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互动探究课堂”框架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互动探究课堂”框架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时间:2022-03-02 00:17:18 浏览次数:

【摘要】“互動探究课堂”在我校已实施五年,教学质量得到持续的提高,取得初步的成效,如何进一步把模式与学科相结合是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互动探究课堂”框架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阐述导学案的应用,指导思想的落实,学生评价的实施,介绍和分享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有效地开展“互动探究课堂”的教学。

【关键词】互动探究课堂;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2012年9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互动探究课堂”模式的教学。“互动探究课堂”就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四动开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互动探究课堂” 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效结合,体现“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观。这种模式在我校实施五年,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特别是模式与学科特点如何有效结合,真正能促进学科的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经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逐步领悟“互动探究课堂”的理念、指导思想、“四动”要求、导学案要求等,结合本学科特点,探索“互动探究课堂”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有效实施。

一、导学案是“互动探究课堂”实施的有效载体

(一)导学案的含义和意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和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 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根据课标的要求编写的,包括知识梳理、能力提升、拓展训练和巩固练习等。它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是指导学生怎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路线图。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架有效的桥梁,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了解学情,为教师更好地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在“互动探究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导学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的学习、探究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以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导学案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桥梁,是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的有效载体。

(二)“互动探究课堂”对导学案的要求

导学案具有导教、导学、导思和导练的作用,导学案对有效实施“互动探究课堂”有重要意义。“互动探究课堂”提出的“削枝强干、核心定位、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指导思想,就要通过导学案落实,导学案是对教材的解读,也是对“互动探究课堂”模式的解读,所以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互动探究课堂”实施的效果。“互动探究课堂”要求导学案分为四部分:学习目标、课前导学案、课堂导学案和教学流程,教师把教学内容提炼、细化为学生具体学习目标,把教学内容中的认识性知识编为“课前导学案”,让学生跳起来够得着。把思维性知识编为“课堂导学案”,师生有备而来,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时间,研讨和剖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有效进行当堂训练,消化知识,教学流程就是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说明书。

学校从课堂教学改革一开始,就强调导学案编写的规范性,要求既规范又灵活,即框架要统一,具体编写各部分的内容,结合学科特点编写,重点要体现“导学”的作用。文科特别要做好情境的设计、问题的设计、案例的设计,按照削枝强干的思想,突出教学的重点,分解教学的难点,做好教学主线的设计。同时注意明线与暗线教学相结合。导学案是让学生看到的,这就是教学的明线。而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老师不断渗透、补充、拓展、指导等,这就是教学的暗线。明线与暗线相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因材施教,集合备课组全体老师的经验和智慧,规范而灵活编写导学案,规范而灵活使用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辅助教学的作用。导学案是“互动探究课堂”的载体,也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资源库,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导学案的不断优化,有利于促进“互动探究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三)导学案在学科组中的有效实施

1.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必须明确

教学目标是设计课堂教学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的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障。所以学习目标的设计,我们要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难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整合,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要求,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

课例一:在讲解《悄悄变化的我》时,我将学习目标定为:1.能说出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并且能从容应对这些变化。2.了解青春期的发展规律,学会正确处理心理矛盾。3.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合理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不知到知,由先接受简单的知识到接受难的知识,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规律和从浅到深的规律来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前导学案”就是我们所说的“前置作业”。前置作业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没挑战性不愿意去做,也不能过难,过难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的前置作业只设计了填空题和问题导学。填空题的设计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而问题导学就是将本节课的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探究,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交流后很快完成这项任务。至于时间的安排,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具体分析。

课例二:在讲解《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时,因为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学生容易明白,前置作业学生基本上能独立完成,所以我在讲解前置作业的问题导学时,花费的时间比较少,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堂导学上,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做法去探究交流如何为集体做贡献这一问题。而在讲解《参与政治生活》时,因为学生对“政治权利”等内容不熟悉,前置作业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花费在讲解问题导学的时间上则比较多,先将学生不懂、易混淆的知识点讲解清楚,而在课堂导学上的时间则相对较少。

课例三:课堂导学案的设计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训练。选择题是根据重难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来设计,设计五题左右,而问答题,则根据重难点由浅到深设计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在讲解《憧憬美好集体》时,课堂导学案中的问答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材料:以下是七(1)班小明同学对美好集体的憧憬:我希望我的班集体是一个和睦相处、纪律严明、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班集体。在班集体中大家能相互团结合作,有高度的集体观念,有严格的纪律观念,有永争第一的精神。大家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1)每个同学都渴望建立一个美好的班集体。美好班集体有哪些特点?

(2)合作对于美好集体建立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体现出小明对美好班集体的愿景。请谈谈如何创建美好的集体?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查漏补缺,检测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合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

二、落实指导思想是“互动探究课堂”实施的关键

“削枝强干,核心定位,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是我校“互动探究课堂”的指导思想。落实指导思想,是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指导思想可分为两大内容,一是削枝强干,核心定位;二是先学后导,当堂训练。

(一)“削枝强干,核心定位”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削枝强干,核心定位”就是在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的主干、主线,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抓住关键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定位好中心教学内容,删除一些繁、难、偏的问题,少一些纠缠不清的情境创设或问题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达要简洁、清晰,减少重复啰嗦,发挥老师的指导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放也能收,收放自如,过度自然,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主线教学,淡化形式,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达到教学的更优化。

课例一:在讲解《合理利用网络》时,我刚开始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列举一些例子来引出网络有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

学生:结合自身的做法说说哪些是合理利用网络的做法,哪些是不合理利用网络的做法。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媒介素养。

教师:总结中学生应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针对第一节课存在的问题,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优化,重新设计成这样:

学生:说说平常你利用上网做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答案进行分类,得出网络有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

学生:根据刚才的回答,结合个别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做法,谈谈應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教师:总结中学生应学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两节课对比,发觉第一节课教师列举的有关网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例子和后来学生所举的例子很多时候是重复的或者是类似的。这样就导致课堂过于啰嗦,时间浪费较多,该讲的没讲,学生懂得的不该讲的却多讲了,主线不突出,重难点不突出,课堂效率低下。而在第二节课中,因为避免了教师讲解过于啰嗦的局面,而且还避免了浪费时间的局面,使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更好的效果。

课例二:在讲解《在社会中成长》时,我播放了一张我校八年级学生去图书馆做义工的照片,然后根据照片设计了几个问题:1.个人的成长为什么离不开社会,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这些同学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有什么意义?3.如何向他们学习,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在讲解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根据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的思路来设计的,思路非常清晰,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来层层递进设计的,因为有学生熟悉的材料作为背景,加上问题设计简单,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所以整节课下来,这样的设计既突出了教学的主线,又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先学后导,当堂训练”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先学后导”就是教师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的“导学案”,让学生课前自学,取得学习的初步成功,有备而来上新课,有效优化教学。“当堂训练”就是学生在堂上运用新的知识进行解题,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优化课堂的教学。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发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认真听教师讲解,有备而来认真听讲,学习效率自然高效。

课例一:在讲解《敬畏生命》时,课前我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做,并且设计了两道问题导学给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珍惜生命和怎样珍惜生命。因为课前做了导学案,学生对生命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课堂上学生很快总结出珍爱生命的原因和珍爱生命的做法,教师自然讲解的时间就少,而给学生堂上练习的时间自然就多。而在堂上练习中,我是这样设计给学生练习的:将一些因为闯红灯而受重伤或死亡的真实案例先展示给学生看,并且根据这些案例,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交流探究:1.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2.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因为课前预习了,课堂教师讲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做起练习来自然就顺手多了,能够准确地将知识运用到解决这些问题当中。并且通过练习,可以知道学生所学的知识掌握了多少,进而查漏补缺,再次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三、制定和落实学生评价是 “互动探究课堂”实施的重要手段

(一)制定学生评价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它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准绳。新课程标准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新时期,我们强调学生要做“四有”公民,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只从分数上评价学生的方式,而要从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多方面评价学生。正确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主动学习。所以制定学生评价机制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生评价

评价的手段包括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家长评、小组评。自评就是学生自己评定自己,学生互评就是由其他同学来评价自己,家长评则根据学生在校的情况制定统一的表格让学生带回家给家长填写后再上交学校。老师评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评就是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评价的周期为每个星期,评价的内容为一个星期的学习表现、纪律表现、合作意识、完成作业情况等,期中、期末分别再进行小结,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彰。如每到期中期末我们老师会根据小组的积分,对取得积分前两名的小组颁发优秀奖杯和奖品,对进步较大的小组则颁发进步奖杯和奖品,以资鼓励。我们发现,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与文献:

[1]田宏忠.教师如何写导学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

[2]王新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7(15).

[3]宋建丽,廖建平.推进“新课改”的有力探索——评《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理念与技巧》[J].文史博览(理论),2013.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以课例为载体推动“互动探究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6YQJK025)研究成果]

推荐访问: 互动 探究 框架 课堂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