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分析120例脾胃病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体会

分析120例脾胃病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3-10 08:32:37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辩证施治在脾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脾胃病患者施以中医辩证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统计120例不同证型脾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出平均总有效率为93.48%,且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患者病情恶化现象,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脾胃病患者施以中医辩证治疗,在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的同时,避免了西药对机体的不良损害,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辩证;脾胃病;临床体会;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08-0057-01

脾胃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以发病率高、容易复发为主要特点。针对其治疗,西医以抑酸、清除HP为主,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病情,但伴随的各种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对于脾胃的损伤也相对较大,中长期效果欠佳,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也难以维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具有独特且完善的理论体系,对脾胃病的治疗有其独特优势。传统中医学认为脾胃病虽病在胃,但与脾、肝等脏器关系密切,对其施以中医辨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特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脾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旨在探究中医辩证施治在脾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脾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相关标准得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合并有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患有精神疾病者等。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4~77岁,平均(45.5±3.6)岁;平均病程(2.1±0.7)年。患者就诊时以主诉胃痛者居多,经西医诊断,其中十二直肠球部溃疡14人、感染性胃炎23人、萎缩性胃炎33人、浅表性胃炎19人,胃溃疡31人。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治疗方法

将120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方法,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不足、脾胃虚寒七个证型,经过临床四诊诊察,其中寒邪客胃17例、饮食伤胃18例、肝气犯胃25例、湿热中阻8例、瘀血停胃9例、胃阴不足23例、脾胃虚寒20例。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治法方药,治疗2个疗程,统计其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统计治疗总有效率。(2)临床疗效:显效:胃痛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有效:胃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胃镜检查病灶明显减小;无效:所有症状和体征较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120例患者治疗效果

对1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可得下表。

2.2治疗效果

统计120例不同证型脾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得出平均总有效率为93.48%,且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患者病情恶化现象,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及体会

脾胃病在中医上常对应胃脘痛、痞满、吞酸等。传统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在治疗时无不给予高度重视。著名补土派医家李杲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到“善治病者,唯在调理脾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脾胃病的发病,病机多为气机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胃失濡养,不荣则痛。急症胃痛多以实证为主,治疗及时可治愈。久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互结,气滞血瘀,病情复杂,反复发作,若治疗不当,可发展为吐血,便血,虚劳,癥积等。

针对120例脾胃病患者的证型,分别采取以下治法:寒邪客胃者,治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方用良附丸加减;饮食伤胃者,治以消食导滞,和胃止痛,方用保和丸加减;肝气犯胃者,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中阻者,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清中汤加减;瘀血停胃者,治以化瘀通络,理气和胃,方用失笑散加减;胃阴不足者,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方用益胃汤加减;脾胃虚寒者,治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本研究选取的120例脾胃病患者,经中医辨证施治后,平均总有效率达93.48%,故可得出结论:对脾胃病患者施以中医辩证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充分發挥中医优势的同时,避免了西药对机体的不良损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推荐访问: 脾胃 辨证 临床 中医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