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析事业单位之广播电视行业成本管理

浅析事业单位之广播电视行业成本管理

时间:2022-05-04 16:25:03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广播电视类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不断被缩减,事业发展又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事业单位传统运营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先进的企业市场运营模式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即把经营目标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建立“从下到上”自觉主动进行成本管理体系;建章立制,向管理要效益,形成制度型、管理型成本管理模式;以综合成本为中心,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广播电视行业 成本 成本管理

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权衡成本与收益,并实现必要的利润,不断创造和储备事业、产业向前发展的后续能量。加强成本管理、节支增效,就成为广播电视行业谋求发展、攀登事业高峰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

一、制约广播电视行业成本管理的弊端

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不断减少,为了保证政治宣传和事业稳步发展的需要,单位自身的产业创收压力逐步在增大。与此同时,报刊、杂志等平面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和数字新媒体(第五媒体)又给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阵地并力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摆在广播电视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众所周知,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部门、大众的传播媒介,是通过生产和播出节目,实现自身的职能。但广播电视媒体行业的一个突出、共性的特点是:高科技、重装备、大投入、高消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运营成本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可广播电视行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行政领导偏重于宏观政策需要

成本管理是广播电视行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单位本身,动力理所当然也应该来自单位自身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在广播电视行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基本都是由政府任命的,本质上也都是政府的行政官员,而非职业经理人;在节目、项目的投资论证上,较偏重于宣传等政府的宏观政策需要,忽视了单位自身的经济利益。如果能把广播电视媒体的行业优势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发挥杠杆效应,拉动产业创收,以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二)缺乏市场观念和意识

市场观念的核心是通过满足受众群体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可市场需求是多元化、复杂化的,包括节目质量、传播渠道、广告定价、后期服务等。在广播电视行业,多数单位还采用着传统的经营模式搞建设,结果是经济增长、效益不长,投入大、回报小。在激烈的市场角逐面前,地市级台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三)成本管理的内容简单及方式落后

文化产品的制作成本项目灵活多样,广播电视行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是财务方面的信息和数据,缺乏对文化产品供、产、销全过程中非财务信息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成本管理部门只是单纯的压缩业务部门的开支和费用,与编采、创收等业务部门欠缺系统、深入的沟通和对接。在成本管理方式上,单位一般采用计划管理,即年初按照上一年各核算单位或各栏目实际发生的费用,再适当考虑今年物价的增长幅度,汇总后便得出了栏目今年的费用,缺少前期系统分析及科学论证。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执行力和严肃性不够,存在超支、挪用现象;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以及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等配套制度和措施作保障。

二、广播电视行业成本管理现状的由来

广播电视成本管理,各地区目前还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并主要是参照企业成本的核算、管理经验和办法,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影响了广播电视的产业化进程。

(一)行业政策性因素

广播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党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国家一直给予着事业单位许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随着时间的推移,优惠政策逐步到期或取消。而像事业单位政策性调资、设备的更新换代、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成本费用刚性增长,逐年居高不下。事业单位又缺乏充足的资金作后盾,事业发展举步为艰。

(二)缺少成熟、配套的成本管理制度作保障

广播电视系统作为宣传单位,常常被定位为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成本管理制度还需不断更新、完善。像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计划的编制、分析与考核等,没能形成配套的、科学的方法。长期执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导致成本信息失真,核算不实,与市场经营运作模式相矛盾。

(三)复合应用型财务人才匮乏

随着新理念、高科技引入广播电视行业,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关复合应用型财务人才却供给不足。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虽然在人事制度上,采用社会招聘、竞争上岗、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等措施,缓解了影响事业发展的部分矛盾。但部门人员编制超标又无可用的顶尖人才或专业不对口等现象犹在,没能解决本质上的问题。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行业加强成本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三、树立成本管理理念,采取对策抑制成本

(一)经营目标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建立“从下到上”,自觉主动进行成本管理体系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单位职工、包括领导干部定期的综合培训,培养全员成本节约、成本控制意识。从领导层成本控制在成本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即“从上到下”的成本管理方式,转变为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控制方式。让每位职工都能从我做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并结合岗位实际,主动为单位降低成本提供合理化建议,将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事后管理转换为全过程控制。首先,事前控制。制定成本管理配套的规章制度及费用开支标准。项目活动要有预算及结余超支奖惩办法,量入为出、奖罚分明。其次,事中控制。对节目制作过程实际发生的耗费进行有效监控,严把财务关,坚决执行预算标准,不开后门、不变通。对违规行为,及时警示、反馈,杜绝隐患。最后,事后控制。利用财务开支规定、标准对比预算经费额度和实际发生费用的成本差异,分析原因,总结、积累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建章立制,向管理要效益,建立“制度型、管理型”成本核算管理模式

建章立制,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才能有效实施并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以某市广播电视台为例,近年来,每年初科学的论证并制定全系统收支包干方案及收支计划,作为指导单位年度增收节支工作的文件。制定、更新《财务审批制度》、业务提成、差旅费报销办法等,严格科学的控制支出。建立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将台物业、车队、技术、发射台的费用合理分摊到每个独立核算的栏目,真实反映节目产出;成本高、效益差的节目坚决拿下。出台绩效考核办法,超收和节支按比例奖励、欠收和超支扣罚绩效。形成经营月例会制度,及时、准确为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反馈信息,使财务工作真正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三)以综合成本为中心,实现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我国文化事业迎来了又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产业化经营成为体制变革时期,广播电视媒体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一直以来,广播电视系统是由采编、制作、播出等环节构成的宣传——经营系统,创造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产业化的运作过程,需要科学的进行成本管理,归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第一、主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归集当期节目制作费用,但因业务需要,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交叉运用。第二、确定成本归集对象。栏目、部门平时以月为计算周期,确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总成本和平均成本;专题片、电视剧和综艺晚会等项目,事前做可行性论证和收支预算,以节目制作周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归集项目成本。第三、依据正规票据合理归集成本。建立成本费用明细帐,按核算对象、项目成本和部门合理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分清对象的,直接记入;分不清的,先按部门归集,再按一定标准、比例计入各成本对象。

成本管理在不同的行业和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新矛盾、新情况,不会一成不变;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探索,找到一条真正适应广播电视行业成本管理的新航道。

参考文献:

[1]孙茂竹,姚岳.成本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44-355。

[2]李景旭.浅析新时期广播电视的产业化[J].理论界,2009年06期,146——147

[3]蒋君辉.浅谈广播电视行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23期,273、275

推荐访问: 浅析 广播电视 事业单位 成本管理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