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文献的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文献的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时间:2022-03-15 08:12:52 浏览次数:

zoޛ)j馐(vkz}5i5zNyN6^MwQ۞
tӞwӍ׭;Nu	ڗ+规范与录入

药物名称、功能分类和性味归经按照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3]进行规范,如“姜半夏”“法半夏”规范为“半夏”,“炒酸枣仁”规范为“酸枣仁”,“夜交藤”规范为“首乌藤”,“焦三仙”拆分为“山楂”“麦芽”“神曲”。

将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完成后进行2次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分析”模块集成了多种符合中医数据特点的数据挖掘方法,如熵聚类、关联规则等,可实现频次统计、方剂配伍规律、新方等分析,已应用于疾病临床用药规律的研究中[4-6]。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进入“方剂分析”功能进行查询,提取录入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新处方生成等。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统计

经筛选,共纳入文献45篇,含处方87首,涉及药物165味。处方中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28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是茯苓、半夏、陈皮,见表1。

2.3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2.3.1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关联度分析 根据处方数量,结合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4,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方剂中2味药物间的关联度,其中关联系数>0.05的2味药药物组合见表4。

2.3.2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在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基础上,按照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3首,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从脾胃论治失眠处方用药规律。结果表明,高频药物有茯苓、半夏、陈皮等,高频药物组合有“陈皮,茯苓”“半夏,茯苓”“半夏,陈皮”等,关联规则有“龙骨→牡蛎”“半夏,陈皮→茯苓”“远志→陈皮”“陈皮→茯苓”。2味药药物组合有“半夏,陈皮”“当归,酸枣仁”“竹茹,枳壳”等。

中医从脾胃论治失眠可追溯至《黄帝内经》,后世医家逐渐丰富和发展。《素问·逆调论篇》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气逆,胃失和降,气失其道,卧不得安,和胃治之。《难经·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水谷精微,以生气血,在调节营卫运行、顺畅五脏神机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调理中焦脾胃既可化生营卫之气,顺畅卫气运行,又可顺畅五脏之神志,从而有利于失眠的改善[7]。

本研究高频药物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为阳中之阴药,降而有升,可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失眠。茯苓与其他药物配伍规律不明显,乃因不同病因引起的失眠过程中,均有心脾两虚的症状,故自成一类[8]。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本经疏证》曰:“生于阳长之会,成于阴生之交,故其为功……使正气自阳入阴,则内经所谓卫气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为不寐,饮以半夏汤,阴阳既通,其卧立至,是也。”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善调脾胃之气,人以脾胃为主,中焦气逆则卧不安,故调气健脾和胃可治,陈皮当居首功。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脾胃湿热,阴阳相逆,气机失常,夜卧不安,黄连沉而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善除脾胃湿热,使阴阳从其道,气机升降正常,夜寐安和。党参补脾肺气、补血、生津;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党参、白术健脾和胃、补益中气。通过对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得到的新处方进行分析,处方1竹茹、半夏、黄连、桂枝,取黄连温胆汤之意,清热涤痰,以清为宜,而一味桂枝调和营卫,使阴阳气血调节有序,脾胃气机升降正常,神机自安,失眠乃治;处方2木香、当归、黄芪、石菖蒲、远志、龙骨,方中黄芪配当归取当归补血之意,以补气血、和营卫、养心神,石菖蒲、远志、龙骨三药相伍,化痰开窍而助神镇潜,以藏神为旨,而一味木香,以脾胃为本,辛香而散,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助运中焦,调畅诸气,升降有序。处方3北秫米、佛手、煅瓦楞子、焦神曲、白豆蔻,方中北秫米、焦神曲相伍,一补一消,益脾和胃,安神助眠,佛手舒肝理气,和胃为旨,木土相合,调气安神,煅瓦楞子其性乃降,降气和胃安神,白豆蔻暖胃宽中,益脾胃、理元气,安心神。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在失眠的辨证论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从脾胃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但本研究中未考虑同种药物不同炮制方法的功用差异,将其归为一类录入分析,且数据挖掘方法亦有其局限性,故在临床还应病证结合,四诊合参,审证求因,随证加减,结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DANIEL J, BUYSSE M D. Sleep disorders and psychiatry (Review of psychiatry)[M]. 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eiation,2005:185-19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3]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4] 唐仕欢,申丹,卢鹏,等.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应用评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2):329-331.

[5] 杨正,孙晓峰,于文明.基于数据挖掘的“交通心肾法”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5):40-43.

[6] 宋京美,吴嘉瑞,姜迪.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家级名老中医治疗肿瘤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6):50-53.

[7] 李高申.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老年性失眠的论治重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4):435-436.

[8] 张压西,石松.基于中医古籍的不寐用药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 2011,29(5):8-10.

(收稿日期:2015-08-14;编辑:向宇雁)

推荐访问: 脾胃 用药 文献 失眠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