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B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B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04-29 17:30:05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性占位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在B超引导下应用手动弹簧切割活检针对43例肺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经皮肺活检,标本送病理活检,术后观察有无痰血、气胸、穿刺部位疼痛等并发症,计算分析其对肺周围占位性病变的确诊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3例穿刺成功率为97.7%;确诊40例,确诊率为93.0%;并发症发生率为痰血9.3%,少量气胸4.7%。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定位准确,方法简单,费用低廉,诊断准确率高,且并发症少,在诊断肺周围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B超; 肺穿刺活检术; 临床应用

现今肺内占位性疾病的性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诊断手段有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术,经皮肺穿刺术尤其在周围占位病变的诊断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临床有力的辅助诊断措施[1]。B超引导下穿刺适用范围广,临床应用最多。现结合本科收治的肺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1年1月在笔者所在科室住院的43例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41~83岁,平均62岁。所选患者术前均经胸部CT或B超等检查提示肺内外周有单发、多发性结节状、块状、片状密度增高影等周围占位性病变,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法获得活检肺组织。病灶大小1.5~16.2 cm,平均6.9 cm,病灶距壁层胸膜距离0~1.2 cm,平均0.4 cm,或合并阻塞性肺炎的中央型肺癌。

1.2 方法 患者术前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等检查,并训练患者平静呼吸后屏气。根据影像检查尽可能避开肋骨、肩胛骨、心脏和重要血管,确定最佳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常规消毒、铺巾及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至胸膜,用HS医院服务股份公司(Hospital Service S.P.A)生产的组织活检针(型号:18 G×150 mm),自麻醉针道刺入至肺周病灶边缘,用消毒探头复查标记好的穿刺点,令患者吸气后屏气,将穿刺针迅速刺入病灶部位,拉开针芯,将针芯向前推入肿物内,触发活检枪,然后迅速拔出穿刺针,在针芯的扁平槽内取出组织,置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每例患者从不同方向及深度取组织1~4块送病理学检查。自动活检枪可根据病灶直径选择1 cm、2 cm二档切割槽长度。

2 结果

43例病例中诊断为肺鳞癌23例,腺癌2例,透明状细胞癌1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肺泡细胞癌1例,肺脓肿2例,炎性包块4例(其中1例手术证实为结核球),肺囊肿1例,包裹性积液1例,纤维瘤1例,炎性假瘤1例,诊断不明1例,未见异常2例。所有患者后经内科治疗,观察疗效、随诊影像学观察肿块变化或外科手术送病理检查,与经皮肺活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0例恶性病变病例中无假阳性,炎性包块4例中1例外科手术证实为结核球,其他3例及另外1例肺囊肿、1例纤维瘤及1例炎性假瘤随访后未见明显变化,诊断为良性占位性病变,确诊率为93.0%。诊断不明1例,后经二次活检后诊断为肺隐球菌病,经抗真菌治疗后好转;未见异常的2例中1例后经CT引导定位穿刺为小细胞肺癌,1例经抗感染治疗后肿块阴影变淡消失。穿刺成功42例,成功率为97.7%。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及需要特殊处理的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痰血4例(占9.3%),少量无需处理的气胸2例(占4.7%)及多数患者穿刺部位疼痛。

3 讨论

肺内占位性病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变之一,其性质的确定是一个至关重要且较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对于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常用的诊断方法为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联合刷检(TBLB-BB)和经皮肺穿刺活检(VFLB),研究表明病灶靠近肺外带或胸壁,则VFLB的阳性确诊明显高于TBLB-BB[2]。且经皮肺活检是一种方便高效的诊断手段,尤其是经B超引导下的经皮肺活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对周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组病例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B超引导穿刺能在荧光屏上连续显示穿刺针的径路及针头到达位置,严格控制进针深度,可有效避开血管及坏死组织区域,并且不受胸水及肥厚胸膜的影响,降低了操作难度,缩短了操作时间,明显提高了穿刺活检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经皮肺活检的诊断组织符合率为86.3%~96.8%[3]。本组病例穿刺成功率为97.7%,确诊率为93.0%,1例未成功穿刺而漏诊病例考虑与病灶直径过小、距胸壁距离较远有关,选用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的CT引导效果佳。经皮活检操作常见的并发症有穿刺部位疼痛、痰中带血、咳血、胸膜反应、气胸、肿瘤针道转移等,该组病例主要并发症有痰血4例(占9.3%),少量无需处理的气胸2例(占4.7%)及多数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影响气胸发生的因素多有病变位置、大小、操作技术、操作时间、患者是否配合等,另有研究表明小的穿刺针胸膜夹角与较高的气胸发生率也密切相关[4]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定位准确,方法简单,费用低廉,诊断准确率高,且并发症少,在诊断肺周围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贾友明,张新.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关问题探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4):193.

[2] 徐胜辉.两种肺活检法在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亚太传统医药,2010,6(4):62-63.

[3] 贾译清,谭旭艳,吴丹,等.四种不同针具在超声导向下对肺肿物穿刺活检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2,15(3):147.

[4] 王培源,王霞,张林,等.肺穿刺活检中针胸膜夹角对气胸发生率的影响.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12):879-882.

(收稿日期:2011-04-25)

(本文编辑:梅宏伟)

推荐访问: 活检 穿刺 临床应用 引导 经皮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