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研究

时间:2022-03-10 08:18:45 浏览次数:

摘要 中医人才作为中医发展的第一资源,其成长、发展和成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形成阶段不同。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中医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将中医人才从培养模式、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等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复杂反馈系统,确定系统要素与目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因果反馈关系,引入供应链的思想,建立中医人才供应链综合模型,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中医人才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中医人才;供应链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72(2008)04-0069-04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医作为主要的医疗手段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等方面—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医人才作为中医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对中医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医人才的成长、发展和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伴随着中医理论知识的不断积淀、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和科研能力的逐步加强,中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分析中医人才成长的影响因素,将中医人才从培养模式、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等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复杂反馈系统,通过系统内各要素间的动态发展关系,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从根本上分析中医人才成长的内在机理,为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人才素质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一、相关理论研究

(一)有关系统动力学的研究

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属于20世纪经济数学的一个分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福雷斯特(Jay.W.Forrester)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1958年。福雷斯特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工业动力学》,这篇论文以及随后于1961年出版的《工业动力学》(Industrial Dynamics)一书,成为系统动力学的经典著作。系统动力学是研究和管理复杂反馈系统的一种方法,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最初主要应用在工业企业管理中,1969年福雷斯特发表了《城市动力学》一书,运用该理论总结了美国城市的兴衰问题,20世纪70年代初,福雷斯特的学生梅多斯应用系统动力学建立了世界模型,彼得·圣吉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发展出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在国内,系统动力学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如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动力学和80年代的国家动力学与经济长波理论研究使系统动力学这一学科闻名于世。80年代以来系统动力学在理论与应用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我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传播和推广系统动力学,数十年来全国有近千人参加了研究工作。MIT的校友、杨通谊先生为该领域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其藩先生80年代初在MIT做研究时得到了福瑞斯特教授的悉心指导,先后出版了《系统动力学》和《高级系统动力学》,并成为斯隆管理学院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的终生成员。另外还有像许庆瑞、吴建中、胡玉奎等许多学者共同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

(二)有关人才供应链的研究

供应链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出,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注重企业自身资源利用。后来供应链的概念与企业外部环境联系,概念范围扩大到企业外的系统。近年来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随着人们对供应链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变化,供应链的理论也得到不断的扩展和完善。在已有的理论当中,与人才资源供应链密切相关的就是知识供应链(Knowledge-Supply-Chain),它是20世纪末供应链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的产物。知识供应链最早是1997年由美国下一代劳动力组织推动队在他们的科研项目中提出的。我国的相关学者随即引入了知识供应链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建立人力资源知识供应链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一些学者构建了这一概念的模型,分析了知识供应链的特征与主体构成,分析了人力资源知识供应链的七个环节。随后相关学者还将其运用到了网络联盟制造中。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进行了组织环境的研究,根据人力资源知识供应链的过程,总结了企业的三种生存战略。结合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人力资源知识供应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与人力资源规划一样,这些理论都太过于独立,无法与其他概念很好地结合,不能产生一条清晰的企业人力供求线路。此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将人力资源本身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作为一条动态的供应链来分析和研究。

综合研究可见,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系统动力学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如该理论在人才规划、供应链理论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运用,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但目前还没有将系统动力学、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三者结合起来的比较权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应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医人才本身成长与发展所形成的供应链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见到。

本文旨在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将中医人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人才成长与发展过程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在中医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将中医人才成长与发展看作是复杂动态系统,分析系统中的不同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动态因果反馈关系,引入供应链的思想,建立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中医人才竞争力提高对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医人才供应链的构成要素与目标

(一)构成要素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中医人才整体的竞争力跟西医人才竞争力、国家相关中医行业政策法规和人员配置、中医人才从业人数以及个体竞争力密切相关。而中医人才个体的竞争力是众多影响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是内因。如果个体不具竞争力,即使政策法规再完善、人员配置再合理、从业人数再多,都无法提高中医整体竞争力,从而无法与西医竞合;一旦个体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通过完善的政策措施和优化配置等,在系统加和性和整体涌现性的作用下,中医人才整体竞争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本文以提高中医人才个体的竞争力为出发点,从中医人才的临床实践能力、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衡量。其中作为理论知识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医思维方法在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中医思维方法作为影响中医人才竞争力的独立要素,通过中医人才的中医思维方法、理论知识系统、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几个要素内部及其相互之间复杂的动态反馈剖析,建立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

(二)要素关系

对中医人才个体而言,中医思维方法是最根本的要素,它是作为指导思想而存在的,贯穿于其他所有要素发展优化过程的始终。与此同时,理论、临床

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反过来也会促使中医人才思维方法更加缜密和完善。一般来说,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临床和科研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容易成就较高的临床水平、锻造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提高科研能力奠定了实践基础,反过来完善中医理论,有利于促进中医创新。具备了较高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之后,就要求中医人才深化学习中医理论,为进一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而做准备。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系统中,各影响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目标

中医人才的成长与发展形成一个动态的复杂反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中医人才的成长、发展和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伴随着中医理论知识的不断积淀、临床经验的日益丰富和科研能力的逐步加强,中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对中医人才成长与发展所形成的人才供应链的研究正是以中医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为最终目标的。

三、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的构建

一个优秀的中医人才,必须要同时具备夯实的理论基础、灵活应变的临床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科研能力,并且将中医思维方法贯穿始终。由于这些能力是侧重在不同的阶段完成的,如:理论基础主要是在培养阶段完成的,临床经验主要是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逐渐积累的,科研创新能力与理论和临床能力紧密相连并高于二者。所以在构建动态模型时,用各种能力因素代替其对应的阶段,这样各阶段的主要能力及其形成因素(构成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即各子系统内部的动态关系一目了然。

(一)中医人才理论知识系统模型的构建

一般来讲,中医理论知识是由基础理论、药学知识、方剂学知识、诊断学知识等构成。其中,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对正常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和诊疗的原则等。因中医的思维方法在中医人才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将中医思维方法作为理论知识子系统中一个与基础理论平行的要素来看待。

运用Vensim软件,根据理论知识子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得到相应的因果关系反馈图。

从图1不难看出,基础理论知识、思维方法、方剂学知识、药学知识、诊断学知识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知识系统,与此同时,这些要素相互之间还存在着你因我果的动态反馈关系。基础理论知识、方剂学知识、诊断学知识的学习和领悟都必须在中医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失去这一指导,中医的学习就如空中楼阁,容易被西化。惟有真正掌握每一味中药的药性,才能开出正确的中医处方,准确地对症下药,因此说药学知识是方剂学知识和诊断学知识的基础,同时,学好方剂学知识也对诊断学知识的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随着中医理论知识系统的不断丰富,反过来又会加强中医思维方法的运用,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人才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

(二)中医人才临床能力系统模型的构建

临床实践是中医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长期从事的工作,临床能力是评价中医人才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中医人才临床能力的研究分析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影响中医临床能力的因素错综复杂,主要包括经验水平、沟通能力、诊断能力、疾病治愈率及中医思维方法的运用能力等,而沟通能力又包括对病人的心理辅疗能力和病情查清率,诊断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望闻问切能力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也就越高。其中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动态的因果关系。比如,一般说来,一位中医从业者的从医经验水平越高,他的沟通能力也就会得到加强,继而就能提高其诊断能力,相应的治愈率就会随之提高,体现出较强的临床能力。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从事中医的工作者,如果他的临床能力强的话,就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接收更多的病人,从而进一步丰富经验,提高经验水平。

此外,科研能力也是影响中医人才竞争力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是对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升华。中医人才的科研能力主要可以从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负责课题的数量、治疗过程中治疗手段的创新和老病新处方的创新等等方面考察。

(三)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综合图

通过上述对中医人才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其各因素对应的中医人才的发展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建立中医人才供应链模型。这里值得提出的是,为了体现中医人才的成才发展过程,在总模型中用培养阶段和临床实践阶段分别来代替上述模型中的理论知识子系统和临床能力子系统。因科研能力是更高的要求,可以在研习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加强,因此没有一个特定的阶段,在模型中还是保留科研能力这一因素,具体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中医思维方法贯穿中医人才的培养阶段、临床实践阶段和科研阶段的始终,由于以整体观、辨症论治、动态平衡为特色的中医思维方法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核心理论与指导思想,中医思维方法的正确应用直接关系到辨症的准确与否、治疗用药选择的科学性乃至中医的继承与创新。所以模型重视中医思维方法这一环节是必要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科研能力从培养阶段起就应该得到重视,在临床实践阶段也不能有所懈怠,相反的,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利于提高培养阶段的学习能力、实践阶段的临床能力。在培养阶段和临床实践阶段的模块中基本保留了子系统的原样,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培养阶段和临床阶段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彼此存在着动态的因果关系,比如,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学知识为临床诊断能力的强弱奠定了基础;而丰富的方剂学知识能够促使从医者开出更科学的处方,从而提高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四、结论

本文将系统动力学原理和方法,与供应链理论及人才管理理论相结合,通过分析中医人才在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和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构建了中医人才理论知识系统模型以及中医人才临床能力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医人才成长供应链模型。从中看到,中医人才供应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中医人才不断改进、加工、提高、利用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高效率的从高校到医院的人才培养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人才的充分利用。模型的建立可以为中医人才竞争力的提高对策提供借鉴,为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也可以为中医人才竞争力评价提供依据。

责任编辑 张桂霞

推荐访问: 动力学 供应链 模型 中医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