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内化优秀会计文化的路径研究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内化优秀会计文化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2-03-02 00:13:14 浏览次数:

摘要: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并不止停留在职业技能上,希望高校可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开展会计文化教育,是对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创新,对于提升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论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渗透入会计文化的重要性,提出如何更好地将会计文化内化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内化优秀会计文化;意义;路径

“供给侧”主要内涵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竞争力。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供给方式,不断满足社会对教育的有效需求。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并不止停留在职业技能上,而更加注重具有良好行业文化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片面强调会计核算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会计文化严重缺失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会计文化融入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总结、积淀而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成果的总和,是会计人员共同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会计文化是会计工作的灵魂,对会计群体都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激励、规范作用。高职会计专业要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必须要进行会计文化的内化,内化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个过程。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内化优秀会计文化的意义

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而高职院校占了高校半壁江山。会计文化教育在整个会计教育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高校会计教育是会计文化的启蒙教育,会计行业中的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由高校培养出来的,都是在高校会计教育中第一次系统地接触会计知识,很多对会计的认知都是在高校教育中形成的。高职院校面临招生与学生就业的双重压力,因此,会计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一)强化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内在需求

高等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坚持“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兼顾”的理念,这就需要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就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提升高职学生的行业文化素养。会计专业知识教育中,大量充斥着成本、利润、成本效益原则等功利主义思想,会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会从这些角度来考虑,使会计行业变成一个功利的行业,需要将会计文化当中的指导思想传输给学生,促使其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恪守会计相关职业道德,更好地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会计文化是职业会计人的灵魂。会计文化作为非制度因素,深刻影响会计职业人。高职学生在校应尽早了解行业文化的特点,增强对行业文化的认同感,日后能很快适应行业的文化氛围。会计文化的融入能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凸显其职业性的特点,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会计职业教育要向深层次内涵方向发展,必须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引领来达到新的高度。

(二)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一线人才的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特殊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立足实际,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办学目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更加重视责任心、诚信、敬业、合作、开拓创新等心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综合素质。会计文化对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优秀会计文化与专业教育相融合,通过在会计教学中融入会计文化建设,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思想进行长期的熏陶,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严格按照会计相关的从业准则来要求自己,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适应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三)适应国际人才标准转向的需求

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都需要会计服务业具有国际化服务能力。如何顺应形势潮流并及时跟进,谋求更大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会计服务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国际化人才,才能提高会计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一带一路”战略的瓶颈不是资金,也非技术,而是人才。美日德等国都奉行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国际人才的标准趋于由注重资历和能力到注重品行、职业精神和创新的方向转化。只有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才能提高会计国际业务服务水平和国际业务竞争力。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会计文化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必须内化优秀会计文化,培养大量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内化优秀会计文化的路径

教育部原副部长鲁听说过,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学习,应该展示两大成果:一个是应该具备基本的技能,一个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具备过硬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目标,履行责任,职业教育就需精准发力,与时俱进走好职教改革之路,用文化浸润人生,踏踏实实把职业教育做好、做实。

(一)构建课程体系

纽曼枢机曾经这样说:”若大学课程一定要有一个实际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这种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它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而摒弃无关的。”课程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文化育人需要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予以实施。目前许多学校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拓展课。会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在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课程中要涵盖和融入会计文化这一行业文化精髓。如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加入《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等课程。加强专业课与文化素质拓展的融合,综合考虑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课程目标,在每个环节融入会计精神元素的培育。邀请会计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的制定。拓宽专业课平台,同时搭建类型和形式多样的满足学生发展的公共選修课平台,注重在各类课程平台融入会计精神元素,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又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在会计职业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通过优秀会计文化塑造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

(二)改革课程教学

高职专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课堂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更加注重能力方法和素质目标的实现。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都要有企业人员的参与,增强校园的企业文化气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等企业普遍看重的会计行业意识的培养,形成具有优秀会计文化色彩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当根据会计专业课程中的素质培养目标,挖掘每门课程蕴含的人文精神,发掘每门课程的德育因素,研究教学方法,把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进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渗透,内化教学过程中。优秀会计文化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具有忠诚、诚信、敬业和严谨的职业人格和操守。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蕴含的职业素养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就是诚实守信,这也是会计职业人所必备的职业道德基本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和诚信行为。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大力灌输“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思想;结合当代典型诚信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当代国内外典型诚信案例;结合会计实务,模拟假设考验诚信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建立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评价指标列人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在教授专业主干课程时有意识地展示会计文化,比如介绍会计历史文化、名人事迹,让学生感悟会计文化,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职业自豪感。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交流的素质。比如在设计实训项目时,采用分岗位实训,彼此间有分工和合作,在协作的环境中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环境以及岗位工作环境,更能接受和认可职业文化氛围。教育者不应该主观的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而是要通過社会需求来反馈,培养学生成为未来会计行业的精英而不是只简单地记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做人做事的榜样。会计职业文化的培育师资是关键。会计教育理念的形成、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管理机制的运行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组织和参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高职中遇到的是一个大学氛围与会计职业相互作用的环境,学校就成了一个培养学生会计专业技能和品德的小社会,学生会观察着教师们在做什么,并会在潜意识中模仿教师们的言行。如果学生觉得他们的老师勤勉严谨、为人谦和诚实、客观公正,他们也会理解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培养自己同样的职业道德。

要建立高职教师轮训制度,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制度,并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完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聘请大量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教授专业课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带进的会计文化,会使学生受到文化浸润,感受会计文化的精神所在。

(四)深化校企融合方式,增强学生会计职业精神的体验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也是实现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通过校企合作,能够将企业的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与教学相结合,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一般不太可能有大规模的实习场地。校企合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真实的部门进行布置,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接受来自企业文化的熏陶。第二,邀请企业人士到学校做讲座或实施岗位培训,这些活动都会将企业文化带进学校感染学生。校内实训基地是深度的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的是贴近职业岗位的教学环境,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促进职业素养全面提高。第三,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将会计制度文化应用到顶岗实习中,使学生在顶岗中了解会计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学会遵守相关的职业规范。对顶岗实习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经历真实的岗位、真实的身份、真实的环境、领悟出会计职业精神在职业活动中的真谛。

(五)积极开展会计文化专题活动

营造体现会计行业的专业文化环境,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将会计文化建设中隐性资源(精神层面的氛围)和显性资源(物质层面的设施)进行有效结合,提升校内会计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学生在校期间很乐于参加各种主题活动,而校园会计主题活动也是开展会计文化教育育的良好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如可以组织举办会计文化专题讲座、会计文化知识竞赛、会计文化演讲赛、会计文化辩论赛、会计文化节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活动,接受会计文化的熏陶,加深对会计文化的认知能力,其效果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更为深刻。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创建各种学习型、创新型社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强、自立意识,培养职业精神。

会计文化进校园,不只是教学意义上的读写背考,也不只是简单地营造文化氛围,而是要利用高职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经验,将会计文化的诚信、客观、创新等工匠精神,以实践和感悟的途径写人学生的人生信条,形成植根于内心的个性修养和无需提醒的文化自觉。

参考文献:

[1]章义.优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路径探究[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22-25.

[2]刘伟.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20):71-72.

[3]顾珺,张银华.基于文化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路径实践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3-6.

推荐访问: 内化 人才培养 高职 路径 会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