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商务经济、流通经济及流通经济学理论的重塑与发展

商务经济、流通经济及流通经济学理论的重塑与发展

时间:2022-04-07 11:19:38 浏览次数:

zoޛ)j馝m5i~Mw׭ׯivm5iMzMwH#Ҷ
ݹOzfqןm5ky工作力度等(姜君辰,1980)。此外也有诸多研究将流通和“物流”划上了等号,也忽视了流通经济的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等。

(二)我国流通经济学重塑与发展的必要性

依据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可见,现有研究的边缘化和存在的误区限制了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对此进行重塑的意义和必要性也就紧随时代的推进而不断凸显,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至今已然达成了现代化目标,商业活动的创新成为流通经济理论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導向(邢俊芳,1980)。目前,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和谐社会的构建更需要以实现小康社会为基础,拓展流通经济研究方向,实为正确处理流通和生产关系的必要举措。此外,相关产业政策的创新也会衍生出更多的问题,流通经济理论则是解决流通产业发展进程中各类现实问题的基本理论体系,比如包括流通体系的建设以及零工关系的处理方式等。即便是企业,也会因商业活动的开展、流通渠道的开辟和物流体系的建设等现实需求而不断加大对流通经济理论的依赖程度(夏春玉,2006)。

第二,商品的价值,需要通过转移来实现,没有转移,商品价值即等于零。流通作为一个实践过程,本质上却因价值转换和经济属性而需要通过流通经济学对此进行流通经济的解析。宏观层面,商品的流通所生成的价值成为了构成流通产业的基础;微观层面,商品的流通价值必须要通过实体产品的流通来实现。而“热门”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却忽视了商品的流通过程而始终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见面为假设(徐建青,2001);其他学科如市场营销学当中的流通理论仅侧重于研究渠道的开辟和创新。重塑流通经济学并促其发展的理论意义即体现于此,即能够弥补现有学科理论体系的不足,以更具针对性的理论实现对流通经济的有力支撑。

商务经济视域下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与发展

结合前文分析,基于商务经济视角探讨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与发展之路大有可为。本文构建框架如图1所示。

(一)明确流通经济学理论重塑对象

就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来看,现有观点主要包括三大种类即服务、关系、规律。要想实现对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有必要以充分明确对象为前提。服务论作为流通经济学的对象,所依据的是商务经济学视角,认为商品流通仅是一种形式,其中隐含着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由各个主体所提供的特定的服务,虽然以商品流通为形式,实质上这种流通也属于一种服务的流通;因此,商务即服务,明确服务对象应为流通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关系论将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定性为媒介,流通经济领域当中的商业关系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规律论则指代商品流通的具体进程中存在的特殊性,该理论认为社会商品交换的一大影响因素即在于普遍的经济学规律,需要通过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实现对此的深入解释。

(二)基于商务经济和流通经济关系定位学科理论体系架构

商务经济和流通经济两者之间互为辅成,如此来看,流通经济学的重塑,即需要高度重视商务经济学科理论的基础性作用。需要充分明确商务经济在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当中的核心定位,细化商务经济及其活动相关概念,将流通过程中的商品与服务关系做深入挖掘。以此为基础根据商务活动、规模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核心概念、内涵、运行机理等。而后结合实践对商务活动方式展开研究,并同区域经济紧密联结,顺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致力于加大对商品和服务流通模式的研究力度,为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打好基础。

(三)发展趋向

商务经济本质上属于社会经济发展至现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并无商务经济概念,直到历经市场化改革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成就了商务经济理论,流通经济应运而生。然而结合我国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可发现,该理论体系在宏观经济领域当中的贫瘠,本文认为对于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塑需要在明确对象和完善基本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空间。时至今日,“十三五”时期已经开启,在“互联网+”环境下,紧随“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引领力度实为顺应国内外环境变革的根本抉择,流通经济学的发展亦不应当局限于眼前,未来应基于现有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创新空间经济学研究渠道,助力于五大发展新理念,以更充分地发挥出流通经济学理论的现实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业发展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成就,然而碍于流通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现状的不足,直接限制了行业经济效应的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理论视角,流通经济学的重塑实现该学科体系的发展意义重大。商务经济与流通经济之间存在着互为辅成的共生关系,流通经济学研究现状的边缘化和存在的误区凸显了重塑该学科的必要性,基于商务经济视角探寻重塑与发展方向即凭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成为可能。未来需要进一步明确流通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基本架构,并依据发展趋向,顺应形势发展,真正实现流通经济学科的重塑。

参考文献:

1.闫星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视角下的流通创新[J].产业经济研究,2015(4)

2.郑勇军,肖亮,牛言瑜等.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

3.周凌云,顾为东,张萍.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流通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9)

4.林英泽.“一带一路”战略区商贸流通效率提升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6(12)

5.祝合良,李晓慧.对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12)

6.袁平红.流通产业的宏观经济功能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4(5)

7.刘涛.我国“互联网+流通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建议[J].经济纵横,2016(9)

8.刘从九.我国商品流通发展趋势与商业产业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2)

9.梁霄,郝爱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流通体系优化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5(10)

10.石奇,印文郁.流通产业改革发展与贸易经济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4(2)

11.姜君辰.继续探讨 努力实践—在商品流通经济理论讨论会结束时的讲话(摘要)[J].财贸经济丛刊,1980(2)

12.邢俊芳.把商品流通经济理论研究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全国商品流通经济理论讨论会学术观点概述[J].经济研究,1980(5)

13.夏春玉.流通、流通理论与流通经济学—关于流通经济理论(学)的研究方法与体系框架的构想[J].财贸经济,2006(6)

14.徐建青.社会主义流通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近年来新中国商业与市场史研究回顾[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1)

15.纪宝成.与时俱进发展流通经济理论—评《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J].财贸经济,2003(8)

推荐访问: 流通 经济 重塑 经济学理论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