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构建魅力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究

构建魅力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究

时间:2022-03-02 00:03:18 浏览次数:

摘要: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时事教学的新课标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时事教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结合在教学中听课和上课的反思,以时事话题为教学契点,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在时事话题的“新、近、精、活”上下工夫,让学生在话题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时事教学 魅力课堂 思想品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时事教学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在时事教学枝繁叶茂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时事教学,教师将很多时事材料搬进课堂,耗时过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实施真正的课标教学,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的。这样的教学,仅仅是把时事教学理解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用大量的时事信息材料来保持课堂的表面活跃,这本身就是违背新课标要求的。

2.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前导入内容过多,时间过长,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处理时事材料时要注意取舍,实现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之效。

3.日常教学中,教师拿来主义,道听途说和个人片面的观点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选材不精,没有选到“点子”上。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亲身实践和听课反思,在时事话题的选择上,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索经历和体会。

一、时事要新,让课堂充满时代感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中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他们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对风云变幻的时事新闻情有独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敏的触角,及时捕捉新的社会现象并与教材知识结合,使学生依托鲜活具体的社会现象来理解教材中的抽象原理。如,讲授《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课时,我把温家宝总理在第6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会上的发言——《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材料引入课堂,学生通过总理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很直观地感受到目前中国先进与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枯燥、空洞的理论变得丰富和生动。教师在教学时,注重积累,不断思考,炼就一双慧眼,及时把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新鲜的时事新闻引入课堂,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彰显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

二、时事要近,让课堂洋溢地方味

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理解的话题来进行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一课中,以视频播放2010年度“浙江骄傲”提名人物之一楼伯余的事迹导入,引出行使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迹,提交到小组内,确定一个全组都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究、分析、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有的小组提出杭州的烟花大会与目前倡导的低碳理念相违背,建议杭州市政府取消或采取先进的科技设备收集烟花大会的烟雾;有的组提出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和及时维修以及市民的爱护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地对接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使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真正实现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

三、时事要精,让教学思路清晰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杂志、电视等媒体给我们提供了获取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广阔空间,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善于把握重点,运用去粗取精、化繁为简等手段提炼话题线索,将最精炼的话题材料进行保留,使之更富有教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例如,在讲授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中,我以新疆民族特色的服饰导入,再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招四个新疆班160人的情景入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要招收新疆班的学生?是这所学校生源不足吗?在学生猜测多种结论被否定的疑惑中,我出示了一则材料:“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自2000年8月起,全国12个沿海开放城市一起开设了内地新疆高中班。” 国家为什么要在沿海开设新疆“内高班”?开设新疆班有何意义?学生的思维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沿海发达,各方面都比较先进,青年学生接受新知识快,回到家乡带动当地发展致富。这样的教学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了,整堂课一气呵成,教学过程清晰,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显露出思想品德课堂的无穷力量。

四、时事要活,让课堂充满动感

初中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如果一节课教师单调地采用一种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疲劳,难以维持有意注意。心理学调查表明:发现只听效率为13%,只看效率为18%,只动口效率为32%,如果耳、眼、口并用效率为52%,再加上动手效率可高达72%,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多下功夫,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耳、眼、手、口、心都动起来,提高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效率。我在讲授《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课时,选取中国GDP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漫画,模拟中央电视台“小丫跑两会”的形式,笔者首先设计了 “小丫看国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接着用“小丫论国富”的形式,针对西方网友提出的“中国现在所展示的实力只是‘虚胖’,谈超越日本还言之过早”和日本网友提出的“等你们的人均GDP超过我们了,再来嚷嚷吧”的言论展开分析,让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崛起。这样的时事教学形式,能把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使课堂变得灵活、生动和活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除了精心选择话题之外,还要独具匠心设计话题的呈现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使课堂有说、有看、有唱、有想,营造此起彼伏、动静结合的生动课堂,使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实现知、能、行的有机统一,感受思品课堂别样的风采。

我认为有魅力的思想品德课堂,在教学中追求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体现在:教学设计一定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定是教师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景;一定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心去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接受并内化为信念、意志、荣辱观和价值观。从精选时事话题的教学实践来看,精选话题创设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真正意义上展现了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 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探索,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时事话题教学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比以前提高了,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多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浓了,老师也尝到通过思想品德课与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所带来的乐趣。这份成就感有如人体吃的食物转化成血液中的营养一样。

思想品德是一门时代性、思想性很鲜明的学科。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与时俱进,那么就有可能造成青少年对思想品德课程失去兴趣,从而使我们丧失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机会和途径。通过平时大量的听课和上课的实践,我认为:作为思品教师,需要关心时事,关注热点新闻,捕捉有效信息,在新闻时事与教材知识间寻找合理恰当的结合点,使这些鲜活的材料似源头活水般不断地流进课堂的小溪,成为教学永不枯竭的素材源,并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对社会生活事件的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

从近几年杭州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中考卷来看,大部分试题“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运用时事话题创设情境的试题成为中考卷的重要特色。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研究和领悟中考卷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吃透其中的精神,把精神转变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指导并实践于教学中。我在课堂上,围绕九年级学生的实际,开展时事新闻评论,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并结合所学知识有选择地收集资料,用教材中的知识和理论来分析问题,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才能,使知识转化为学力,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长此以往,这种灵活、合理、科学地运用时事话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从容面对考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作为教师,最理想的境界是你那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能让学生由衷感到:你就是思想品德!学生因你而感受到学科的魅力,进而喜欢上这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高贵而丰满的学科气质从哪儿来?从学习中来,从读书中来。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学习着的人生命之树常青!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让课堂贴近学生、贴近教材,精心积累和选择一些“近、新、精、活”时政材料.长此以往,一定能使思想品德课这朵“荷花”增添生机,香远益清,能使这朵映日“荷花”别样红!

参考文献:

[1] 何宏玲考释,《陶行知:生活的教育》,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7月1日出版

[2] 胡田庚主编,《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1日出版

[3] 刘徽,《教学机智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责编 闫祥)

推荐访问: 探究 思想品德 构建 课堂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