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作思路的引导者

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作思路的引导者

时间:2022-03-04 08:07:58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特点,着重探讨该课程理论教学应以引导思路作为重点,以建立严谨、灵活的思维模式为目标,探索深化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038-02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虽理论教学时数不多,但因其涉及发病机制的重要内容而倍受关注。与其它基础医学的形态学课程相比,理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有其特别之处,若能针对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清并建立思路,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数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现就这个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病理生理学的特点-以思路统领细节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过程中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的联系。简而言之,该课程的讲授目的是为了让学员透切理解并掌握不同疾病的同一病理过程所涉及的共性规律,以及各类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理过程及机制。例如,急性胃肠炎和食物中毒所致的腹泻、呕吐可导致酸碱平衡紊乱,而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也可带来同样的结果,即虽为不同的疾病,都涉及了上述“酸碱平衡紊乱”的同一病理过程。掌握了这一病理过程中“平衡紊乱”的机制,就可以把握众多疾病的发展脉络。事实上,这一病理过程又是一连串因果关系的序列组合,而所谓机制其实就是根据这些前后衔接的因果关系,对从发病到转归的整个过程进行严密推理的结果,因而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另外,病理生理学与许多基础学科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一病理过程中,因果关系的产生和递进往往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换言之,发病机制的阐述实际上涵盖了众多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所以涉及面很广。

鉴于病理生理学逻辑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病理生理学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详细分析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更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起思路,用思路这根看不见的线将这些散乱的细节串联起来,以便阐明疾病的发生机制。

2 病理生理学的教学特点

2.1 回顾相关内容是建立思路的基础

因为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往往涉及其他基础学科的内容,如果学生对这些相关内容比较生疏,那么在正式讨论之前,最好要有一个简要的回顾。这样,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发生机制时,有了相应的较为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医学知识结构的连续和衔接,从而避免“断层”和“空中楼阁”现象的发生。例如,讲授“休克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时,就要求学生先掌握生理学中有关“正常微循环或凝血机制”的内容,为相关思路的建立奠定基础。再者,讲述“发热” 时,首先要让同学们复习生理学上讲过的有关体温的相关知识,即正常时人的体温是37摄氏度,人体有很好的体温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各种体温调节的方式,使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那么,为什么部分患病机体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是不是一定称之为发热? 带着这些问题引出了发热这一主题,带着问题学生开始了这一章节的学习。结合生理学的知识,对发热机制展开详细地讲解,使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所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回顾相关的内容,如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掌握了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并使他们对医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思路的建立往往会起到“铺路垫脚”的作用。

2.2 逻辑推理是建立思路的方法

根据病理生理学课程逻辑性强的特点,在具体讲授中,教师不仅限于有关知识的简单传授,而且更要立足于培养学生对整个病理生理过程独立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一点与其它一些形态学科的讲授有较大的差异。我们认为,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逐渐转换学习方式,从过去的单纯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升华为现在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知识,主动地、探索性地思考一些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况且,兼顾思维模式的严谨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和训练是基础医学教育指导思想和方法的一个重要转变,也应该是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应掌握疾病的发生机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逐渐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严谨、灵活的思维模式。所以,上课时每位教师应有意识地强调病理过程或疾病发生机制分析中的逻辑性,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养成逻辑推理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努力诱导学生遵循一定的思路,将疾病及病理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因果关系有机地“串联”起来,应用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来激活记忆的知识,统领新的知识体系,达到“活学”的目的。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增加一些相关的临床病例分析,有助于训练学生建立思路。

2.3 科研成果融入是建立思路的手段

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循证医学的兴起以及全科医学的实践等都对医学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必须不断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目前高校采用的教科书内容陈旧、落后的现状还相当普遍,最新的科研进展难以在教科书中得到及时反映。由于病理生理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而且目前对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且进展极快,这都要求病理生理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掌握前沿知识,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克服教科书出版期较长、内容陈旧的弊病。而且,将科研工作的思路、方法和进展引进课堂,将打破课堂授课照本宣科的沉闷氛围,同时又可以相对减少机械、孤立备课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科研引进的教学领域可以通过三种方式:①充分利用国内外科研成果;②最大限度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③尽一切努力让学生参与本教研室的课题研究。三种方式各有优势,既可以对多个领域的进展都予以介绍,又可以把自己亲身研究得出的结果讲述得生动和深入,还可使学生对科研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浓厚兴趣。因此,可以将这三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入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4 融会贯通是建立思路的结果

病理生理学的学习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医学知识阐明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机制的能力,即融会贯通。例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学习内容,不仅涉及了肾脏的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知识,还包括了血液、生化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而尿毒症甚至影响了其他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出现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综合征。如果学生在听课之后,不仅能详细说明各个相关的内容,而且还能根据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进程,将这些内容逐步依其因果关系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清晰的轮廓[5]。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思路,已经能够初步树立对疾病的全局观念,而那种缺乏思路囫囵吞枣的学习方法,结果只能是学习时死记硬背,应用时生搬硬套、事倍功半。

2.5 临床应用是建立思路的目的

病理生理学作为内容上最为贴近临床的基础学科之一,掌握它是学好临床各科的基础。事实上,临床的很多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的制定依据大都来自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成果。所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逐步形成某种适应临床应用的思路。在授课过程中,着眼于临床应用的需要,有意识地增加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积累和加速临床思维方式的建立。所以,安排一定数量的病例讨论,尤其是涉及各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的病例,确能通过激发学员积极、主动的思考,达到这一培养目的。这也是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实践给予预先的思维定势。例如讲授“肝性脑病”时,我们先提出“肝功能衰竭患者为何不能用肥皂水灌肠?”、“外科医师在做大、中型手术之前,为何要先检查患者的肝功能?”;讲授“发热”时,先提出“高热昏迷三天的患者容易出现哪些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分析,让学生们自己发言,促进他们用心思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课,从中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授课方法,一方面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总之,在授课时逐渐渗透临床知识,使基础与临床通过病理生理学有机地衔接起来,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来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应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思路的建立为中心,以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兼顾传统的知识传授,造就具有开拓性的医学人才,从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两方面,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文豪.利用学习迁移原理,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574-576.

[2] 王志红,吕利英.如何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J].医学信息,2007,20:229-231.

[3] 龚小卫,刘靖华,邓鹏等.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34-136.

[4] 李文斌,李清君,丁春华等.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2005,26:612-613.

[5] 靳慧,张琳,李杨等.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6,15:998-1000.

[6] 刘声远,王建技,金肆等.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效果的改革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33-34.

推荐访问: 引导者 生理学 教学改革 病理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