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MRI和ERCP在壶腹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MRI和ERCP在壶腹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时间:2022-04-04 10:12:08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壶腹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壶腹区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取磁共振成像方法进行诊断, 对照组采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进行诊断, 分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73.3%(22/3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特别是3D-CE-LAVA和3DMRCP, 可以对壶腹区病变的位置、程度、范围以及性质给予清晰的显示, 属于壶腹区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壶腹区病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041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是指将十二指肠镜延伸至十二指肠降部, 并迅速找到十二指肠的乳头, 同时采用造影导管通过活检管道延伸至乳头开口的位置, 并注入造影剂而后进行X线的摄片, 胰胆管充分显示出来的技术, 但在诊断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磁共MRI属于断层成像最特殊的一种, 它在人体中利用磁共振现象来获取电磁信号, 对人体信息进行重新建立, 目前在壶腹区病变的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且评价较高[2]。本次研究选取本院在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壶腹区病变患者为对象, 并分析MRI和ERCP在壶腹区病变诊断中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壶腹区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30~82岁, 平均年龄为(65.7±2.3)岁;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31~84岁, 平均年龄为(65.8±2.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方法 对照组采用ERCP的诊断方法:诊断前准备。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 保持空腹>6 h, 为避免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术前应给予患者45 mg的哌替啶肌内注射。有些患者需要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术前1周应服用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并进行指标检测。操作过程:①插镜, 患者保持左侧卧姿势, 将十二直肠镜通过嘴、食道、胃到达十二指肠, 并延伸到十二指肠乳头;②插管, 将导管通过活检孔插入, 并调节抬钳器, 使乳头的开口和导管处于垂直的状态, 同时将导管进入乳头内, 插管过程中若采取导丝引导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③造影, 在透视镜的观察下, 将造影剂通过造影导管引入, 胰管的影像出现在荧光屏上, 可以更好的观察患者病变, 最后拍片存档。

研究组采用MRI的诊断方法:首先做好检查前的准备, 保持空腹>6 h, 同时确保患者无禁忌证;其次给在扫描前应嘱咐患者饮用600 ml左右的清水, 8 min后肌内注射20 mg的造影剂, 最后进行扫描, 扫描时保持呼吸的均匀。扫描序列为:薄层压脂T1WI, T2WI, 2DMRCP, 3DMRCP以及3D-CE-LAVA。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3.3%(22/3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正确诊断出壶腹区病变对病症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人体内主胰管、胆总管、括约肌以及壶腹的十二指肠乳头组成的区域为壶腹区, 梗阻性黄疸为壶腹区病变的起始病症, 从本次研究中, 可以发现选取的患者都出现了各种程度的黄疸, 造成壶腹区病变的因素不同, 对病症的预后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治疗方法和恶性病变也明显不同, 且对病症的发生率、手术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壶腹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治疗方案的设定和预后方法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3. 2 ERCP诊断价值 ERCP的诊断方法在对患者进行壶腹区病变的范围、位置、性质以及严重程度检查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对细小病变而言, 误诊率较高。

3. 3 MRI诊断价值 采用MRI进行诊断, 可以明确显示胆道的扩张程度以及胆管细小的病变 , 同时可显示出管壁和附近组织结构发生的病变状态。若采用2DMRCP, 管腔内的微小病变就难以发现;若采用3DMRCP, 可以发现较为细小的病变, 可以对扫描成像任意重建。若选用冠状3D-CE-LAVA, 可增加对空间及时间的分辨力度, 从而更好的定位、显示及定性细小的病变, 对壶腹区的扫描层可达到4 mm, 甚至更薄, 屏气时间也明显缩短, 每次可达到10 s, 一次屏气则可以完成各种成像, 延后图像扫描可以发现较为细小的病灶。MRI在检查十二指肠乳头以及附近的病变时, 还应进行ERCP的再次检查。

根据本次试验我们观察出, 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2.5%, 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73.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以采用MRI在对患者检查十二指肠乳头以及附近的病变时, 联合ERCP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MRI扫描序列的联合应用可以将壶腹区病变的一站式检查得以实现, 可以将壶腹区病变的范围、位置、性质以及严重程度清晰的显现出来, 但对十二指肠乳头以及附近病变进行检查时, 应结合ERCP的再次检查, 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国慧, 王文红, 薛继蔚. MRCP联合常规MRI及超声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1):64-67.

[2]何国杰, 姚礼庆, 高卫东. ERCP在诊治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疾病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医学, 2003, 10(4):503-505.

[3]张小鸽. 壶腹周围癌的MRI及MRCP诊断. 西南国防医药, 2010, 20(12):1304-1307.

[4]罗友琛, 王光建. 壶腹周围癌的MRI及MRCP征像分析. 医学信息, 2014(10):190-191.

[收稿日期:2016-05-17]

推荐访问: 病变 诊断 MRI ERCP 壶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