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价值分析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价值分析

时间:2022-03-13 08:28:54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的价值。方法 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 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取常规内窥镜检查和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检查, 对照组患者采取外科剖腹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常规内窥镜检查与NBI内镜检查内镜影像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内窥镜检查形态影像评分为(2.32±0.62)分, 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为(1.93±0.56)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为(2.24±0.73)分;NBI内镜检查形态影像评分为(3.93±0.88)分, 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为(3.78±0.86)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为(3.52±0.85)分;NBI内镜检查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优于常规内窥镜检查,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早癌进行诊断和治疗, 创伤小、安全性高, 能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关键词】 消化内镜技术;消化道早癌;内镜窄带成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诊断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16

近年来, 消化道早癌发病率逐年上涨, 据相关资料统计[1], 我国消化道癌发病率在世界总发病数中占42%, 而通过消化道早癌介入治疗, 患者5年生存率可到达90%, 晚期患者治疗情况更差。因此,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对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及治疗价值, 特收集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 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19~82岁, 平均年龄(50.5±15.4)岁;其中16例为早期胃癌, 19例为早期食管癌, 15例为早期大肠癌。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21~80岁, 平均年龄(50.5±15.7)岁;其中17例为早期胃癌, 16例为早期食管癌, 17例为早期大肠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癌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内窥镜检查, 若检查结果表现为可疑病变(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具有可疑病变), 需对患者进一步进行活检, 在病理检查同时进行NBI内镜检查, 通过常规内窥镜及NBI内镜对患者形态、胃小凹分型及毛细血管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外科剖腹手术进行治疗, 通过手术将病变组织切除, 切除时需注意与肿瘤边缘保持5 cm左右距离, 再根据患者病变位置和大小, 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对患者实施静脉麻醉, 借助内镜技术确认患者病变位置, 并通过染色技术对病变组织进行处理, 在病灶周围距离2 mm左右处, 对界限进行标记, 在注射方式向黏膜下层注射肾上腺素盐水(1∶10000)和3 ml靛胭脂, 最后通过圈套电凝法或透明帽法彻底切除凸起的病变组织。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常规内窥镜检查与NBI内镜检查内镜影像评分的差异。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内镜检查影像评分标准:模糊为1分, 暗淡为2分, 较清晰为3分, 清晰4分[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内镜影像评分比较 常规内窥镜检查形态影像评分为(2.32±0.62)分, 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为(1.93±0.56)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为(2.24±0.73)分;NBI内镜检查形态影像评分为(3.93±0.88)分, 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为(3.78±0.86)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为(3.52±0.85)分;NBI内镜检查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优于常规内窥镜检查,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道早癌主要指患者消化道出现病变浸润情况, 但未发展至消化道黏膜下层, 如早期胃癌、早期大肠癌、早期食管癌均属于常见消化道早癌疾病[3]。由于消化道癌症患病几率较高, 及早对患者进行诊疗, 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减少死亡率。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模式不断转变, 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消化道早癌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而由于消化道早癌患者病情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 临床检查时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特别是消化道早癌肿瘤细胞多出现在黏膜上层, 仅通过常规白光内镜检查, 很难准确进行诊断, 而NBI内镜检查在消化道中置入放大镜进行检测, 可避免外界干扰, 即使微小病灶也可放大仔细进行观察, 且能对病灶形态、毛细血管、胃部进行高质量成像, 通过图像可准确判断患者肿瘤分期, 早期癌变细胞检出率更高[4, 5]。在以往消化道早癌治疗时, 多采取外科剖腹手术进行治疗, 但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机体创伤性较强, 会干扰患者生理功能, 且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较长, 长期住院会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主要借助内镜进行黏膜剥离, 在内镜引导下, 临床医生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可对并病变组织完全进行清除, 且能避免损伤正常组织, 能有效减少复发及并发症情况[6]。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采取不同检查技术和手术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内窥镜检查形态影像评分为(2.32±0.62)分, 胃小凹分型影像为(1.93±0.56)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为(2.24±0.73)分;NBI内镜检查形态影像评分为(3.93±0.88)分, 胃小凹分型影像评分为(3.78±0.86)分, 毛细血管影像评分为(3.52±0.85)分;NBI内镜检查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及毛细血管影像评分均优于常规内窥镜检查,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消化道早癌早期诊断有利于减少患者病死率, 改善预后效果, 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借助NBI内镜检查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诊断治疗, 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及时进行治疗, 延长患者生存期, 且创伤小, 能促进患者更快恢复。

参考文献

[1] 孙趁意. 消化內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探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5):61-62.

[2] 陈广建, 谢碧梅, 刘洁, 等.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 6(11):67-68.

[3] 张鹏. 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价值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28):85-87.

[4] 周华. 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治疗价值分析.医学信息, 2016, 29(8):317-318.

[5] 姜哲.探讨消化道早癌应用消化内镜技术的诊断价值.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 24(20):20-21.

[6] 聂立英.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18):68-69.

[收稿日期:2018-12-20]

推荐访问: 消化道 消化 诊断 用于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