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校园外部空间:湖南大学叙事性建构

校园外部空间:湖南大学叙事性建构

时间:2022-05-17 09:30:05 浏览次数:

摘要:叙事,通俗之意就是讲故事,它是人类自古以来,文字或语言的表达目的之一。而现今,叙事的主要媒介不仅限于语言或文字,音乐、电影、绘画、雕塑等都各式各样的媒介都成为了“叙事”的重要载体,都可以承载叙事的情节,传达意义。校园外部空间与叙事性建构的结合,即将人的意识本质与意义相结合,实现了主体场所与客体欣赏的统一。在本文中,笔者就湖南大学的校园外部空间进行分析,重点解析了叙事性建构如何以空间叙事来表现动态的思想,不妥之处,还望方家斧正。

关键词:叙事性空间;铺地叙事;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TU2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2-0056-01

一、引言

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越来越多设计师认识到,一个建筑的设计的好坏,不只是平面的绘画,而更侧重于对建筑空间的审美体验,提高建筑哲学的直觉,让其叙述的意思超过其建筑本身。叙述是建筑空间的一种与体验密切关联的表现方式。或者说,它是通过载体的转化、空间的变化来表达、表现或者是引发客体欣赏的某一特定的审美经验,并最终实现情感的迁移。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1929- ,Amos Rapports)认为,人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是在获得环境意义的基础上获得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层面,建筑空间的叙事性才油然而生。比如曲径通幽的江南园林,有着宏大空间序列的北京故宫,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叙事意义。不管是路径还是场地都超越了单纯流线设计的框子,都有其叙事的意义。从西方现代建筑史看,尽管叙事性建筑理念还不是很长,我能可以看到在漫长的建筑史中,建筑体验一度是被置于极其边缘化位置的。最除,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内,“二元论”影响着西方建筑师和学者,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甚至更为古老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可以追溯出这样一种哲学的思想渊源。甚至是工业革命之后,大多数的建筑师与工程师仍致力于征服大自然,涌现了很多目的性很强的建筑类型,如办公建筑、交通建筑、工业建筑等,由此影响了很多更加具有意义的如文化和宗教建筑的设计。但是,从21世纪下半叶开始,不论是建筑师还是文化学者,几乎都意识到功能与理性并不能代替模糊的感性表达。从现象学意义上说,强调空间体验成为建筑设计非常本质的东西,只有体验才能产生场所精神,这一点对文化建筑尤其重要。

二、叙事性空间的场所特质

叙事性的建筑及外部空间,可以界定它的两个层次:(1)“强意向性”的叙事空间。此层次的叙事空间着重表达“涵义”,即称作“强意向性”的叙事空间,在次层次的叙事空间设计中,设计者多运用图型、符号等等来进行隐喻,试图通过隐喻引发人们(客体)联想,或通过各种巧妙的设计来明确表达设计的意图,使这类叙事性建筑更加具有意象性和总体性。这个层上的建筑空间设计,设计者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理性的、宏观性的叙事方式。比如国内最著名的宏大叙事建筑——故宫,就属于此类,其空间序列就是理性的、自上而下的、宏观的。此外,意大利建筑师居塞皮·特拉尼(1904-1943,Giuseppe Terragni)的一个未建成作品“但丁纪念堂”也是“强意向性”建筑的典型代表。(2)“弱意向性”的叙事空间。此层次的叙事空间注重于表达“意境”。这类设计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目的性不强。体验者依据自己的行进路线和知觉经验串联这些画面,在不同的视点上重叠与多义的知觉画面,给出自己的诠释,这种叙事建筑表达的是一种氛围或场所感,是一种更加整体和开放的叙事系统,湖大校园的外部空间就属于此类。

然而,以上的两种叙事空间,实际上都是通过蒙太奇手法来实现的,其区别只是在侧重点的不同。这里的蒙太奇思维是指一种时空高度自由的形象化思维方式,近几十年来,影视理论家将该手法引申并运用到了影视艺术领域,它的典型特征是“形象化”和时空可以任意跳跃、任意组合。

三、湖南大学校园空间的叙事性解读

湖南大学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一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高校,其前身为岳麓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一所人文学科独具深厚文化背景、工科实力雄厚、理科基础坚实、经济管理学科富有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本文研究湖南大学校园的主要外部空间的整体叙事性建构,是根据学校空间的变化与视觉的空间透视进行分析,以穿过地段的建筑空间及视点(按时间顺序、空间序列中人的运动)展开解读的。在湖南大学减租中,外部空间丰富多义,其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场所与路径的交叠使用

湖大校园建筑的外部空间常常表现出一种模糊性,路径与场所空间的交叠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模糊、碎片化、方向异质性强、多视点的感受,就是叙事空间(模糊空间)的主要特点。为了延长客体心理体验的时间,这类设计通常是通过选择独特的审美情趣或者造成认知的模糊来实现、来完成。因此,这种空间的叙事方式既是动态的,也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针对建筑、植物等信息做出选择、得出感受,也可根据欣赏客体的喜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笔者认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视点处的空间模糊性是十分突出的。以建筑院边上的一条路径为例,其种类异常丰富,同时出现了多层次的并置。而且不同层次的路径,还利用了形态尺度与绿化的结合,这样便必然会让人去逗留、驻足。而之后的几条路径并置了这两条线路,空间的模糊性在此也体现得极为突出,这就使得使得这两条线路不能分出主次。

(二)欲扬先抑的取景和“超级链接” 手法

欲扬先抑的取景是湖大校园的空间叙事中最富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尽管取景、借景是建筑常用的造景手法,更是中国园林中自古就十分常用的方法,但是在湖大的校园中,还是具有一定新的创造,即被反复使用的一种取景蒙太奇手法。当人们穿过林间小道到达建筑后面的“小园林”空间时,便会发现欣赏空间(建筑)的最佳视点原来不在彼处,而是在此处。池中的水、石塑的天鹅、泉水叮咚以及那些山色倒影,都增加了湖大校园的静谧气氛,同时也拉长了客体的体验时间,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拥有特殊气质的场所空间。

(三)路径的变形与节奏

在蒙太奇的处理手法中,如果想要让建筑空间产生丰富且又不局促的多元体验,就可以通过路径空间的变形、节奏的控制以及延长体验时间等方式来得以体现。以湖大校园而言,其路径空间的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平面上——放大与缩小、剖面上的高差起伏、改变方向、迂回曲折。为了使流动过程更加充满戏剧化,湖大校园多处设计了高差变化、方向变化和放大、缩小的形态变化等等。

(四)铺地叙事推波助澜

在一般的建筑空间中,限定时间以及引导人流运动上起到重要作用的铺地总是较容易被设计师所忽视。但是,在湖大的校园空间中,笔者认为铺地至少就起到了两个重要的辅助作用,首先对路径的限定,在湖大校园中十分常见有益设计的模糊空间(或称过渡空间、灰空间),暗示空间的转换,由单一的铺地转换成为叙事性质。其次是视觉感受,在空间转换的地方,铺地的图、底直转,尽管仅是暗示,可是谁又能说它不会被有心人发现呢?较多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细节体现着建筑设计者的独特匠心,就是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在推动着校园叙事空间的发展,成就了湖大校园的叙事性诗意。

四、结语

一个历史悠久的校园外部空间就像时间的容器一般,其文化来源于建筑长年累月的积淀。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一大批新建大学校园和大学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建设局面,但是这种大尺度、高速度、大手笔的校园建设规划难免会造成建筑空间局部的失衡与失调。本文研究的叙事性的外部空间,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渐进的设计思路,希望能够为我们在校园空间的设计上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或思考方式。笔者认为,校园的外部空间的设计,应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整体性把握,其设计要从宏观上与一种自下而上的个人体验、视觉空间的环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空间整体布局连续性的同时,为空间场所精神的形成创造加更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家骥.中国造园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黄艳.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目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3]西丹丹.大学校园灰空间的认知与营造[D].清华大学.2006.

[4]秦文军,关新.浅谈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中的人文关怀[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10).

推荐访问: 建构 叙事 湖南大学 校园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