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生理指标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药害的研究

基于生理指标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药害的研究

时间:2022-03-30 10:10:57 浏览次数:

zoޛ)j馓�Ř>fEM4f٦ſf>
H?m�śiR͸)v3Mz?<m5{@nkiE\'Ȭ螘rh'{^֧t[lj˫yv){{^)"^V.z[l0yaj!>{^֧t[gqmnnWrvr)wm+(-'޲ȧǞvXz)භpbk۫~tXM4fڊ梷Z+rW(קřלy"xƧ\'w+yvȠ'q$xrz{`njYrw+yw^w+y,j~׫m观jם+a)nڷmj+޶ (ק('j{e텩((e))e00oYjv޺ǝjȭ؜j++yؚz,)n+hbr+r|!ylyex,J{,("k۫|!yi+hbr+ryؚz,ɚ)h!zhjW~'"zw2u~9i5n`Mywii_]tX5<@D76)ݢ ŀ-]\&ם9ɵm:v]9cMyMMMH?mM 馝wyt[cuL uŘ I]ui2'+L\z]B1#I+Z+-5;qEyw?t߾tf]E5M ntM4߾tfۍ뎻ӝ9㝵]mccMH?mo}4fivߝ<[o駎tXoYcM7 ś]ן8v?cMH?mtXMH?mtκiwu]چ"http://www.51feid.com/keys/pingjia.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评价除草剂药害的重要指标[14]。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合作用水平,作物受到逆境胁迫时,可导致叶绿素的破坏与降解[15-16]。Fv/Fm反映了植物潜在的最大光合能力,在逆境条件下,植物的Fv/Fm下降[17-19]。MDA含量直接反映了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是药害的重要标志,MDA含量增高说明药害加重[20]。可溶性糖是光合作用的重要产物之一,植物在逆境条件下会主动积累一些可溶性糖,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21-22]。Pro是植物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它的积累有着对逆境适应的意义[23-24]。本试验中,50%异丙隆WP 施用剂量为2 250、3 000、3 750 g/hm2时,小麦的株高和地上部鲜重被显著抑制,药害症状明显。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随着50%异丙隆WP施药剂量的增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当剂量≥3 000 g/hm2时,叶绿素a、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处理,这可能是因为高剂量的异丙隆处理破坏或降解了小麦的叶绿素,抑制了小麦的光合作用。Fv/Fm也具有类似的结果,清水对照处理区的小麦具有最大的潜在光能转化效率,随着50%异丙隆WP剂量的增加,Fv/Fm值逐渐降低,当剂量≥3 000 g/hm2时,达极显著水平,显著降低了小麦的潜在光能转化效率。MDA含量随着50%异丙隆WP施用剂量的增加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当剂量≥2 250 g/hm2时达极显著水平,表明细胞发生了较严重的膜脂过氧化反应。可溶性糖含量对异丙隆的胁迫响应不敏感,各供试剂量处理区小麦的可溶性糖含量与清水对照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ro含量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而上升,当剂量≥3 000 g/hm2时,达极显著水平,表明小麦受到了较严重的逆境胁迫。

作物受除草剂药害后首先会发生生理变化,随后才发生形态变化。本试验中,施用50%异丙隆WP 3 000、3 750 g/hm2后10 d小麦才表现出植株矮化,叶片发黄等药害症状,但叶绿素含量、Fv/Fm、MDA、Pro含量在药后5 d已表现出显著的变化。表明,叶绿素、Fv/Fm、MDA、Pro均能快速响应异丙隆对小麦的胁迫,可作为早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药害的敏感指标。可溶性糖含量与异丙隆施用剂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说明不同的指标在诊断除草剂早期药害时敏感性不同。筛选能够指示除草剂药害的敏感生理、光合指标,对于构建早期诊断除草劑药害的技术体系至关重要。

筛选出能够指示除草剂药害的敏感生理指标后,如何对这些指标进行快速的测定,是早期诊断除草剂药害的关键。便携式测定仪器的出现为快速测定相关指标提供了可能,如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和叶绿素测定仪可快速、高效、无损地检测植物的Fv/Fm和叶绿素含量。此外,除草剂药害引起作物的生理变化可应用光谱技术进行定量检测。孔汶汶等[25]应用光谱技术检测了除草剂作用下大麦叶片中MDA含量的变化;郭翔[26]发现大麦植株的MDA、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总量等与丙酯草醚处理浓度呈明显的剂量关系,并能够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建模。本文初步筛选出了快速诊断异丙隆对小麦药害的生理指标。今后将进一步开展研究,寻找出反映异丙隆作用下小麦植株生理指标变化相关的光谱波段和特征参数,为更加快速、便携式诊断异丙隆对小麦药害提供技术参数。

参考文献

[1] AGOSTINETTO D, PERBONI L T, LANGARO A C, et al. Changes in photosynthe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wheat plants submited to herbicides application[J]. Planta Daninha, 2016, 34(1): 1-9.

[2] 周通,陆文静,王艳,等.3种除草剂对寒地水稻的生理效应研究[J].植物保护,2016,42(2):114-118.

[3] 高智明,张玉欣,田军.常见除草剂药害症状诊断与补救[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S):25-26.

[4] 韦建东.东兰县除草剂的使用、药害现状及问题思考[J].广西植保,2010,23(2):41-43.

[5] 刘德好,李涛,沈国辉,等.基于根系形态早期预警吡嘧磺隆对水稻药害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4(3):16-19.

[6] 伍琳.异丙隆对小麦低温耐性的影响及外源物质对冻药害的缓解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7] 赵善欢.植物化学保护[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8] 唐建明,王勇,方雅琴.小麦田常用除草剂药害及其规避措施[J].杂草学报,2009(4):68-71.

[9] 昌梦雨,魏晓楠,王秋悦,等.植物叶绿素含量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177-180.

[10] 崔勤,李新丽,翟淑芝.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分光光度计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63.

[11]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 袁树忠,吴进才,徐建祥,等.丁草胺等除草剂对水稻生理生化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1,28(3):274-278.

[13] 王正贵,封超年,郭文善,等.麦田常用除草剂对弱筋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6):1027-1032.

[14] 李涛.上海地区稻田几种除草剂药害诊断和规避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15] 王爱丽,宋志慧,程守敬.Cu2+对浮萍的毒性作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18-20.

[16] 马月花.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黄瓜低氧胁迫伤害的生理机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17] 朱艳,田永超,马吉锋,等.小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7,33(8):1286-1292.

[18] 王正航,武仙山,昌小平,等.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动力学参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作物学报,2010,36(2):217-227.

[19] 董彩霞, 赵世杰, 田纪春, 等. 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对高蛋白小麦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2, 28(1):59-64.

[20] 郭秀,郭平毅,王宏富,等.冬小麦对除草剂阔世玛的耐药性研究[J].农技服务,2009,26(7):44-45.

[21] 曹红星,张大鹏,王家亮,等.低温对油棕可溶性糖转运分配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2):591-594.

[22] 夏永恒,崔世茂,刘杰才,等.CO2加富条件下高温对温室黄瓜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6-20.

[23] 叶亚新,栗冠珍.除草剂对萝卜幼苗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146-149.

[24] 宋旭东,赵桂琴.不同种类除草剂对燕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5(4):54-60.

[25] 孔汶汶,刘飞,方慧,等.2012.除草剂胁迫下大麦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光谱快速检测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8(2):171-175.

[26] 郭翔.大麦对丙酯草醚的生理反应及其预测模型构建[D].杭州:浙江大学,2010.

(責任编辑: 田 喆)

推荐访问: 药害 小麦 生理 诊断 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