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时间:2022-03-13 08:09:42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研究循證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心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优良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减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发生持久性的完全闭塞,从而导致供血中断最终造成局部心肌的损伤甚至坏死,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1]。若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不及时容易引发心律失常,从而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安全。而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护理同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研究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影响,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常规组和循证组。常规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1.24±4.37)岁;循证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0.37±3.7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排除精神异常以及无法配合护理的患者。将2组间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叮嘱病人卧床休息。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循证小组:由医院心内科护理部组织建立一个循证护理小组,小组长由主任医师和护士长担任,责任护士以及其他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培训。(2)提出问题:小组成员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循证问题,主要包括:患者缺乏疾病知识、病人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并发症多等。问题确定后,小组成员通过查询大量文献资料制定合理、科学解决问题的措施。(3)循证护理实施:①心理干预:由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加上自身的不适症状,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担忧、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仅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还会减慢其康复速度。护理人员应主动与病人进行交流,针对不同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相应疏导,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小手册、播放影像资料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详细为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流程和效果。宣教过程中耐心回答病人疑问,帮助患者正确认知自身疾病,提高其治愈信心从而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③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叮嘱病人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并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避免其因受凉而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定期帮助病人翻身,并给予其按摩,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压疮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肠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叮嘱其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预防便秘。

1.3 观察指标

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评估病人护理满意度,主要包含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沟通能力、技能操作等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越满意。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病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问卷内容包含诱发病因、临床症状、注意事项等方面,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70~90分为良,70分以下为差,统计优良率。最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 <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循证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93.14±5.28)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1.45±5.89)分,(t=9.291,P=0.000<0.05);循证组住院时间平均为(3.26±1.08)d显著短于对照组(6.89±1.74)d,(t=8.746,P=0.000<0.05)。

2.2 经统计,循证组疾病知识优良率为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23/30),(x2=10.885,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心内科上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高达48%,已成为目前临床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2]。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同样会对病人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影响[3]。因此,除了给予病人有效的治疗以外还需给予高质量的护理以改善其治疗效果和预后。

循证护理是在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诞生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在对患者病情以及医院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有效解决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给予病人全面、人性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4]。通过循证小组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后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经过讨论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将之落实到护理工作中;通过心理护理缓解病人负性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通过并发症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疾病知识认知度,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依从性,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5]。本研究中,循证组住院时间、疾病知识优良率、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我们认为与循证护理具有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促进其康复等特点有关。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治疗及预后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从而减短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先枝,赵 华,党 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6):124-125.

[2]石 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8):98-99.

[3]吴 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10):127-127.

[4]刘 颖.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23(1):310-310.

[5]陆 翠.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9(23):173-174.

本文编辑:李 豆

推荐访问: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护理 患者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