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相关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相关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4-01 09:56:13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危害大、影响恶劣,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必要且迫切,有助于维护高校秩序,营造安全校园环境。基于此,分析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特点与加强应对的必要性,针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举措进行思考,以期能为高校安全管理提供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突发事件;校园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3015102

大学生突发事件是指学校范围内突然发生、事态进展迅速且不受控制的不确定事件,会对校园教学秩序、师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大学校园常见突发事件主要以政治类、治安类、公共卫生类、学校管理类、自然灾害类为主。这些突发事件的应对直接决定高校管理秩序与大学生人身安全,因此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探讨有助于构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秩序,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大学生突发事件特点及加强应对的必要性

1大学生突发事件特点

近几年我国高校各类大学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严重损害了高校工作形象、校园科研秩序与师生安全,大学生作为突发事件主体,身心健康与安全都备受威胁。

大学生突发事件具有多样性,比如社会安全事件、非法集会、游行、示威、集体请愿、聚众闹事以及非法传教、政治性活动,还有针对学生的爆恐事件,都会严重威胁校园安全与社会稳定;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等严重威胁学生人身健康与安全,造成校园与社会恐慌;事故灾害事件如建筑物倒塌、火灾、拥挤踩踏或校园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后勤水电煤气等事故,不仅严重威胁校园安全与稳定,还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自然灾害事件如洪水、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校园管理与高校建设。这些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受高校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大学生为主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展、演变为大规模突发事件,危及学生人身健康与安全,影响高校形象与声誉[1]。

大学生突发事件主要有四个典型特征,一是突发性,即事件发生难以预测,事发突然;二是地域性较强,即事件多数集中发生在高校内部,与高校内部人事关系密切;三是危害性较大,安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将会迅速危及学生人身安全、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损害高校声誉与校园管理工作者的形象;四是扩散性,高校本身作为广大师生的集中地,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影响力将会迅速扩大,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诸多领域造成不可估量的扩散性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酿成政治事件,且高校内部大学生主体的特殊性易导致群体性对抗事件的发生。

2加强应对的必要性

面对高校办学主体及后勤管理模式社会化等多重变革,高校社会化程度也逐步加深。随着二者的渗透融合,致使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不确定因素也与日俱增。在校学生违法犯罪比例、校园暴力事件等都呈上升趋势,来自社会的负面影响与暴力侵害也进一步影响高校校园安全,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危害[2]。当前社会转型期背景下,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战役的主阵地,大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判断能力、辨明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欠缺,行为容易冲动、观点容易偏激,很容易成为突发事件的鼓动者以及恶性舆论的传播者,所以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必要且迫切。

为缓解当前高校因管理、办学条件等缺失造成大学生与学校、社会等之间的多重矛盾,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创设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消除高校安全隐患,加强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研究与探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有利于督促高校深度分析本校存在的引发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隐患,提升高校积极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立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要突破传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治安管理领域,形成现代学校公共安全观,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跨行业跨部门的高校安全保障战略框架,要将平安高校这一理念融入高校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面向高校广大师生,加强法制教育、安全防范教育与应急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调控及安全防范能力[3]。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举措思考

1构建高校应急处置机制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应对要从构建高校应急处置机制入手,要结合高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汲取当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有益经验,弥补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缺陷。在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中,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结合高校工作实际,理顺、完善、创新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明确校内各有关单位职责任务,做到权责分明、统一管理。要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处置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公共安全保障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尤其针对校园暴恐案、校园踩踏案件、火灾事故、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等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突发事件,要积极完善处置督查办法,加快预警信息发布,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研判、预警机制,加快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应对水平[4]。

2抓好校园安全管理

大学生突发事件对高校教学秩序、师生安全危害较大,要着重加强校园内部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管理立体化、网络化、常规化,真正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事件危害与负面影响。

安全管理立体化要在校园内部成立专门安全管理部门或小组,由专门负责人实施安全规定的贯彻落实,形成政教处、安全处、总务处与各个科系、班级等共同参与管理的立体化安全管理体系。学校要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一岗双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安全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的无缝衔接。安全管理工作网络化除了依靠学校保卫人员、教职工护校队、班主任、辅导员等力量以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力量和学生自治管理的作用,形成网络化管理的模式,校内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邀请公安、交警、消防和卫生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学校的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学生自治方面,要积极发挥学生会、班级安全员等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作用,形成学校、学生、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化安全管理模式[5]。安全管理常规化要积极落实日常“五个一”行动,即定期召开安全警示会、定期开展违禁物品检查、定期进行防火巡查、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定期进行安全管理技能培训。

3加强高校应急安全教育

高校内部要深入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推动安全知识“三进”工作,广泛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帮助广大师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影响校园安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风险管理顾问制度和多元化涉校纠纷解决机制,健全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风险防范体系。比如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紧急疏散演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通过组织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培养突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的生存、逃生、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学生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在高校安全管理中,要持续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联系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高校内部各级组织与部门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防范基础建设,做好校园周边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切实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预警行动方面,要成立内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在统一部署下实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做到分工合作、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将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要加强过程监控,从源头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安全工作质量与水平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突发事件对高校管理秩序、学生人身安全造成的损害不可估量,要立足于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实际,构建应急处置机制,抓好校园安全管理与应急安全教育,为保障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学习生活秩序提供支持,为构建安全的高校校园环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衍涛,许盈,祖文成.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与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13,(9):92—95.

[2]刘丹.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研究[J].北方经贸,2014,(7):207.

[3]范宇晖,孟彩霞,王小飞,张明月.关于大学生处理校园突发事件以及人身安全预防知识的调查[J].临床医药实践,2014,(2):114—117.

[4]何亚宏.公民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基于高校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的行为表现[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9—102.

[5]刘莉娟.大学生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机制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1):97—100.

责任编辑:陈树)

推荐访问: 突发事件 应对措施 思考 大学生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