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校教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高校教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时间:2022-05-15 13:00:07 浏览次数:

摘 要:教师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元素,本文概述了高校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发展,提出了高校教师评价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校教师评价 教育评价 评价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7-0037-03

一、高校教师评价理论概述

目前对教师评价的研究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教师评价理论的研究热点,这种评价强调教师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认同评价。这种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缓解教师处于被动评价的心理压力,有效解决了师生在教育教学评价中角色对立的状态。

教师评价过程应由多元评价主体组成,包括学生、专家、领导、同行、教师本人和社会人士,依据多元评价整合出综合结果。教师评价需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定量方式对可量化的指标进行全面把握,采用定性方式作为补充,为教师取得建设性反馈意见提供交流渠道。

鉴于高校复杂的专业属性,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制定一致的评价内容仅是一个理论性假设。在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指导下,学校应该允许各学院结合特定的专业特点和教师的个体特征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达到指导教师教学的目标,体现高校多样化的教学特点。

教师评价体系不能单纯从人事管理角度制定,指标的表述需克服简明笼统的缺点,应该易于理解,可测性强,贴近教师教学,内容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评价要重视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指标内容涉及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指标体系的制定由学校、学院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共同讨论制定,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现一定的特异性水平。评价平台要便于参加评价人员使用,评价过程也需要体现智能的综合数据处理过程。

二、高校教师评价系统指标体系

我国的教育教学评价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1985 年5 月,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1990 年11 月和1991 年4 月又发布了《普通高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和《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教师评价理论的发展为教师评价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起着指导作用。《普通高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第五章第十六条规定指出,“学校内部评估的重点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课程或其他教育工作的单项评估,基础是经常性的教学评估活动。评估计划、评估对象、评估方案、评估结论表达方式以及有关政策措施,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和本规定的要求自行确定。”

由于统一的教师评价体系缺失,本系统依据教育评价暂行规定以及高校中普遍采用的评价体系,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参照,一级指标包括资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在一级指标下,又包含若干二级指标,如资质包括师德、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等,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分,如专业素质包括职称、学历水平、专业知识、思维能力、知识面等等,如表1(本表只是部分内容)所示。

该评价指标体系概括全面,具有科学性、可测性、简易性的特点,现实性、导向性较强,指标涉及教学条件、过程与效果。设计教师评价系统时,对各项指标的描述既要做到科学性,又要具有可测性,有些特定指标的评价过程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高校教师评价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1.高校教师评价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高校教师评价系统设计开发的目的是用于教学管理,通过组织并收集学校管理人员、学科专家、同行教师以及学生对教师本人素质、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相关的教学信息的评价结果,为学校、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同时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了解课程以及教学意见和建议。本系统用于管理层面以及教学层面。系统面向的对象有学生、教师、院系领导、学校领导以及学科领域专家等,用户数量大,对系统的操作时间集中,对系统的运行环境以及对数据库的并发操作要求较高。教学质量监控涉及各种信息,包括课程信息,教师、学生信息以及督导专家所记录的教学活动过程信息等,并生成各类数据报表,系统的安全性要求较高。本系统为校内使用,拟运行于校园网络环境,考虑到与校内其他教学管理软件的兼容,以及系统的扩展需要,预留软件扩展接口。

本系统角色类型分为管理员、学生、教师、专家、管理者、家长以及社会人员,其中家长评教以及社会评教不需登录可直接进入。各种角色所拥有的权限如下:

学生:具有评价教师、评价课程的权限,对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情况,包括教学课件、学习指导、反馈答疑等进行评价,并对教师和课程提出意见和建议,此信息可直接传到该教师的系统收件箱,教师可以据此作出反馈并发送给该学生。所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形成教师教学效果报表。

教师:具有自评和评价同行的权限。同行指该教师所教授课程的其他任课教师,并可以向同行提出建议或者与同行交流。教师的自评结果汇总到该教师所得到的所有类型的评价中。

专家:具有评价课程和教师的权限,专家可以通过信息概览查找并打印课程表,随机听课,并把听课记录发布到平台。

管理者:院系领导仅具有评价本单位教师的权限,学校领导具有评价所有教师的权限。

家长以及社会评教无需登录,可通过查看系统所公开的教师、课程、专业、学院的信息,对特定指标给予评价,并通过留言方式给选定的学院、专业、课程、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以对各类评价设定开放时间,以及收集各类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相关报表并发送到各院系负责人的系统收件箱。

系统设置信息概览、评教动态、评价指导、教学评价以及后台管理模块,其中教学评价模块包括管理者评教、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以及家长评教和社会评教六个子模块。其中信息概览模块用于发布学院、专业、课程、教师等介绍。评教动态模块用于向师生发布有关评教的通知以及相关教育评价领域的理论发展动态。评价指导模块用于向被评者以及参评者解释本系统所采用的评价体系的指标,所占权重及其相关解释,并介绍系统的使用说明。后台管理模块完成公共信息的录入,用户信息的修改、删除、添加以及权限设置,数据库备份,评价体系的权重参数的设置,评价结果的计算分析,统计报表以及按照学年、学院、专业、课程、教师等条件进行分析对比并查询、打印。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2.系统设计特色

(1)系统设计绑缚一套动态的评价体系,学校用户可依据本校的特点制定符合学校及其教师发展前景的评价内容;学校内院系专业的复杂特性决定,一套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并非适合任何专业教师,发展性教师评价注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因此,系统应该允许不同用户设计特异性的评价体系。

系统后台管理中设计“评价指标管理模块”,允许对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进行动态的添加,系统数据表关系如图2所示。

(2)系统包含评价指导以及评教动态模块,用于为高校管理人员及师生提供评价技术的支持。评价指导介绍采用的评价体系的评价对象、评价原则、指导思想以及各指标权重的分配说明,评教动态用于介绍评教通知以及教育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评价工具的开发与研究。评价系统的作用一方面是对评价工作的信息化处理,另一方面更是促进高校管理层次以及教师本人、学生等的教育评价素养的养成。高校教师评价系统不仅是办公教学软件,更是教师评价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支架性学习工具,因此,系统设计包含教育评价技术培训模块。

四、总结

随着教师评价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网络、多媒体等信息化工具引入到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为高校教师评价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而国内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将成为高校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评价系统模型的研究为高校研究、开发教育评价系统的实践提供了前瞻性引导。本方案的设计体现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的指导,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评价既重过程又重结果,评价指标体系灵活操作,既重先进理论的指导又结合实际需要,可以为高校教师评价理论的发展和高校教师评价工作的深入提供策略性工具支撑。随着系统开发的不断深入,本文将继续对评价系统的实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感谢前辈所作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桂娟.教师评价研究述评——兼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研究的迫切性[J].煤炭高等教育,2006(1):52.

[2]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21.

[3]赵希斌.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1):74.

[4]金娣.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5]蔡敏.美国著名大学教学评价的内容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6(6):26.

[6]赵辉,陆冷飞.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考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3).

[7]房国忠,孙杏梅,杨雪.高校教师综合绩效评价系统设计[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8]普通高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

推荐访问: 高校教师 评价 研究 设计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