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研究

时间:2022-05-19 11:35:03 浏览次数:

摘要 采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后背鲈鲤鱼仔鱼24 557尾,在有微流水、充气装置的室内苗种车间,水温16.53~24.90 ℃的条件下,用直径为1.07 m和1.98 m,体积为0.66 m3和2.56 m3的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培育鱼苗;初孵仔鱼全长10.05 mm,呈金黄色,卵黄囊很大,经74 d的培育,获平均全长50 mm的鱼种21 300尾,鱼种成活率为86.7%。

关键词 后背鲈鲤;苗种培育;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 S965.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243-01

后背鲈鲤,又称花鱼,分布于澜沧江、怒江水系,现已成为濒危珍稀鱼类[1]。有关后背鲈鲤的研究仅见后背鲈鲤胚胎发育研究[2]、后背鲈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3]及后背鲈鲤人工驯养研究,未见后背鲈鲤鱼苗种培育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笔者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对后背鲈鲤的人工驯养、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苗种培育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后背鲈鲤鱼子一代2万尾的增殖放流。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源条件

水源系山泉水,四季水质清新,水温冷凉,年均水温、最低月(1月)平均水温、最高月(7月)平均水温分别为15.39、9.66、22.30 ℃。研究期间月平均水温为15.51~22.18 ℃,最高水温为24.90 ℃,最低水温为16.53 ℃。

1.2 苗种培育车间条件

开口苗培育车间由3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72 m,水体积0.66 m3,3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9.8 m3;鱼苗培育车间由40口圆形玻璃钢养殖水槽组成,每口水槽水深0.83 m,水体积2.56 m3,40口玻璃钢养殖水槽总水体体积为102.26 m3。每口水槽均设有独立的上进水、下排水及充气装置,形成微流水;车间配有水处理装置,可循环使用,加注新水方便。

1.3 研究鱼来源

2014年3月,利用华能澜沧江苗尾·功果桥水电站鱼类增殖站培育的后背鲈鲤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至3月29日共孵化出平均全长10.05 mm的初孵仔鱼24 557尾。

1.4 初孵仔鱼的早期发育

后背鲈鲤受精卵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胚盘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8个阶段。在水温12.0~15.5 ℃(平均13.9 ℃)条件下,用尤先科孵化器孵化,开始出膜、出膜50%、全部出膜完毕的时间分别为190.1、274.0、290.0 h,整个出膜时间持续100 h。仔鱼孵出量、孵化率分别为24557尾、 90.4%[2-3]。

初孵仔鱼全长9.5~10.6 mm,肛后长占全长的26%,身体除卵黄外呈透明,含有很大的卵黄囊。仔鱼静卧尤先科孵化器底部,极少活动。

1.5 初孵仔鱼的培育

初孵仔鱼至平游前,用尤先科孵化器24 h微量滴水培育。这一阶段,仔鱼靠卵黄囊提供营养,维持生命,不进行人工投喂[2-3]。

1.6 幼鱼培育

1.6.1 丰年虫卵的孵化。选用超鹰牌丰年虫卵,在孵化桶中配制20‰的盐溶液,pH值范围7.8~8.5,每升溶液中加入2.5 g丰年虫卵,将气石放入孵化桶底部连续充气,放入加热棒,使温度控制在26 ℃,用强光照射,24 h后用浮游生物网过滤,清水冲洗后即可投喂。

1.6.2 幼鱼分级培育方法。仔鱼部分开始平游、全部平游的时间分别为孵出后8、12 d。待仔鱼全部平游后转入直径为1.07 m、高0.8 m的圆形玻璃缸中培育。放养量为0.3万尾/m3。鱼苗全长在25 mm以下时,投喂丰年虫,日投喂量为每1万尾投喂20~6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 全长达35 mm时将幼鱼从开口苗玻璃钢中转入鱼苗车间玻璃缸中,放养量为0.12万尾/m3。投食饲料选用丰年虫加通威牌111鲤鱼种料混合投喂的方法,日投喂量为:每1万尾投喂30~40 g丰年虫卵孵化的丰年虫及80~100 g破碎机破碎的适口饲料[4-5]。

1.7 日常管理

投饲采用“四定”原则,不投喂变质饲料,不随意改变饲料的品质。初孵仔鱼用虹吸管,35 mm以上幼鱼用吸污机,每天清除一次玻璃缸中的污物、残饵、鱼粪便等。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检查。投喂饲料前关闭玻璃缸进水口,投喂30 min后再开玻璃缸进水口,以确保饲料不被冲走。每次投饲1 h后要检查饲料的残余量,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每天睡觉前要检查玻璃缸中的进排水口是否有异常[2-3]。

1.8 病害防治

苗种培育期间没有鱼病发生,主要采取的鱼病防治措施如下。

1.8.1 水霉病防治。防治方法:分缸时间安排在上午,头天晚上停食1次,所有操作均为带水操作,这样不会使鱼苗有太大的损伤。分缸后用浓度4 mg/m3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浸泡20 min,可有效抑制水霉病的发生或发展。

1.8.2 小瓜虫、锚头蚤等病的防治。防治方法:每隔15 d用0.04 mL/m3伊维菌素或10 mg/m3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 min,可有效防治小瓜虫、锚头蚤等病的发生。

2 结果

2014年3月29日,在尤先科孵化器孵出的后背鲈鲤初孵仔鱼为24 557尾,经过74 d的分级培育,到2014年6月10日增殖放流时,按照5%的比例进行抽测统计,通过称重记数,获全长平均50 mm的鱼苗21 300尾,鱼苗的成活率达到86.7%。

3 讨论

3.1 水温

后背鲈鲤最适生长水温为12~19 ℃。当水温达到 21 ℃时,摄食量开始减少; 25 ℃时停止摄食;>26 ℃时,表现出急躁不安、四处乱游、病害增多等异常现象[2-3]。研究期间月平均水温为15.51~22.18 ℃,最高水温为24.90 ℃,最低水温为16.53 ℃,水温比较适宜苗种生长。

3.2 成活率

后背鲈鲤鱼苗种培育成活率较高,有86.7%,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苗种培育期间的水温比较适宜;二是投喂丰年虫很好地解决了苗种的适口性,减少了残饵污染水体和鱼病发生的机率;三是操作认真、科学;分缸及时,没有损伤鱼苗,及时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鱼病的发生是取得高成活率的关键。与本站2013年培育的光唇裂腹鱼(成活率为95.6%)相比,后背鲈鲤苗种培育成活率较低,可能因素有:初卵仔鱼体质略差、混合营养期没有投喂丰年虫、投食量及投饵次数的减少。

3.3 生长

后背鲈鲤初孵仔鱼全长10.05 mm,经74 d的培育增长至50 mm,增长39.95 mm,增长497%,增长4.97倍。而在条件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本站2013年培育的光唇裂腹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从8.5 mm,经64 d的培育增长至45 mm,增长36.5 mm,增长429%,增长4.29倍。两者相比,说明后背鲈鲤和光唇裂腹鱼在鱼苗培育时期生长速度相差不大。

3.4 食性

后背鲈鲤属凶猛性肉食鱼类。人工驯养条件下,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活体高蛋白饵料等。以丰年虫为主,配合饲料为辅的方式培育后背鲈鲤苗种,优点是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污染水质少,鱼病少。

3.5 用药

与家鱼相比,后背鲈耐药性较低。因此,在鱼病防治过程中,要使用较低的剂量。后背鲈鲤鱼苗用药期间一般不摄食,用药1 d后才逐渐恢复摄食[2-3]。

3.6 意义

后背鲈鲤的个体较大,抗病力较强,生长较快,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随着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的成功,可将后背鲈鲤作为人工增殖、养殖的种类在适宜地区进行推广,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2-3]。

4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乐佩绮.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0-51.

[2] 申安华,王海龙,符士伟,等.后背鲈鲤胚胎发育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284-285.

[3] 刘跃天,吴敬东,李光华,等.后背鲈鲤人工繁殖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2):263-264.

[4] 董艳珍,邓思红.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J].水产科学,2011,30(10):52-54.

[5] 徐伟毅,冷云,刘跃天,等.小裂腹鱼全人工繁殖试验[J].淡水渔业,2004,34(5):39-41.

推荐访问: 苗种 后背 培育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