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白银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措施

白银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措施

时间:2022-05-10 10:55:03 浏览次数:

摘要:根据2005~2009年白银市的环境统计资料,对白银市环境污染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形势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白银市;环境污染;环境质量;环境形势;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7-0167-03

Current Situations and Measurements f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Baiyin City

Zhu Heyong1, Yang Taibao2, Guo Xiaohua2,Zeng Chaosheng3

(1.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Research School of Arid Environment & Climate Change, Gansu Lanzhou 730000;2. 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Lanzhou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00;

3. Baiyin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Gansu Baiyin 7309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statistical data from Baiyin city from 2005 to 2009,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zes the situ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s for those ke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Keywords:baiyin city;environment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quality;environmental situation

白银市是新中国最早投资建设的大型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是甘肃省重要的机械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通过采取重点污染源治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白银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但是,由于白银市环境污染历史欠账多,而社会经济发展又带来新的环境问题,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据此,本文通过对白银市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主要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白银市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和参考。

1白银市简介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之一。它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祁连山东延余脉与腾格里沙漠三大区域过渡地带,黄河是其唯一的过境河流,流经全市258公里。白银市现辖白银、平川2个区和靖远、景泰、会宁3个县,土地面积2.12万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78.06万,其中城镇人口42.77万人,乡村人口135.29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24.02%和75.98%。

2环境污染状况

2.1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2.1.1全市废水排放情况白银市2005~2009年各年废水排放情况见表1。2005~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8210.14万吨,年均排放3642.0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8566.89万吨,年均排放1713.38万吨,占全市废水年均排放量的47.04%;城镇生活污水及其它排放总量为9643.25万吨,年均排放1928.65万吨,占全市废水年均排放量的52.96%。

与2005年相比,近四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显著提高,但总体上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生活污水处理率从2005年的0%提高到2009年的41.05%,同样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表12005~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情况

2.1.2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分布

表2 2005~2009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白银市2005~2009年各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2。2005~2009年,白银市工业废水中COD和氨氮的年均排放量分别为3622.31吨、2187.45吨;城镇生活污水中COD和氨氮的年均排放量分别为7862.5吨、1160.02吨;石油类排放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由2009年的27.016吨减少到2009年的5.561吨,减少了79.42%;近两年砷、铅排放保持相对稳定,年均排放量分别为79.961吨、33.65吨,相比2005年,分别减少了66.73%、42.93%;汞年均排放量为0.258吨;镉排放量逐年减少,由2005年的19.11吨减少到2009年的3.87吨,减少79.75%;近四年六价铬排放相比2005年明显减少,并于2009年实现零排放。COD、氨氮和石油类的排放区域主要为白银区和平川区,砷、铅、汞、镉和六价铬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白银区的东大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以有色金属冶炼业为主,其他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冶炼、电力、化工行业。

2.2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2.2.1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情况白银市2005~2009年各年工业废气排放情况见表3。2005~2009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963.57亿标立方米,年均排放792.71亿标立方米。与2005年相比,2009年的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了69.76亿标立方米,增加了9.42%。

2.2.2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分布白银市2005~2009年各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4。2005~2009年,白银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67.29万吨,年均排放13.46万吨,近五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烟尘排放总量为9.28万吨,年均排放1.86万吨,2009年排放量较2005年增加9.19%;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14.11万吨,年均排放2.82万吨,2009年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44.05%;氮氧化物近三年年均排放2.85万吨,2009年排放量较2007年减少45.63%。从污染物分布来看,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白银区和平川区,主要以有色金属冶炼业和电力行业为主;工业粉尘排放区域主要为白银区和景泰县,行业主要以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为主。

表42005~2009年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Tab.4 Major atmospheric pollutant discharge in Baiying in 2005~2009

2.3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

表52005~2009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 单位:万吨

白银市2005~2009年各年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情况见表5。2005~2009年,白银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为1705.89万吨,年均产生量为341.18万吨; 综合利用总量为519.3万吨,年均综合利用量为103.86万吨,综合利用率为30.44%;储存总量占到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60%以上;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近两年明显增多。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尾矿产生量最多,其次分别为煤矸石和粉煤灰,这三项占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70%以上,详见表6。

表62005~2009年期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构成情况

3环境质量状况

3.1水环境质量

3.1.1地表水白银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05~2009年,黄河白银段三个监测断面共28项指标的监测值中除总氮和粪大肠菌群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指标超标情况见表7。

表7 2005~2009年黄河白银段年均值超标指标变化情况

从表7可以看出,总氮指标近年来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超标倍数在0.93到1.40之间,为黄河白银段现阶段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粪大肠菌群指标近年来明显下降,由2005年的3.40万个/升下降到2009年的0.92万个/升,五年来首次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3.1.2饮用水源

表8 2005~2009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情况

白银市2005~2009年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情况见表3-2。2005~2009年,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饮用水源水质状况较好。而在未参与考核的指标中,超标的项目主要为粪大肠菌群和总氮。其中,粪大肠菌群偶有超标,而总氮常年超标。

3.2空气环境质量

2005~2009年,PM10、NO2指标均分别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三级标准和二级标准;SO2指标近三年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005~2009年三项主要大气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变化情况见表9。

表9 2005~2009年三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

从表10中可以看出,PM10年平均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9年PM10年均值为0.121 mg/m3,比2005年下降了8.33%;SO2年平均浓度总体上呈明显下降趋势,2009年SO2年均值为0.035mg/m3,比2005年下降了76.82%;NO2年平均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NO2年均值为0.023 mg/m3,比2005年上升了64.29%。

3.3声环境质量

表10 2005~2009年环境噪声变化情况

白银市声环境状况总体良好,详见表10。2005~2009年,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环境噪声限值标准。2009年与2005年相比,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的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下降了0.6、2.3分贝;区域环境噪声超标率与2005年持平,道路交通噪声超标率下降了17.47个百分点;城市内车流量增幅不大。

4环境形势

近年来,白银市污染减排成绩斐然,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也仍然十分突出,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白银市是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转型城市之一,当前已进入资源开采后期,矿业经济逐渐走向萎缩,传统的矿产开发业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与此同时,白银市工业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占较大比重,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2)环境污染仍然较为严重。近年来,白银市主要解决了大气污染问题,但是东大沟水污染、重金属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治理任务艰巨。东大沟沿线的白银公司、西北铅锌冶炼厂、第三冶炼厂及小硫酸厂等大大小小的企业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据2009年监测数据表明,东大沟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铜、锌、镉、砷的浓度分别为1.41 mg/L、6.25 mg/L、0.68 mg/L 、9.47 mg/L,依次超标倍数为1.82倍、2.12倍、5.8倍、17.94倍。

(3)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受到潜在威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其中,粪大肠菌群偶有超标,而总氮常年超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受到潜在威胁。

(4)污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由于各种原因,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缓慢,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不到位,造成污染水处理率偏低。平川区污水处理厂、靖远县污水处理厂、会宁县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还未建成,白银市污水处理厂虽已建成运行,但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仍未到位。

(5)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低。白银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几十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多数都是露天堆场,没有有效利用。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平均30%左右,日积月累,贮存量逐年增加,成为白银市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5.1水环境治理

(1)积极实施东大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抓好东大沟重点排污企业的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沿线企业的技术整改、在线监测设备平台建设、沿线绿化建设、废水综合治理等工程;认真做好东大沟22家排污口的规范整治工作;加大对东大沟沿线硫酸厂的整治,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环保要求的,依法进行淘汰关闭;最终实现东大沟工业废水排放达到国家废水排放一级标准的目标。

(2)加大工业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生产工艺减排、废水循环利用和废水处理系统优化等多种途径,强化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主要解决白银公司、稀土公司等重点工业污染源的重金属离子废水和高氨氮废水污染问题以及淀粉企业的废水污染问题。

(3)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目前在建的平川区污水处理厂、靖远县污水处理厂和会宁县污水处理厂要尽快建成并投入运营,新建污水处理厂(包括白银区污水处理厂扩建)要尽快动工建设。同时,尽快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提高污水收集率。

(4)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国家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进行建设和保护,对水源区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监控,禁止布局有污染和潜在污染的经济项目,严格管理沿河区域水厂取引水口,强化水源地污染源头控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保持黄河Ⅲ类水质标准。

5.2大气环境治理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布局。对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进行设备、工艺、技术更新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逐步淘汰一批产能过剩,设备、工艺、技术落后,能耗和单位产出能耗过高的企业;重点抓好黑色金属冶炼、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和清洁生产。

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区域环境容量,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推进科学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刘川工业集中区和平川中区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2)推进热电联产,扩大集中供热。建立完善区域锅炉房,实现区域性集中供热。逐步建立完善东部组团集中供热锅炉房,西部片区集中供热锅炉房,中部片区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四个热源点,积极拓展供热区域,使热源供热能力基本满足整个地区的供热需求。

(3)强化燃料控制,提高脱硫脱硝效率。现有电厂锅炉进行改造,增配脱硫设施。电厂锅炉燃煤含硫量控制在0.8%以下,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新建燃煤、燃重油工业锅炉和窑炉必须配备脱硫率达到80%以上的脱硫设施;推行低氮燃烧技术和安装脱硝装置,主要电厂安装低氮燃烧器,推广普及烟气脱硝。

(4)重点企业污染治理。重点加强重金属冶炼、水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和化工行业工艺废气污染治理。改进工艺,推行清洁生产,采取有效收集治理措施,控制工业废气排放。

(5)加强扬尘、烟(粉)尘污染控制。抓好交通扬尘、施工扬尘以及其它扬尘的污染防治工作;巩固和创建烟尘控制区,扩大覆盖范围;严格控制餐饮服务业油烟无组织排放;抓好建材、水泥等重点企业粉尘治理,完美和更新除尘设备。

(6)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在用机动车排气的检测,严格执行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淘汰制度,强制淘汰全市现有的全部老旧出租车。

5.3声环境治理

严格执行《白银市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强化交通噪声管理。重点抓好夜间交通噪声的监管治理力度;严禁高声功率级车辆(如拖拉机、机动三轮车、卡车等)进入市区;对超过噪声限值的车辆坚决予以淘汰。

取消“马路市场”,实行划行归市,合理布局各类露天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娱乐场所必须按有关规定规范营业时间,其环境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严把夜间施工审批关。淘汰落后建筑工艺,限制高噪声机械设备的使用。

5.4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

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广减少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危害性的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

逐步建立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相结合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体系。促进各类废物在企业内部、生态工业园区内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加大粉煤灰、煤矸石氟石膏以及其它冶炼废渣的综合利用力度,重点抓好历史遗留16万吨铬渣的无害化处置。

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污泥进行集中处置,对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按处置危险废物的要求进行处置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白银统计年鉴-2009[J].

[2] 白银市2005~2009年各年环境统计报表[R].

[3] 白银市2005~2009年各年环境质量报告书[R].

[4] 李保荣. 努力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访中共白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占亭[N]. 甘肃日报,2008-09-17(1).

[5] 周多明. 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迫在眉睫[J]. 中国经济导刊,2003,(12):36-37.

[6] 王琨.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 环境科学,2008,229.

[7] HU H Y,GOTO N,FUJIE K. Concepts and methodologies to minimize pollutant discharge for zero-emission production[J]. Water Sci Technol, 1999,39(10/11):9-16.

[8] 张文锦,唐德善. 我国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与管理研究[J]. 人民黄河,2009,31(8):55-56.

[9] 林肇信.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03).

[10] 席胜伟. 大气污染危害分析及治理途径[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6).

[11] 刘庆华. 善于甘肃省白银市二氧化硫污染综合治理的对策研究[J]. 新西部,2007,(22):30-31.

[12] 孙伟男. 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危害及控制方法[J]. 北方环境,2010,22(2):22-23.

[13] 刘亚儿,盛晔.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控制及其管理[J]. 声学技术,2010,29(5):556-558.

[14] 孙其跃. 浅议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与控制[J]. 民营科技,2010,(4):208.

[15] 董保澍.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现状和处理对策[J]. 中国环保产业,2001,20-21.

[16] 李春花,陈兴鹏,张艳秋等. 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白银市为例[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6):30-39.

基金项目:白银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项目

收稿日期:2011-04-22

作者简介:祝合勇(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气候变化.

推荐访问: 白银市 环境质量 对策 现状及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