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潘集区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议

潘集区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议

时间:2022-05-09 16:55:03 浏览次数:

摘 要:潘集区2007-2012年被列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重点县(区)。近几年,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及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摸清了全区农业、种植业生产发展现状,指出了农业耕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耕地地力与土宜性评价成果为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潘集区;耕地地力;评价;种植业;结构调整

中图分类号 S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14-02

1 农业生产发展现状

1.1 粮食生产概况 全区粮食生产占用耕地2.56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85.8%,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5.43万hm2,总产37万t,是淮南市主要的粮仓。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主要种植在北部、西北部,农民农业思想巩固,舍得化肥农药投入、管理精细,不断创造出高产典型。如:2013年,小麦最高单产612kg/667m2,水稻最高单产713kg/667m2,增产潜力很大。沿淮河及其支流两岸,以小麦—大豆种植方式为主,大豆单产100~150kg/667m2,夏秋季易受洪涝威胁,产量低而不稳。

1.2 城郊型农业特色明显 近城市郊区及工矿周围的乡(镇),种植蔬菜、瓜果、食用菌及日光温室大棚面积逐年扩大,具有特色的蔬菜、瓜果业发展很快。名优产品如:南龙牌“羊角酥瓜”,2013年潘集酥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 000hm2,以其皮薄、脆嫩、甜蜜、瓜肉橙黄色等优良品质,占据淮南市场,瓜农收益15 000元/667m2以上。

1.3 农业项目投资活跃 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指引下,外商、企业、社会及国家有关部门在我区的农业投资项目十分活跃。如:世行贷款项目、丰收计划、小麦高产栽培、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大豆基地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农业管理水平。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也很快,全区现有稻米、面粉、大豆加工厂47个,年加工原粮能力23万t,其中佳益米业已发展成为省(市)龙头企业,有力支撑区内的粮食生产。

2 耕地地力评价分析

2.1 耕地地力评价的成果 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方法,采信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调查、采集土样、分析化验及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3种图件叠加形成的图斑为单元,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耕地进行评价分级。评价结果,将全区耕地分为6个等级。并建立了耕地管理空间数据库及土壤养分系列图件,为精准农业、数字化管理,提供条件。

2.2 耕地地力评价的分析 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建立了我区耕地土壤地力背景值,包括耕地的生产条件,土壤的理化性状,粮食生产水平等。通过本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发现,我区耕地、土壤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北部、西北部砂姜黑土地区耕地肥力贫瘠,产量低下,拖全区农业的后腿。现在有古路岗电灌站输水,旱地改为水田,水稻与小麦的产量提高很快,一跃成为高产、稳产农田,评定为一级耕地。原来南部湾地黄潮土类地区,土壤基础肥力高,种植以麦、豆为主,是我区的“粮仓”,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区之首。现在小麦、大豆两季作物合计单产仅450kg/667m2,变成中低产土壤类型,评定为四级耕地。部分农业耕地改种蔬菜、瓜果类作物后,土壤肥力上升,达一级耕地条件。回顾近30a来,我区耕地耕作与农业发展概况,认为化肥投入与水利条件改善,对改变耕作制度、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2.3 农业耕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 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 现在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的耕种与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作业,但大多使用的是手扶机或旋耕机具,耕翻深度只有11~15cm。同时机具对耕作底层造成挤压,使活土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土体通透性能变差,地力呈下降趋势。

2.3.2 土壤酸化进度加快 3a共采集、化验耕作层土壤样品8 000多个,酸碱度测定结果发现,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数据比较,pH值普遍下降0.4~1.5,土壤已呈酸性化。原因与化学肥料、农药施用过量,有机肥长期施用不足有直接关系。

2.3.3 焚烧农作物秸秆屡禁不止 夏—秋作物机械收割后,留下高茬桩,影响下季作物的栽插与耕作。农民为争取农时或作业方便,一烧了之。这样不仅造成有机物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染大气,影响交通,危及人的健康,破坏了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土壤结构板结、失去调控能力。

3 地力评价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

3.1 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地力评价、土宜性评价成果、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主线;优先发展粮食生产不动摇;依托城镇,致富农村。突出高产优质“无公害”农业工程建设项目基地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2 调整原则

3.2.1 优先发展粮食生产 民以食为天,粮安天下。国家对粮食的需求是刚性的,政府要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每年要保证粮食作物占用耕地面积及复种比例不减少,稳定总产,提高单产,在优质粮食上狠下功夫。

3.2.2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自主种植意愿:以农村和谐为目标,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效益好,附加值和外向度高,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致富性强的农业项目。如:特色蔬菜、瓜果业的产业化。

3.2.3 突出高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以国家、省(市)投资农业工程项目为载体,建立高档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按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出品创汇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竟争能力。

3.3 种植结构调整布局

3.3.1 潘北麦稻高产优质商品粮种植基地 基地位于潘集区北部,远离城市,地多人少,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包括贺町乡、潘集镇及芦集、田集、泥河镇北部。布局仍要稳定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建设高标准、规模化、优质化的稻米和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实现良种覆盖率100%。耕种、收割机械化率100%。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农药,农产品优质率100%,符合出口标准和国人消费的健康要求。

3.3.2 潘中有机无公害瓜类果树种植示范基地 基地位于潘集区中部,包括田集街道办及芦集、架河、平圩、泥河、夹沟乡(镇)的一部分。以田集街道农业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项目为载体,大打“南龙牌”酥瓜商业品牌,开拓市场,扩大种植规模,走有机酥瓜种植之路。2011年计划种植面积533.33hm2,2015年1 333.33hm2。引进示范种植大棚西瓜,大棚油桃,大棚葡萄等特种水果,其中大棚西瓜、油桃2011年示范面积33.33hm2,2015年达333.33hm2。示范区内使用天然农业生产管理系统与食品安全供应系统,应用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加工中不使用防腐剂、添加剂,使农产品质量达到A级或AA标准。

3.3.3 泥古高档优质稻米种植基地 位于泥河镇、古沟乡及架河、平圩北部,土壤类型为黄白土,以栽植水稻为主。近年来合肥地区市场上反映,“潘集大米”口感好吃。市场对“潘集大米”己发出信号。根据地力、土宜性评价成果分析认为:黄白土田属潴育型水稻土,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251.6g/kg,pH值5.46:灌溉水源来至淮河大化肥厂出水口的上游,水质无污染,适合优质稻米生产。为此,建议基地发展要认真总结稻米生产经验,研究制定全区高档优质米生产技术专项规划,打造“潘集大米”品牌,进军上海大市场。政府指导建立高档优质米专业生产合作化,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供肥、供药、供水、及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以“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促进优质“潘集大米”早成大气候。

3.3.4 沿淮有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位于沿淮河湾地及以北的架河、祁集、平圩、龚集、高皇等乡(镇)村庄周围,距淮南市区较近。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调整布局,建设出口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以高皇、龚集两乡镇为主,恢复种植洋葱、大蒜的出口历史,采取有机无公害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符合出口标准。为解决淡季伏缺,引进上海青、苏州青等特色蔬菜品种,建造塑料大棚栽种,及时供应市场。示范水生蔬菜栽培技术,推广有机无土栽培技术,为蔬菜生产发展增加亮点。

3.3.5 潘南创汇农业“无公害”大豆种植基地 位于沿淮河流域北岸约10km以内及其支流架河两岸,属黄潮土类型,以“麦一豆”种植方式为主。历史上沿淮大豆,曾闻名暇迩。现在仍是“八公山”豆腐的主要生产原料。4 000hm2无公害大豆种植项目已通过农业部审定,以此为载体,进一步规范有机无公害大豆种植标准,实现良种化、杜绝转基因,在提高单产、品质上下功夫,为我区农业创汇增加看点。

4 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建议

4.1 编制新一轮种植业结构调整布局专项规划 依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与土地适应评价,编制新的种植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种植业分区,研究制定区内作物高产、稳产、优质的生产技术标准,加强区内耕地基本农田建设,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4.2 建立建全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与营销体系 积极筹划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农民协会组织,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统筹现代化农业的生产与销售。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方式使农民与市场对接。

4.3 加大新型农业科技推广力度 更新观念,改变广大农户落后的小生产管理意识。政府组织加强对基地生产者、管理层及营销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新型的商品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态种植、无土栽培等,努力把我区农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责编:徐焕斗)

推荐访问: 地力 种植业 耕地 结构调整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