时考核成绩的分数比例等。对于与项目开发相结合的应用课程,可通过展示、演示、答辩等方法进行综合考试。

2.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思想和意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省级和全国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竞赛等。

2.4 不断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和上机条件

不断改善实验环境和上机条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基本条件。第一,要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的配置、维护和管理。第二,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工作等。

3 结论

总之,参照国家教育部试点学校(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办法,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重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和上机条件。比较适合师范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龚沛曾,杨志强,等.实施“12字”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M]. 计算机教育,2011.11.

[2]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M].中国大学教学,2004.9.

[3] 龚沛曾,杨志强.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推荐访问: 师范院校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专业 探索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