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西藏农村的人力资本现状及开发对策探析

西藏农村的人力资本现状及开发对策探析

时间:2022-04-14 10:17:04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从思想观念、教育水平、健康素质和人口流动等方面简述了西藏农村的人力资本现状,对现状的分析也从另一方面梳理了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原因,这也为西藏农村的人力资本开发提供了思路和切入点。最后笔者提出了西藏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西藏农村;开发

一、西藏农村的人力资本现状

概括起来,西藏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有如下特点:一是思想观念落后;二是教育水平较差;三是总体健康素质欠佳;四是贫困地区人口流动性较小。

(一)思想观念落后

落后的思想观念不仅影响西藏农牧民的风俗习惯,也影响其自身发展意识、价值观念和经济意识以及消费偏好。宗教在西藏长期盛行,再加上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灵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感情、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观念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牧民依然具有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重义轻利及甘于贫困的精神享乐观,不计效益的自然经济的劳动价值观。由于非农产业发展的滞后性和农牧民重农轻商的落后观念,人口流动渠道狭窄,导致西藏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直接影响农牧民增收,最终陷入贫困的境地。西藏农牧民缺乏现代商品意识、市场经济意识,多数人还抱有传统的财富观念,即以拥有牲畜的多少作为财富,出现惜卖、惜杀的现象,造成人口陷入贫困却家有牛羊成群的局面。另外,由于宗教信仰,西藏农牧民日常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用于宗教方面,而这部分开支又无法改善其生活质量。

(二)教育水平较低

从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量与教育支出来看,西藏的居民文化素质还偏低。据西藏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口中有大学学历的人数为5507人;具有高中学历的人数为4364人;具有初中学历的人数为12850人;具有小学学历的人数为36589人。另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学历、高中学历、初中学历、小学学历的人数分别为:8930、14032、38788、26779。明显看出,西藏人口的文化程度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三)总体健康素质欠佳

由于区位和交通状况的限制,西藏农牧区存在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偏少、缺医、地方病和传染病高发以及人口死亡率高的状况。例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等普遍多发,而且治愈率较低,从而会导致因病返贫的现象。据统计,2012年西藏自治区医院(含卫生院)763个,门诊部(所)496个。卫生防疫机构81个,床位总数达到7167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达9014人,每千人所拥有的床位数达2.84张,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3.22人。[1]虽然从上述一些数据来看西藏的医疗卫生资源数量有较明显提高,但同广大农村地区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仍显得远远不够。农牧民因收入低治不起病,地广人稀,医疗服务半径大,又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尤其是贫困人口因病而丧失劳动能力,收入来源失去了保障,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状况。

(四)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小

人口流动的作用在于能够使劳动者妥善就业从而获取较高的收入,通过“干中学”劳动者可以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同时他们也能够从工作地区学习到现代观念,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由于西藏农牧民接受的教育年限较低,致使他们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概率偏低,而且他们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些现象都源于西藏的教育现状降低了农牧区劳动力的流动性,农牧民受教育水平低导致他们缺乏就业能力,无法把握市场机遇,生活日益贫困。据统计,2012年西藏乡村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08.83万人,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最多,达到85.53万人,工业从业人员2.62万人,建筑业从业人员也有5.63万人,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员偏少,仅有1.89万人。从事批发和零售餐饮业的人员达到199万人,其他非农行业9.26万人。[1]由于受自然经济的影响,西藏农村人口多数生活在相对封闭狭小的空间,使得人们之间无法很好地相互启发,又无法相互提携,导致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

二、西藏农村的人力资本开发对策建议

(一) 促进农村人口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富余劳动力

多年以来,一些结构性因素诸如户籍制度、工农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往往容易导致农村的贫困,而这些因素仅仅依靠农村居民自己是难以克服的。这在客观上要求各级政府应该努力发挥其维护公平的职责,大力鼓励农村人口合理流动,为农牧民创造公平的环境市场环境来帮助他们参与市场活动;各级政府还应该为人员流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提供足够的资金,在交通方面也应该提供有效的支持,这些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口的迁移投资力度。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包括迁移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也有利于缓解西藏农村的贫困,增强自身反贫困的能力。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户籍制度、城镇化与工业化程度、交通条件、传统思想与宗教观念等等诸多因素阻碍了西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输出。增加对西藏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内部吸收。

(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完善农村教育体制

教育能够产生很强的外部经济效应,基础教育具有较强的公共产品的性质,因而全部基础教育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从西藏农村目前的情况分析,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尤其是要增加对农村的义务教育、职业培训教育的投资。西藏农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应该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最起码也应该普及六年制义务教育。今后在教育资金的使用上,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改变当前西藏农村基础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政府的教育投资之外,各级政府还应该引导农牧民增加个人与家庭对教育的投资和消费。[2]

调整西藏的教育结构,应该避免照搬城市教育的模式,在重点发展西藏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探索适合西藏农村的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做到教育能够很好的促进农牧业生产。所以建议西藏应该创建更多的农牧业转移培训中心、农牧业学校,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真正形成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合力,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

(三)增加西藏农村的健康人力资本存量

西藏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表现出数量不足、城乡之间分配不协调的特点,如果医疗资源的这种配置现状得不到改变,仅仅依靠农牧民的力量无法进行自身的健康投资,这将大大阻碍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西藏特殊的地理条件为农牧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利条件,因此,增加对西藏农村的健康与卫生投资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西藏农村山地、沟渠非常多,幅员辽阔的特殊地理条件就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比内地任何一个地区都要大很多,这就大大削弱了医疗服务半径和质量,致使有些居民无法及时就医。政府在进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时,要合理布置安排新的医疗点,确保医疗服务基本全覆盖;要想方设法拓宽农牧区健康投资所需资金的来源渠道,鼓励区内学生就读医学专业,为农牧区培养后备医疗人才队伍,加强对在职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更新落后的医疗设备;加强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以增强农牧民预防疾病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冉光荣.西藏反贫困经验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刘伟.西部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研究[J].西北经济,2007,(9).

推荐访问: 探析 西藏 对策 人力资本 现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