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创新

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创新

时间:2022-03-02 00:05:47 浏览次数:

[摘要]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改革要实现理念的创新,必须从实现一个转变、构建一个体系、变革一个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明确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找准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06-03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目前,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如何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概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把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愿意听、喜欢学的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一、把握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在上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下,结合课程的特点及现有的教学资源,我们将《概论》课程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实现一个转变、构建一个体系、变革一个制度。

(一)实现一个转变:指的是课程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学体系设计的原则,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与目的,精心重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问题教学、案例教学、重点教学、生活教学、社会调研教学、社团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构建一个体系:构建出一个符合课程特点、并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作为学院层面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与梳理,使之明确目标、畅通途径、组织有序、考核有效。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概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变革一个制度:对当前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进行变革。变革后的考核评价制度将强调过程考核,从活动的参与程度、参与过程中的认真程度以及完成质量等方面考虑,给出学生成绩。学生接受课程教育的所有环节都将有量化的考核标准,使学生能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

二、找准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按照指导思想与既定课改目标,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实现课程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

“05方案”实施以来,《概论》课教材建设形成了由全国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高质量教材及其不断修改、更新的机制,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价值导向性,完成了从“理论体系”到“教材体系”的转化。但我们也看到,教材编写由于受篇幅、体例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其话语体系一般由学术语言、文件语言构成,因而导致生动性的缺乏。因此,教学团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承担起“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任务。中宣部也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1.精心重组教学内容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程的学时安排与教学内容都是最多的。目前,《概论》2013版已经出版,新版教材内容为十二章,我们初步计划将十二章整合为三个模块:模块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涉及到教材里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主要给学生分析阐述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是什么制度,怎么理解社会主义;模块二是社会主义的历史演变,涉及到教材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其中新民主主义部分作为略讲章节,社会主义改造部分作重点阐述;模块三是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涉及到书中的很多章节,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党建、外交、一国两制等。

2.灵活多样教学方法

针对《概论》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重点教学、生活教学、社会调研教学、社团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

(1)问题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凸显问题意识的教学取向,从问题导入,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释疑解惑。问题教学从问题导入,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以激发学生听理论课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所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

(2)案例教学。教师选取一些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或由学生自行选择一些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有组织地进行主题发言,自由辩论。讨论或辩论结束后,由教师分析、解剖案例,最后引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理论观点。

(3)重点教学。重点教学是指围绕每个模块或每章一些基本问题或主要观点实施教学。《概论》课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课时少,内容多而讲不完;内容与中学政治课或与《纲要》、《原理》课有重复;学生对太多的理论不感兴趣等。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在符合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重点讲好若干个基本问题和主要观点。

(4)生活教学。生活教学即从生活实践中吸取教育资源,通过生活实践进行教学,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教学。在《概论》课教学中,生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同,有助于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5)社会调研教学。每年四五月份,结合期中考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形成社会实践报告并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实地走访、搜集资料等方式亲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成果,使学生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感悟。

(6)社团教学。依托学生社团,探讨理论问题,追踪时政热点,开展社会实践,深化认识。

(二)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概论》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也对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进行了有意识地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各种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教师个人能力等主客观原因,《概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开展效果参差不齐,实效性也有待提高。而当前最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

1.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在当前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发展的背景下,《概论》课程教学的开展,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应囿于课堂这一狭窄的范围,而应该主动出击,将教学活动由课堂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当中去。

(1)课堂实践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除讲授以外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样,如音像资料的播放、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模拟情境演练、讨论与演讲等。这一实践教学过程鼓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不仅使学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二者相互衔接、相互映衬,学生通过参与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到知与行的统一。学院应引导专业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时,着力把《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任务“植入”其中,把企业的先进文化、先进人物、先进技术等纳入《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范畴,面向学生大力开展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3)自主实践教学。我们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分散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概论》课教学由于大多是大课堂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受经费紧张、路途遥远等因素限制,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进行分散实践教学活动。

2.健全实践管理措施

当前《概论》课实践教学相关制度的不完善乃至缺失是导致实践教学实效性差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亦是重中之重。

(1)明确领导机构和建立指导机构。学院应成立由学校层面的专门的实践育人工作(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安排全校实践育人指导工作。基础教学部应设立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研究和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从而为《概论》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组织保证。

(2)明确教学部门及任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具体职责。教学部门应将实践教学明确列入《概论》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学时要求;制订实践教学大纲,规范《概论》实践教学;规定《概论》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职责,做好实践教学课时的计算,充分调动《概论》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概论》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将《概论》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同时又充分考虑《概论》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科学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概论》教师应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认真实施实践教学,对所任课班级的实践教学质量负有完全责任;每学期评定学生的实践教学考核成绩,并按一定比例折算到学生的《概论》总评成绩中去。

(三)改革课程的考核评价制度

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学生评价的重要依据,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反映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对《概论》课程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将对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重视考核价值。对考核价值的重视即要求我们对“为什么要进行考核”这一问题进行重新的审视。基于《概论》课程的教育主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与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那么我们就不能够单纯围绕考核应试而进行教学活动,也不能够让学生与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

2.重构考核方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设定为“4-4-2”模式。

第一,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课堂学习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掌握程度、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分析理解问题能力,具体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与课堂听课状态、课堂发言情况(回答问题、专题演讲、讨论辩论)、撰写观后感和小论文质量等。

第三,社会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理性思辨、调研交流、创新写作等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形式的社会实践之后撰写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由任课教师统一批改。

第三,期末考试成绩将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采用机考,重点放在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推进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改革,必须从实现一个转变、构建一个体系、变革一个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责任编辑:桂杉杉)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毛泽东思想 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