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让微课走进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索

让微课走进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索

时间:2022-04-08 08:21:19 浏览次数:

【摘 要】探索和实践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微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活力激发,精华浓缩,要点集聚,实验演练,内容延伸”,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高中生物 微课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30-02

微课指的是制作者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来展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要点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施教者以更加灵活、有趣、高效的方式来传播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是在帮助受教者以更加自然、主动、享乐的方式来接受教育内容。由于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内容的有趣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尝试与运用。在运用微课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微课资源来开展教学。

一、活力激发——课堂氛围的营造

理工科向来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严肃,特别是在涉及某些定理、原理、公式时,更加是丝毫不能有差池。然而实际上,理工科的学习内容中也有许多活泼有趣的地方,而这就需要教师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其呈现,其中,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此,教师利用微课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可以活力激发为目的,选择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现教材内容营造有趣灵动的课堂气氛。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中的《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为例,这两章节中介绍了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这几种常规的育种方法,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中还介绍了细胞融合技术、空间技术育种、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这几种育种方法。假如学生单纯地从字面上看,或者教师单纯地从口头上进行讲解,则会稍显沉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取以生活实例来介绍生物育种的微课视频,如介绍最早的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比普通鲤鱼大得多的转基因鲤鱼,以及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的克隆熊猫技术等。通过这些动物克隆的相关科普视频,学生不仅能够避免单纯文字理解所可能存在的枯燥无趣现象,而且通过声音影像方式的介绍更容易给学生留下印象,从而带活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精华浓缩——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中生物的知识具有微观知识点多、概念多、基本原理多等“杂、散、细”的知识特点,对学生来讲,不论是在认识上还是记忆上,都不容易建立一个宏观系统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复习课上,应当帮助学生将繁杂的知识内容捋清捋顺,而这可以借助微课来实现。在资源系统库中,有不少微课视频的内容就是将教材中分散的、大量的内容浓缩成精华,使其在过程中得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分子与细胞》中的《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该章节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等内容,每一个板块下的知识要点也非常多且散,如在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比较时就包括有组成元素、分子结构、基本单位、结构通式、连接方式、形成场所、主要功能、相互关系等比较项目。在介绍到糖类时又详细介绍了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在章节内容非常多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学到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构建起该章节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理清脉络。在教学中选用这类内容总结性,体系构建性的微课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

三、要点集聚——知识难点的突破

与精华浓缩,构建知识体系相反的则是要点集聚,即将某一个知识要点放大化,深入化,钻研化,而这通常都是突破知识难点的一个必要方式。从微课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专家或学者对某一个要点的深入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种现象的放大化展现,总之,就是以深入钻研问题,重点突破知识难点为目的。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为例,这一个章节中关于性别决定及特点的内容经常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与重难点,特别是关于遗传系谱的题目,常常容易让学生发憷,因此,教师可以在资源库中选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讲解的微课,如介绍典型遗传系谱及其判定中所包括的常隐、常隐与X隐,常显、常显与X显,最可能X显与最可能常隐/常显/X隐,最可能为常隐/常显/X显,最可能为Y与最可能为常隐/常显/X隐这五种情况。微课资源中所介绍到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也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判定技巧。由此可见,在知识难点的突破上,合理地选用要点集聚的微课能够以更加高效,更加直观,更加富有技巧性的方式去突破教材中的知识难点,从而有效地攻破学生的学习困难。

四、实验演练——教学不足的弥补

作为理工类学科,高中生物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验,然而受到包括教学资源、实验环境、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实验风险等方面的限制,教材中部分实验是难以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或者由学生本人进行实验操作的,这通常也表现为教学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弥补这一教学空白,教师可以选用实验类微课资源,即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间接地“完成实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为例,该章节介绍了几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包括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这几个实验以高中生物实验配置的能力上看,是不足以让学生进行亲自实验的。另外,假如让学生单纯地通过阅读文字来了解实验则显得非常抽象。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实验演练类的微课资源就是实验教学的最好选择。在微课中不仅介绍了每一个实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而且还讲解了对实验的分析以及最终总结出的结论。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直观生动地认知实验,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实验结论。它不仅极大地弥补了教学上的不足,而且也直接地提升了该类实验的认知度。

五、内容延伸——视野见识的拓展

通过对比研究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可以发现,题目中的新题型与新内容越来越多,学生会看到更多新术语、新名词,或者新现象。笔者认为这一趋势在未来的生物高考中还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从题目动机的角度上分析,一方面这固然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迁徙能力,但另一方面也从侧面鼓励教师与学生去丰富自己的学科视野,多了解除了教材本身之外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特别是科技前沿方面的学科知识。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选择以拓展学生的见识为目的的内容延伸类微课来扩大学生的思维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中专题一《基因工程》为例,“基因工程”这一课题一直是生物学家在不断研究的内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来进行多个领域的尝试与创新,例如通过创新基因工程来缩短新药的研发周期、利用基因工程来改变城市未来的照明方式、将基因工程与人工智能进行有机结合来打造一个科幻时代等。这类微课视频一般都是介绍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内容,或者科学界热议的,对人类社会有帮助作用的科研成果。学生观看并接触这类微课,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所学内容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创造的价值,而且可以拓展自己的学科认知,对培养大学科的观念与态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生物作为理工学科,它在某种程度上会比文科来得更为严谨、严肃与沉闷,而微课恰好能巧妙地化解这些“硬伤”。特别是高中生物,它具有抽象概念多,微观要点多,原理定律多,实验现象多等特点。这些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记忆力与理解力的挑战,而且对教师也是一种教学强度与教学方式的挑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堂氛围的营造、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难点的突破、教学不足的弥补、视野见识的拓展这几个方面去筛选并运用微课资源,从而达到激发课堂活力、浓缩教学精华、集聚知识要点、演练教学实验、延伸课外内容的目的,最终帮助学生以更高效、更自觉、更轻松的方式与状态去学习生物,掌握生物学科的相关能力。

推荐访问: 课堂 探索 走进 高中生物 让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