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如何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效果

如何提高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效果

时间:2022-03-11 08:34:18 浏览次数:

[摘要]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在技能操作,故实验课尤为重要。为此,就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可以通过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实行实验考核内容和形式多元化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28-02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clinical microorganism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ANG Xiao-mei, CHEN Qun, LIU Fang,CHEN Jun-jian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Dongguan 523808,China)

[Abstract] Clinical microorganism laboratory takes much of operational technique,so experimentation is very important.This paper is about some problems of clinical microorgnism laboratory experiments.The author think the key is to strengthen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closely combined,organize the students to visit and study in examining section of subsidiary hospital,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xperiments,reform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examination.By these ways,it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Clinical microorganism laboratory;Experiments teaching;Teaching effect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它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主要以技能操作为主,所以它的实验部分尤为重要。对于该学科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操作技能,能否根据具体检验对象及具体条件设计相应的检验方案、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法,以及能否正确地分析结果。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成为独挡一面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中,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检验的结合。微生物学的理论内容相对枯燥,知识点多,内容较零散,不易记忆(这是学习微生物学时同学的普遍看法)。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基本上按照理论课和实验课一比一的比例来进行(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60学时,另12学时安排学生自学讨论),实验考核占到总成绩的30%,加重了实验课的比重。实验课一般安排在第3周开设,实验跟着理论走。比如,第一次实验课,同学们刚刚学完绪论和细菌的基本特征等细菌总论的部分章节,因此这次实验课主要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1)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注意事项及实验室规则。(2)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查方法——不染色标本的检查(悬滴法)和染色标本检查(革兰染色法)。(3)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的观察。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使学生熟悉微生物实验室环境,从一开始就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二是通过实验课加深了对理论内容的印象。另外,我们也注重与临床实践的联系。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进步,临床上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实验课上我们引进了新的检测方法。比如,引进葡萄球菌属、肠道杆菌属和非发酵菌属的数码鉴定,其原理类似细菌自动鉴定仪,只是用手工接种,观察结果。新的检测方法的引进,使学生不仅仅是在理论课上听老师讲现代微生物检验方法较传统方法的简便、优良,而且在实验课通过亲自操作,对现代的检验方法有了直观的感受。

2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检验科参观学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技能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必须加强和临床的联系,使学生们认识到临床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临床引起泌尿系统感染比较常见的两个病原体,这是理论课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对于其检测方法,以往学生主要是通过视频来了解,实验课一直没有安排。为此,我们提前和附属医院检验科的细菌室联系,理论课结束后,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并邀请临床检验科医生介绍现代化的检验设备、仪器和先进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通过在医院的参观学习,学生既了解了微生物传统的检测流程和方法,也了解到医院现代化的检验手段。如对于支原体的检测,现在临床常用的是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通过细菌自动鉴定仪进行,一次操作即可完成解脲型(Uu)、人型(Mh)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对14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具有使用方便、结果可靠的优点。通过到医院检验科的参观学习,学生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3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1]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开设实验课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变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而变学生是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为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比如,真菌这次实验课,我们提前2周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教案,使他们熟悉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根据教案的要求,学生要做的工作有如下几方面:(1)首先是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课堂集体讨论,择优选用。(2)制作课件,选举代表进行课堂讲授。(3)实验的准备,包括玻璃器皿的洗涮、包装、灭菌、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准备、临床标本的采集等。(4)学生参与试验预试。通过参与试验的预试,可以检验实验前的工作是否充分。(5)观察实验结果并与自己预期达到的结果作比较,然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6)实验的善后,实验后对所用物品、培养物的无害化处理、菌种的保存、实验器皿的重复使用等。通过这样授课,一方面要求老师发挥引导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2],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感觉到收獲颇丰。

4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

4.1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是实验全过程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反映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方面。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报告书写的指导,要求学生真实反映实验情况。对实验报告的批阅,以往只写“优、良、中、差”,或“A、B、C、D”等字样,使学生看后不知所云。现在对于学生的实验报告,我们老师做到了像审阅一篇特殊题材的文章一样认真、负责、严格,作出详批。对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并对实验报告进行点评,肯定好的,批评差的,分析实验报告写得不好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样使学生认识到了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4.2实现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

以往我们的考核内容都是革兰染色法和镜下标本的观察。学生还没有考试就猜到了考试内容,甚至觉得考试和平时的实验没有多大联系,起不到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我们一般综合一学期实验课的内容并根据临床拟定几个实验课题[3],例如:痰液和呼吸道标本的致病菌分离与鉴定;脓汁和伤口创面标本的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粪便的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血液标本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等。学生采取抽签的方法进行,凭抽到的序号取得相应的模拟标本。要求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将致病菌分离和鉴定出来。最后根据实验程序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鉴定依据是否充分、鉴定结果是否正确等几个关键的得分点,给出实验分数。这种实验考核以模拟标本为主题,以学生为中心,既能较客观地反映每个同学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5体会

通过上述几种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我们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效。学生们比以往重视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大为提高。而且许多同学积极申报与微生物学相关的科研课题,其中《湛江高校乙肝巡回展暨乙肝知识讲座》获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阳光科普志愿者项目的资助,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微生物学科研兴趣小组,为开辟第二课堂创造了契机。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1)实验课的安排为每周1次,每次4学时,出现了有时实验课时间太充裕有时时间又不够的状况,而且对于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来说这样安排时间间隔太长,导致实验不连贯,影响了实验效果。(2)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较耗材,有时需要重复,实验经费大大增加。(3)实验室开放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克服困难,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斌,陈丽丽,刘碧源,等.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3):286-287.

[2]苏芸,辛岗,李康生.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中E-Learning学习与教师角色转换的结合[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5(6):712-713.

[3]孫文平,罗红,巩丽云,等.自主性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模型的建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53-54.

(收稿日期:2008-02-29)

推荐访问: 微生物学 教学效果 临床 检验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