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

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4-07 09:36:37 浏览次数:

Cultivation Model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 with Biological Knowledge

Wang Jingying;Li Yuhua;Sun Zhongwu;Yu Hongli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摘要: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来实现。该文比较了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分析了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情况,发现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涉及技术保密、车间GMP管理等问题,学生并不能真正参与生产过程。最后对生物技术专业办学提出了5点建议,并重点建议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应该建设一个模拟生物技术领域大部分制造、研发工艺的实训平台。

Abstract: In new century,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with biological knowledge mainly come from biotechnology majo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hesis compares talent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program and training model of biotechnology major, analyzes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mbination of biotechnology major and finds out it is not optimistic. Because of technical security and GMP management of workshop, students can not take part in production. At last, five suggestions on biotechnology major are give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build a training platform of imitating manufac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biotechnology field.

关键词:生物技术 培养模式 实训平台 高素质 应用型 生物学

Key words: biotechnology;cultivation model;training model;high-quality;applied;biolog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261-02

0引言

近年来生命科学已成为新世纪的带头学科,人们把人口、环境、粮食、资源、能源、健康等问题的解决寄希望于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步。目前设置的生物类本科专业有三个: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国内外多年来一直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由生物化学家、斯坦福大学的斯特里厄(L. Stryer)教授领衔的美国科学院研究理事会于2003年出版的《生物2010报告:为培养未来的生物学家改革大学教育》中,把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强调创新性人才的培养[1]。英国在高教改革方面提出从过去的高等教育传授知识服务社会转变为社会需要决定高等教育[2]。我国各高校生物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所不同和侧重[3,4,5]。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学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来实现。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之一是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和学校办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既依靠办学条件的改善也依赖教学改革的深化。只有在拥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培养方案及健全的实践平台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此目标。

1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总体来看学科定位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办学专业,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理科背景的应用性人才。各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共同点是: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和全面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生物学现代实验原理及技术;具有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接受良好的科学研究及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具体目标又有所差异,如北京大学强调勇于创新,要求学生对生物技术及相关基础学科的进展及发展趋势有较深入了解,具备跨学科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和应用的能力;清华大学培养的学生能从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山东大学则培养能够在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治理领域从事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产业经营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南开大学的培养目标是较系统地掌握以微生物发酵工程和生物遗传工程为特色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勇于创新,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中国科技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者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攻读研究生学位。

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在对国内高校、生物技术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改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我校特色,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或形势,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成为一名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学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相关理论和技能,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工、农、林、环保、园林、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国内“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比较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校差异较大,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中的政治、人文选修、外语、军事体育及自然科学基础课中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分差异较大;专业基础课为6+x【(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生理或植物生理)或(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生化、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或5+x(普通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或生理学或生态学)专业选修课各校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及优势提供的选修课程有较大的差异,课程结构框架主要有两种:自助餐式专业选修课,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方向板块式专业选修课如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型实验、野外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各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总体来看,在“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刚性多柔性少,学生的自由度有限,前5个学期的周学时多,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少,总学时偏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多而杂,实验课整合更新力度不够,教学实验的职责与任务与科研课题组分离,教学实验中心经费不足,教学内容重复,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科研训练覆盖面较小,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东北林业大学为了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2009年修订了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特点是:①参考了教育部教指委有关高等学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规范草案,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置上,几乎涵盖了教指委建议的课程科目。②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应设置模块课程(动物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技术模块),体现人才培养的方向性与实用性;同时又要结合“实行宽口径专业教学”,体现“博学广知适应性强”之特点。③本着生物技术重在基础与技术研究,培养应用研究型或技术型人才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独立开展科学实验的水平,增加实用技术技能方面课程,加大实验、实习实训的教学力度,提高了综合实验比例。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实验技能性强,尤其是实用性、先进性技能的课程及研究型实验课程,确保学生受到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④完善课程体系的连续性,合理调整课程的学分与开课学期,保证教学进度的合理性。⑤增加新课程,引入新知识点,淘汰不适用的课程,体现课程体系的不断更新。⑥在开课学期安排设置方面,对政治、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习实训等做了重新调整,使其更科学合理。⑦压缩教学学时,由原来的2660学时压缩至2500学时。

3国内生物技术专业(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模式比较

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培养模式多为弹性模式,4年本科择优遴选制,本硕或本硕博连读。如山东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招生采用二次招生的办法,即从全校理工医一年级在校生中筛选,选拔工作在学生大一的第二学期进行。 其中生命学院40名,其他学院20人。对基地班学生实施导师制。南京农业大学培养模式为本硕博连读,分段培养:基地班采取本硕博连读、分段培养的模式。具体分为“3+1”(本科培养模式)、“3+3”(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和“3+5”(本、硕、博连续培养)三种模式。“基地”班将有50~80%的同学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生物技术的培养方案与“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本相同,但生源不同,为高考时一次招生,或为重点或为普通,读研率低于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班学生,就业率较高。

4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现状

新世纪高等院校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学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即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要有能做到理论跟实际相结合的适应能力。这样,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中工作才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使学生具备上述能力就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道路。首先是学,学包括知识的获取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具有创新能力。第二是产,产包括生产与实践。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做到理论跟实际相结合,这可一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即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生的得到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但实验室的训练操作有一定局限性,跟实际生产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学生通过到实训基地、企业中从事实际训练,把所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跟实践相结合。因此,很多高校都与一些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6],比如药厂、食品厂、生物技术制品厂,让到工厂去参观,效果比较好。但由于涉及技术保密、车间GMP管理等问题,所以学生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生产只能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不能真正参与生产过程,基于上述原因,我校在生命科学学院2008年投入150万建设了一个实训平台:即购买小型制备设备,如发酵罐、抗体反应器、抗体纯化设备、植物生物反应器等系列配套设备,集中安装在几个工作间内,可模拟生物技术领域大部分制造、研发工艺,作为生物技术(含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训平台。2009年已投入使用,受到广大师生及企业大好评。第三是科研,科研工作直接关系到学院和专业的发展。由于企业实力有限,技术实力和创新意识不足。可以把企业遇到的问题,与学校及科研院所结合,已企业的发展为重,立足于为企业服务,多开发一些与企业利益相关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项目。东北林业大学生命学院与大庆市开发区联合成立了生物技术研究院,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生物技术研究平台,目前企业、政府共同投资研发生物活性物质新产品,以期在几年后创造可观的利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研发实践平台,并提供了就业机会。

5生物技术专业办学建议

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为社会培养出优秀人才。为了实现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下5点建议:①将学科建设、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基地本科教育紧密结合,通过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发展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搭建先进的技术平台。发挥生命学院的优势,把人才培养基地办出自己的特色。②尝试多种基地班招生方式,实行滚动式人才选拔与培养,聘请校外兼职教授、采用导师指导制。③建设学生创新实验室,开放科研与教学实验室,探索新的有利于创新与创业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与育人环境,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④建设一个模拟生物技术领域大部分制造、研发工艺的实训平台。⑤加强校内、校际与校企间的合作,把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融入到产业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研产的结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Washington D. C.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Bio2010:Transform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Biologists.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3.

[2]张建新,陈学飞.从二元制到一元制—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动因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7).

[3]曾志伟,王铁骊.我国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

[4]徐时清,张健.材料科学专业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黑龙江教育,2009,(11).

[5]杨洋.构建新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

[6]吴水爱.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市场,2010,(1).

推荐访问: 探析 高素质 生物学 培养模式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