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运动量要合理

运动量要合理

时间:2022-04-11 08:29:10 浏览次数:

摘 要: 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培养田径后备人才,是学生打好全面身体素质基础和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阶段。本文对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运动量合理安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 疲劳 运动量

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运动训练,都存在一个合理安排运动量的问题。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训练效果的优劣,也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中学生业余田径训练是优秀运动员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运动量必须合理安排。如果运动量过小,不用激发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担负,这样就达不到增强内脏器官功能的目的,训练负荷、技术质量达不到要求,因而锻炼的效果甚微。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在安排时又缺乏必要的节奏,让中学生在心灵上增加恐惧感,害怕训练,长此下去,不仅达不到业余体育训练的目的,反而会对中学生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在训练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疲劳,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则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而疲劳与运动量的安排密切相关,运动量过大,超过中学生的承受范围,必然会产生过度疲劳,更不必谈超量恢复。

一、对中学生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

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搏、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

1.对中学生的脉搏测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降或者不变,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还有潜力。如脉搏频率超过10次/分以上,或脉搏的次数变化不定,训练前后的脉搏变化差异很大,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他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当脉搏的变化稳定后再加大运动量。

2.安静时正常的血压变动范围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不超过0.5千克。如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体重持续减轻,且减轻幅度超过正常体重的1/30时,说明运动量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范围,应立刻减少运动量,学生的身体各部位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剧烈的加运动量会给学生的身体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注意。

3.尿蛋白也是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的一个常用指标。可以连续地测定训练后或次日晨的尿蛋白的量,如果在训练的开始阶段增加,而后逐渐减少,就说明锻炼者对运动量从不适应到适应。如果开始时增加,而后数量不仅不减少,反而逐渐增加,恢复慢,这说明身体对此运动量不适应,所安排的运动量应予以及时调整,直到尿蛋白的量趋于稳定。

二、教练员的主观安排

1.根据训练课的内容、任务的不同安排运动量。中学生中枢神经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高,在安排新技术新内容时,运动量应小一点。在复习课时,重点是熟练动作,提高技术质量,因而运动量可大一些。如在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的训练课中,运动量的安排应大于技术训练课。

2.掌握中学生心理训练活动的规律。在中学这个时期,学生身体各部位都很敏感,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较快,机体代谢能力强。在训练中,学生对新技术动作学习自觉性强,大脑皮层兴奋高,但训练时间不宜长。对他们的体能活动能力是由浅到深,由小而大,由慢而快,由低而高的循序渐进过程。

3.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男女生。男、女生性别不同,在体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安排练习时应有所区别对待。一般来说,男生的体质强于女生,同一田径项目在运动量的安排上男生应大于女生。女生在月经时更应主动降低运动量,不应做剧烈强度的练习。

三、注意训练中的运动负荷

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我们这里讨论的运动量就是指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在实际运用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互为存在的条件,即没有一定强度的量和没有一定量的强度,都是没有意义的。在中学生的业余训练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1.通过测试掌握自己从事各种练习的极限强度。(如:30米、60米、1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等的最好成绩,负重深蹲、半蹲、蹲跳和挺举、卧推等的最大重量,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引体向上、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的最多次数,等等),且将其作为各项练习强度的100%,以便在采用中等强度(如用60%的强度)进行某项练习时,换算出相应的速度、重量、次数等。通常是在确定了各项练习的强度后,再考虑配以相应的负荷量。

2.了解“运动负荷阈”。在运动训练领域,运动负荷阈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产生训练适应的最小负荷强度,即低于这个阈值的负荷,将不会产生应有的训练适应。对于刚开始训练的新手,运动负荷阈一般相当于本人现有的最大负荷能力的30%。而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阈可高达本人现有最大负荷能力的70%。如将此概念引入体育锻炼领域,则可将其理解为“刚刚能引起机体产生锻炼效果的最小负荷程度”。实际情况是:这个阈值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缺乏锻炼的人用10%左右的强度进行一定数量(或时间、距离)的练习,就有可能产生较明显的锻炼效果,而经常系统锻炼的人,则可能用30%以上的强度进行较大量的练习,才会产生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在中学生的业余训练中,主要根据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及已有的运动能力,来摸索和把握这个阈值。

中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承受负荷的能力较小,在对其业余田径训练时,教练员应把握好运动量的尺度,熟悉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项素质,循序渐进地安排运动量。还要根据中学生的客观生理指标,主动观察中学生对训练的反应,以此合理安排运动量。

参考文献:

[1]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2]石卫东.浅谈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构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6.

推荐访问: 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