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03-12 08:07:20 浏览次数: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通常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部分内容庞杂、所涉及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同步设置的实验课程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记忆尤为重要。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操作以及结果判断分析等环节就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授课质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授课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55-02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内容庞杂,以病原性细菌为例,教材囊括的细菌有十几个属,每一属中又包含若干个种,学生的普遍反映是理解容易而记忆困难。同步设置的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对理论内容的消化吸收,例如可以通过革兰染色法将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通过显微镜具象化,学生对实验的亲身操作使得理论知识不再停留于书面之上,所以实验课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着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效果。实验课中对实验项目的操作实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分析则是决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前者呈现出学生对教学方案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而后者则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两者并重才能切实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授课质量,通过课前知识点预习、课中巡视勘误以及课后报告的批阅等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一 丰富课前知识储备以提升对实验方案的理解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从进程上可划分为三个环节:即课前知识点预习、课堂动手操作、课后提交报告。在上述三个阶段中,学生感兴趣并较为重视的是操作过程和提交报告,往往容易忽视课前相关知识的预习。而课前预习恰恰有益于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针对这种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实验课前应依据具体实验内容,以作业的方式拟定思考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题目提前进行探讨、解答,并做出书面记录。

例如在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实验中,实验内容包括革兰染色以及细菌特殊结构的染色观察,这就需要学生回忆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哪些、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性等,有了上述知识储备,课上再结合老师的讲解便能做到心中有数,既增加了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兴趣,又深化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过程证明,“备战”充分的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条理清晰、操作有序,过程不会出现大的失误,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度较高。

二 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新尝试可以产生轻松愉悦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并激发活跃的思维。实验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有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尝试,例如在革兰染色法中,有学生提出小组内四名同学在脱色这一环节中采用不同时间长度,分别为10秒、20秒、30秒和40秒,虽与标准操作流程不同,但说明学生对这一步骤充满着探索的乐趣。对于这样的想法首先应给予肯定,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方法来完成实验,以此探讨脱色时间长短对染色结果的影响。这种通过实践而得到的知识远比记忆接受要更加深刻。允许开展有依据的创新,既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科学的乐趣。

尽管实验中包含许多简单的操作,但是作为初学者,学生们不能全面理解原理,操作缓慢笨拙,甚至难免犯一些低级错误,教师在课堂上应与学生保持“零距离”,巡视中细心观察,如发现操作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于确因操作失误而导致的错误实验结果,也不要斥责否定,首先让学生找出失误的原因,看是否有补救方法,若不能补救也应如实撰写实验报告并书面分析原因,提出修正方法。有出错、纠正、创新和总结的实验课才能实现教学相长,达到通过实验课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并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作风。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301922)

三 实验结果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

1.实验报告的精心批阅

实验报告所得分数在实验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大(报告分数70%,实验考试20%,出勤情况10%),所以学生都很重视报告的书写和提交。一开始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着对实验报告的理解误区,即对实验结果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于原理的理解、操作的规范要求等。但作为初学者,学生们首次进行实验时,由于操作手法不纯熟与经验欠缺,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同学所得实际结果与理论结果有出入的情况。例如在革兰染色实验中,所选细菌分别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理论结果应为前者为粉红色的革兰阴性杆菌,后者为蓝紫色的革兰阳性球菌,有个别同学由于染色脱色的时间没掌握好,从而得到完全相反的实验结果。课堂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不符的结果,但上交的报告中却没有进行如实的描述。

对于此类现象,教师对报告的批改结果要形成一种导向,如果只强调结果,不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很难达到通过实验课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目的。所以在批阅过程中对于部分学生轻过程、重结果的书写方式要给予指出。要求实验原理陈述、实验用品列举、实验进程记录均清晰准确,强调结果的分析讨论,对实验进行总结。除此之外,教师应注重细节,从纠正错别字到不完善结果的修正分析都应做出清晰评语,当这样一份报告反馈到学生手中时,学生可以感知劳动成果的被重视,明确需要改正的错误。教师的认真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身教重于言教,通过以身为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以后从事的工作和科学研究中都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使之受益终生。

2.实验报告的课堂点评

实验报告反映的是学生实验操作方法的记录以及所取得实验结果的判断分析,通过认真的批阅报告,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将其分类,在下次上课时进行点评,通过展示优秀实验报告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发现差距、取长补短。对于雷同报告均以最低评分并予以警告,避免不良学习风气的蔓延。通过点评可以回顾性地审视上一次的实验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实践证明,通过课堂点评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虽然该实验已经结束,但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收获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

四 模拟教学将学生引入医学实践情境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所涉及内容为病原微生物,势必要求学生要规范操作。学习对象涉及到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学和蒙医学等多专业的学生,无论哪种专业未来的职业特点都要求学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可以通过以案例为学习资料,将学生引入医学实践的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生物安全意识。模拟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课堂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医疗情境,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实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仅是书本上印刷的文字,要求学生认真评判并周密分析实验结果,往往成为空话。为了将学生引入医学情境可采用多媒体图片展示的方法,比如在粪便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实验中,通过展示伤寒和痢疾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愈后、阐述微生物学检查的重要性等,使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通过传播途径等方面的介绍,强调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谨慎规范操作并强化生物安全意识。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首先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学生在接下来专业课的学习,比如病理学、传染病学等以此学科为知识储备。另外,随着近现代关于病原微生物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临床上除传染性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也与微生物的感染相关,比如宫颈癌等。医学微生物实验与理论授课相辅相成,不仅使课本中的知识得到有效应用,验证了理论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如何上好这门实验课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的用心准备是良好的开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零距离”是授课质量提升的前提,报告的规范书写是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引入医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提升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授课质量,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医学生。

参考文献

[1]黎志东、徐志凯.启发式等三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5(1)

[2]王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06(5)

[3]栾娜、胡晓、吕晶等.课前预习对中职生急危重症护理学学习效率的影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19)

[4]王敏、包常华.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4(11)

[5]赵兴民、张秀伦.赏识教育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3)

[6]肖湘、贺加、赵先英等.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4)

责任编辑:林劲〕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教学质量 探讨 提高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