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并购阶段概况的文献综述

并购阶段概况的文献综述

时间:2022-04-15 08:16:24 浏览次数:

摘  要:全球市场细化,经济贸易频繁,跨国公司纷纷选择并购来扩大企业版图,实现全球战略。本文就企业并购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分析当代并购现状。参考国内外文献,从并购前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母国环境研究、并购企业投资方式选择、目标企业选择、企业高管在并购前作用、并购企业选择并购的动机,到并购中并购活动在目标企业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呈现的特点研究、并购支付方式协调、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在控制方式的选择,再到并购后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绩效的衡量指标和并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影响,对并购的全过程有个基本的综述。

关键词:并购;阶段性;文献综述

一、引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投资成为跨国企业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手段。直接投资形式之一的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占领优势的主要手段。《2016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FDI流入总量跃升38%,达到1.76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7210亿美元,成为全球FDI复苏反弹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中国高速发展,在40年的改革开放中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根据《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1456.7亿美元。2000年-2016年上半年,跨国并购额占总投资的88%。因此,从全球角度或中国经济角度,研究企业的并购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目前在学术研究中,对跨国企业并购的研究现状是及其分散的单个因素研究,无法看其全貌。因而本文从并购的阶段出发,将并购分为三个部分,即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三个并购阶段来了解当代学者对并购的研究。

二、在并购前阶段研究如下

首先确定投资方式,然后从企业外部因素到内部因素考虑:目标企业母国的环境、目标企业的异质性、并购企业高管的作用和并购企业自身的动机分析。

(1)并购前选择投资方式和目标企业环境因素的研究

皮建才(2016)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两跨国企业技术差距较大或目标企业母国市场规模较大时,并购企业选择逆向并购,反之,则选择绿地投资。蒋冠宏(2017)认为生产率更高、资本更密集、研发密度越高、流动资产比重越高、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出口经验丰富的企业则可能选择绿地投资;李哲(2007)从国企改制上市的制度根源上考察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得出分拆上市的公司倾向改制型并购,整体上市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投资型并购和行政主导型并购。

王林生(2000)认为在横向并购中,应考虑世界经济科技带来经济改变的大环境背景和各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趋同的小背景。朱婕(2018)认为两个跨国企业母国双边投资协议对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没有直接影响,却能替代东道国良好制度环境的缺失。肖土盛等(2018)基于2010~2015 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异地并购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企业风格与本地政府环境越不匹配,越倾向于与自身风格相适应的异地并购,且异地并购的金额也更大。徐晓慧(2017)对金融危机环境下和一般环境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民营企业,尤其大规模民营企业,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一般时候更敏感,在危机下民营企业跨国并购的增加比例大于國有企业并购的增加比例。

(2)并购目标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高管的作用研究

蒋殿春(2018)认为在行业选择上,外资企业常选择进入生产率、销售利润率和人均资产更高的行业,或者是研发和广告密集的行业;时间选择上,经济形势趋暖时外资企业更加愿意展开跨国并购;并购目标选择上,跨国公司也更倾向并购规模大、生产率高的企业。May 等(2016)通过57个国家85560个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企业财务杠杆与并购的关系:高杠杆的企业更少的开展跨国并购,低杠杆的企业则倾向于并购海外公司。这种现象在亚洲与北美更为常见。宋晓华等(2016)利用中国 A 股上市公司2010~2015 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得出公众公司,企业规模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朱华(2017)认为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并购活动比民营企业更具优势。

孙睿等(2019)在研究董事的多样性中从性别、教育程度、经历等多个统计角度来分析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陈仕华(2015)认为国企高管在面临较高政治晋升机会时,企业选择并购的可能性较高,并且高管所面临的内生成长的压力越大则选择并购可能性就越大。

(3)并购动机的研究

Shleifer(2003)认为企业发生并购是由于目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李蕊(2003)以制药业和电子业为例,证明获取技术是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陈菲琼(2015)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并购创新是并购原因。张小蒂(2004)提出交易整合优势是并购的重要动机。周经(2018)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中国—美国”视角给出经验证据,即战略性资产对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Sergey(2015)提出采用并购方式进入新兴经济体,企业多数是为了寻找更低的成本地区;进入发达国家或地区是为了避开贸易壁垒。

三、在并购中阶段所做的研究

(1)不同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所呈现的特点研究

庄宗明(2004)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来,并购成为各国对美国主要的投资方式,发达国家为主要投资国,并购领域主要在石油化工、制造、批发行业。田颇(2003)提出90年代以来的并购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并购占据着主流地位。呈现的特点是:1、大型跨国并购(10亿美元计);2、外国公司对美国企业的并购是跨国并购的重心;3、并购行业宽泛,由传统行业延伸到信息科技产业;4、政府对跨国、跨区域并购的有力支持降低了并购门槛。曾广胜(2002)提到并购不仅发生在新兴经济体中的新兴产业之间及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而且在航空运输、石油、航空航天设备等市场集中度本来已很高的技术资本密集领域。

(2)并购中并购企业支付方式的选择

选择比并购企业更高管理风险的目标企业时,企业选择股票支付更广泛。陈仕华等(2015)和赖黎等(2017)在研究中指出并购倾向于支付现金。危平(2017)提出以政治关联、金融关联和海外关联为代表的企业高管的社会网络对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融资约束起着调节作用,这样的企业往往选择股票支付与现金支付的混合方式。

(3)在并购中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方式的研究

范黎波(2014)通过雀巢并购4家中国企业的案例分析,为加强对目标企业的管理由出售方继续执掌管理权。洪联英(2015)认为在企业生产率水平较高、资本密集型行业、东道国交易成本较高的治理环境下,海外并购偏爱选择等级制生产控制模式;相反,偏向选择契约制生产控制模式。程聪(2017)采用单案例探索性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方法将跨国并购中的企业合法性聚焦划分为内部组织合法性聚焦、外部组织合法性聚焦与内外兼顾型合法性聚焦等3种形式来加强并购中对目标企业的控制。王砚羽(2014)在路徑依赖和企业基因理论框架下探讨中国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累积的特定政治因素对企业并购控制倾向的影响:政治色彩越浓重,控制力度越大。

四、在并购后所作的研究

(1)并购绩效研究

俞萍萍等(2014)采用数据匹配的方法发现外资并购生产率整体上为正,但并购绩效并不显著。张海波(2017)基于我国116家上市制造业跨国企业数据得出:跨国并购模式下制造业投资区域广泛抑制企业生产率提升;增加投资深度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比绿地投资模式更明显。蒋冠宏(2017)使用37个行业数据实证检验跨国并购总体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但在不同目标国(地区)的跨国并购对行业生产率进步有不同影响---对高收入国家的跨国并购促进了行业生产率进步,对中低收入国家的跨国并购没有明显促进行业生产率进步。

李善民等(2004)用经营现金流量总资产收益率衡量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表明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先提高再下降,但总体而言,并购并没有提高企业经营绩效。R.Amin等(2017)在一个市场环境下探讨重大并购(影响并购前市场市场条件所规定的效率边界的并购)和小型并购确定市场中的某些可能威胁到市场竞争力的合并会影响市场效率。

王艳(2016)以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分析在并购重组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高厚宾(2018)从跨国并购异质性视角实证研究了跨国并购的创新效应得出,跨国并购规模与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并购股权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2)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田海峰等(2015)选取文化距离、东道国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和有无跨国并购经验3个层面制度因素,剖析对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企业规模越小,并购绩效反而可能越好;东道国经济自由程度越高,获得的跨国并购绩效越高;在欠发达地区进行的并购绩效更为理想;国有企业可能获得更高的并购绩效。阎大颖(2011)实证检验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有显著负面影响。

Stephen等(2016)认为在美国的企业并购中,并购企业信息和关系网络,甚至是影响关键管理并购的政治人物关系,可以为并购企业带来更高收益。顾露露(2017)提出中国企业的全现金支付方式和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张娟(2017)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为样本和采用 Tobit 回归的方法得出发展中国家背景下,地理距离对跨国并购控股权有正相关关系。蒙大斌(2016)实证检验生产率越高的产业、资本越密集和规模越大的产业、产业出口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越强的产业,海外并购规模越大。

五、结语与评述

不论是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是席卷全球的经济区域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G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经济全球化或区域化不可避免。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毫无疑问的要走向世界。而并购是其中不可避免的投资方式。通过整理文献,总结以往相关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并购前,企业会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确定并购方式之后会综合从外部大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出发来考虑并购行为;在并购中,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并购特定、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和控制方式;在并购后,基于并购绩效来研究影响因素。全面地呈现出并购全貌,但在研究上存在有些不足:1、多数研究都从案例、实证检验解释并购行为,并购理论上少有新建树。2、并购中支付方式的革新不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的支付方式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3、并购后,影响绩效的文化距离因素,没有具体的划分标准和实证研究。总之,以往文献已经从不同的思路、不同视角对并购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得出不少结论,但并购行为仍然具有研究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郭瑞、文雁兵、史晋川.地方官员与经济发展: 一个文献综述.[J].管理评论,2018(12):247-256

[2]皮建才,李童,陈旭阳.中国民营企业如何“走出去”:逆向并购还是绿地投资[J].国际贸易问题,2016(05):142-152

[3]蒋冠宏、蒋殿春.绿地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J].世界经济,2017(07):126-146

[4]李哲、何佳.国有上市公司的上市模式、并购类型与绩效[J]世界经济,2007(09):64-73

作者简介:郭金瑶,女,汉族,籍贯:江西,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单位:广西大学,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国际投资与国际物流。

推荐访问: 并购 综述 文献 概况 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