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数字媒体技术复活民俗艺术的价值研究

数字媒体技术复活民俗艺术的价值研究

时间:2022-05-06 16:55:02 浏览次数:

摘 要:我国民俗因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之中的客观反映,研究价值极高。这些古朴的艺术形态因缺乏有型载体帮助传承,处于不断消逝中。本文将数字媒体技术在展示方面的优势进行了细致剖析,来研究复活民俗艺术价值的手段。围绕民俗艺术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后,艺术价值所发生的变化进行了探讨,有助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知名度的提高。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民俗艺术;民俗博物馆;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14-00-02

一、引言

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分析在展示中的优势,来探讨恢复民间艺术价值的途径。民间艺术融入数字媒体技术后的艺术价值变化,为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普及做出了贡献。

二、复活民俗艺术的数字手段

(一)数字电子显示设备

在国内的大多数的民俗博物馆中都安装了大量的数字电子显示设备。这种形式可以将民俗艺术的文字介绍或图片转换成电子信息。电子显示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灵活。可根据展厅大小和不同的展示主题量身定制。能多角度、多样化地展示民俗艺术。由于新技术所体现出的色彩斑斓、画面切换快、图案清晰等优势,让游客可以不同距离和角度来观赏民俗展品。民俗文化的背后都包含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游客会因为知识储备的缺乏而放弃对民俗文化的深层次挖掘。LED显示可以根据游客的侧重点不同,引导他们选择自己参观的路线,让自己和展示空间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熟悉起来。多媒体LED显示屏依靠电子系统进行控制,因此可以不停地向参观者提供民俗展品的展示信息。如当游览东北民俗博物馆时,以图像和音频配合的方式向游客展现东北二人转的历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等,他们可以根据展品配合LED的展示细致地了解东北二人转的文化。由于提前对民俗展品有了細致的了解,不会因为知识的缺乏而引发焦虑的情绪,游客的满意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民俗艺术的整体印象。

(二)人机交互式终端

人机交互在数字化时代已经不再陌生,它对民俗文化的展示具有很大的帮助。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民俗文化博物馆中。交互技术可以将民俗艺术品的主题、生成方式、创作元素、作品的展示形式等组成项目,设计成以该项目为主题,然后由参观者参与并生成互动的过程。这种展示手段使参观者对民俗文化的感受变得更为直观。人机交互式设备主要用于辅助陈列,介绍展览主题、讲解民俗展品信息以及与民俗展品知识相关的文化艺术等。这类的人机交互式终端主要摆放在民俗展品旁边,以便游览者可以随时了解民俗艺术。人机交互式导视设备可以对人体感应,当参观者走近时会自动播报需要查询的内容或用语音来引导参观者如何进行下一步操作,参观者在这个过程中将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查询的内容。

在上海世博会的多个展馆中使用了电子虚拟翻书系统也称魔法书。原理是通过投影机将所记载的大量信息如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集于一本虚拟的书中。通过书签,游客可以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依靠手势完成有文化资料的查询,在翻动的同时伴有翻页的音效。在整个过程中感觉就像阅读身边的一本真实的杂志一般。这种数字系统形式奇特、视觉感极强,不仅为参观者带来海量信息还是绝佳的信息查询系统。

三、三维立体投影展示

现代民俗博物馆已经意识到了新技术的创新能力,逐渐在空间展示设计中使用数字新媒体技术来助力展示效果,让参观者与展品间产生情感互动式的体验。

(一)3D全息影像技术

3D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是利用光学干涉和衍射原理将影像投到全息介质上,实现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观众通过这种技术仅凭肉眼就能看到虚拟的立体幻影。G20峰会开幕式上的舞蹈《天鹅湖》,西湖上曼妙的舞姿就是应用了3D全息投影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虚拟的物体利用新媒体展现手段动态化,使观众体验到虚拟与现实的双重感受。3D全息投影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视觉效果逼真、立体,画面清晰度高、质量好,能使展示空间产生极大的纵深感,有一种海市蜃楼的虚幻感觉。在展馆中全息投影技术利用动画效果,反映出此展品的历史背景、出土时的现状并模拟文物的使用场景,营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围,效果奇特。为了进一步完成交互,有些博物馆还设计了触摸屏,极大地增强了参观者对民俗文化中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提升了历史遗留品的艺术价值。

(二)异形展示投影

异形展示投影是利用多通道边缘融合系统所生成插件,将民俗艺术呈现在异型物体上,如异型墙壁、柱子、汽车、雕塑等。数字动态投影对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整体氛围的塑造和格调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民俗馆的展示中可以利用建筑内部的结构制作动态投影,然后利用多通道边缘融合软件,最终将所要呈现的影片与承接物体的表面完美贴合,让人感觉似乎是静态物体本身在焕发异彩。异面投影技术在民俗博物馆中的运用前景是无可限量的,它提升了民俗博物馆的艺术形式。在过去的文物历史还原中,都是利用文字配合展品加以音效的形式让游客来裂解与文物相关的文化背景。而异面投影这种独特的技术,在投放过程中参观者是站在已经设计好的场景中,加上实物的围绕,音效的配合民俗,博物馆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大大得到提升。故宫博物院内《数字清明上河图》就是通过异形投影来完成展示效果。共分三个展厅,三个展厅均围绕清明上河图构思成型,总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展厅内融合了数字影像技术与全息互动影像技术以及模拟了与实景相符的视听场景,不但将整幅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展现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实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也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融入作品中,感受到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文化。

(三)多通道环幕立体投影

现在很多民俗博物馆为了增加观众的视觉范围,展现震撼的艺术视听效果,使用曲面融合技术。将多台投影机组合起来,形成数个通道,将小屏幕经过技术处理后,在视觉上最终实现完整无缝大屏幕效果。大尺寸的屏幕会导致观众的视野变宽、屏幕清晰度提高,容易让参观者沉浸在展陈的环境中。环幕是按照屏幕弧度的弯曲程度进行划分的,常见的弧度有90度、180和360度。环幕立体投影原理虚拟现实展示系统,使用了8台投影仪产生360度无缝环幕,可以产生逼真的虚拟现实效果。这种展示系统属于一种全新的环抱式视觉展示技术。它的优势是让参观者在不运动的情况下达到视线范围的最大化,受众的观赏迅速得到了提升。

随着博物馆展示技术的不断引入,利用弧幕投影技术打造艺术展示环境已经不稀奇了,有些博物馆利用这种技术打造数字沙盘、立体影院、数字交互平台。将弧幕投影与数字沙盘结合,游客可以通过数字交换系统操作系统,电子屏幕上就会出现数字沙盘所呈现的内容,同时会配有音乐、奇幻的灯光和烟雾等感官效果。这样体验展是集声光电和各种感官体验于一体,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性,调动了他们的热情和求知欲望,最终让他们在娱乐过程接受了展品所要传递出的全部内容。

(四)沉浸式投影

沉浸式投影系统是一种成熟的高度沉浸式的虚拟显示系统,它结合了高清度立体投影技术、三维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音乐音效技术,制造出一种完全让参观者沉浸其中的虚拟环境。其明显的特点是:利用投影设备将参观者的视觉和听觉暂时进行干扰不受外界影响,由于虚拟环境的设置让他们在视听上产生虚拟效应,在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交互的设置产生虚拟触动感,无法辨别真假。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民俗文化结合日益密切,使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在中国电影博物馆的长廊设计上,设计师利用数字技术结合电影主题的形式,在博物馆的整个长廊墙壁上设计了巨幕电影。IMAX幕布上的颜色绚丽多彩、变化丰富,进入长廊的游客如同走进精彩的电影世界中,游客们忘我地穿梭其中,完全沉浸在预设的环境气氛中。每一个长廊都设计了不同的电影主题,将观众带入不同的电影世界中。这种中间设计手法让参观者真正体验到了电影魔力所在。

四、数字技术融合民俗艺术后的价值体现

(一)打破原有的束缚,引领时代潮流

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后,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被世界各国的人民所喜爱。数字技术融合民俗艺术后,民俗文化艺术也打破了原有的束缚,冲出地域走向全世界,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一种时代艺术。这是数字技术融合民俗艺术前后,自身价值发生的变化。例如从西藏的装饰图案演变中,人们发现整个藏族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精神信仰。我们还能从中体会到藏族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历史演变等情况,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西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特殊文化的原因,导致了藏族文化没有被外界所广泛认知,甚至会产生误解。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藏族文化神秘的面纱被掀起,独具绚烂的藏族文化被日新月异的媒体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互联网技术了解到了藏族地域文化的特色后,纷纷前来旅游参观,感受神秘文化,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了藏族的经济发展,这些成效都是数字媒体技术融入藏族文化而产生的。

(二)加快民俗文化的传播,唤醒千年之美

当数字技术介入白族的扎染,注定为传统文化带来契机与发展。数字技术可以传播和保存扎染艺术,也为这种传统艺术带来了可能。在用户与平台产生互动时,我们可以纵观扎染的代表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过程。通过用户体验可以体验扎染的创作流程和纹样的设计。用户的参与还能带动民俗文化的创新,将传统的扎染艺术与现代产品结合,唤醒千年之美,达到“非遗新生”的目的。

(三)创新民俗艺术元素,激活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所掀起的文化热潮,丰富了优质文化供给,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优秀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价值的助推器。故宫博物院携手QQ音乐、腾讯Next Idea创作的“古画会唱歌”,探索了通过人工智能手段来创新民俗艺术,推动了民俗艺术的表现形式走向高峰。创新后的民俗艺术在保留文化的同时,构建了国家文化身份认同。不仅可以跨越时空和国家,还富有永恒的魅力。

五、结语

数字媒体技术与民俗文化的紧密结合满足了当今社会人们对民俗艺术的心理需求,同时也缩短了民俗艺术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亲和力。这种创新民俗艺术形式具备时代性、虚拟性、技术性特征,可以将民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得以丰富和发展。在全球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合理地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現民俗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提高艺术展现的效率和效果,有助于民俗文化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于走向世界被广泛认知。

参考文献:

[1]杜娟娟.用影像定格民族记忆——系列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思考[J].新闻传播,2011(5):211.

[2]李敏.数字艺术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以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设计为例[J].美术大观,2014(1):131.

[3]刘欢欢.数字技术助文化遗产重现“青春”[J].上海信息化,2015(1): 76-77.

[4]马瑾.展示空间中光影的设计与应用[J].旅游纵览,2014(8):344.

[5]诸葛铠.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J].中华手工,2006(06).

[6]雷雨.我国民俗艺术教育方法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

[7]段宇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外动画片中的运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8]祝超伦.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古代纺织机械在数字博物馆的再现[D].武汉纺织大学,2018.

[9]陈军舒,尹睿婷.数字化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以摩梭人聚居区井干式建筑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9).

[10]刘文晔.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中应用创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04):133-135.

[11]邓军,孙银.浅析数字媒体技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J].南方农机,2019,50(07):203+207.

[12]申婧,史卓.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色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4):231.

[13]张健.数字技术在海宁皮影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9(11):155-156.

推荐访问: 民俗 复活 价值 数字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