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化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化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4-02 08:34:27 浏览次数:

摘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需要,也是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既能有效缓解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又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的良好、有序和快速的发展。化学类专业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又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更好的创新创业机会。结合普通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实际,提出针对化学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几个思路。

关键词:化学类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44-0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对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剧增和高度自动化产业的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能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

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各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有效缓解不断加大的就业压力,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化学类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发、技术革新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该专业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从理论上来讲,化学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具备较好的实验动手操作技能,应该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的机会,但是从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自主创业的学生微乎其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创业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显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要求不相符合。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专业教育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育中过多地强调了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育,导致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针对这些状况,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化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及能力。

一、加强化学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国家提倡“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升级和高等教育深化综合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深化转型发展的需要。目前,深化转型发展,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导向,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普通高校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和迫切要求。在此前提下,化学类专业的全体师生要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到教学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以国家的发展方针和政策为契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3]。

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化学专业知识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制药、环境、化工、材料等多个领域[4]。但是,化学专业学生绝不能只限于掌握化学专业知识,必须将化学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相融合,善于用化学专业的眼光发现生产、生活中的创新创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由于化学专业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大量实验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化学专业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严密的思维能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在化学专业学生培养中融入并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将有效推动化学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能有效缓解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

二、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培训及能力提升

制订出台专业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不断学习进步,尤其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出台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执行办法,帮助青年教师改进传统的重理论、輕实践的教学思路,能够快速适应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工作。

首先,积极发挥高校化学类现有的学科、学位点和实验室平台作用,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每年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来院做有关科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尤其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学术报告,每年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访问进修或攻读博士学位,支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研究合作,强化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提高,以此推动创新创业队伍的建设。

其次,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高校计划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通过观摩全国模范教师授课、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青年教师能够快速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最后,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化学类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对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进行教师能力的培训,或派遣有教学能力的教师进入企业培训的方式,促进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开阔学生的眼界,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建立化学专业教师企业研修机制和相关化学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化学专业授课的有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在企业建立化学教师研修基地,选派化学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科研与工程实际研发工作;聘请有实际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资深工程师,从事化学实验课的实践教学。

三、建立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将创业型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将创业教育与实践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以对全体学生普及创业知识,逐步构建“一核心+三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一核心是指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着力打造,培养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很强的创业实战能力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三平台分别为创业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和创业实战综合平台建设。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时刻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并有机会模拟实战。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重新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4],在专业核心课程和前沿学科、交叉学科中确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比例,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创新创业专门模块,将专业方面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实训课纳入到创新创业模块中,整合创新创业实践资源,逐渐采用大类招生的招生模式。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改革。按大类招生是高校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也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创新型思维教育的必由之路。

实行化学类学科的大类招生,即合并化学专业、应化专业、材料专业及化工专业等相关专业为化学类,学制四年,修业年限(弹性学制)3—6学年。在前一年半学习化学类基础课程,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实验、有机实验、分析实验等课程,二年级的下学期进入各不同专业,学习各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专业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设计类课程(包括化学品电商创业,化学品营销模式创新,化工设计与创业,化学检测服务与创业,化学工艺品制作与营销等课程),时间为两年,最后半年组织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设计和毕业设计[5],这样能够结合学生兴趣达到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

四、化学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机制及学分认定办法的构建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然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机制进行评判。为了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考察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应该摒弃传统的纸质闭卷理论考核的方式,建立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理论知识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并把平时的专业竞赛成绩、实习及见习的成绩等按百分比折合在内。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模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与成效,破除“高分低能”弊端。出台创新创业鼓励政策,整合化学学科竞赛和学生课外创新创业科技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传统专业,化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打破常规,解除固有教学模式的束缚,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对学科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从培养理念、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各方面大胆创新,将创新创业理念落实到化学专业大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确保培养出既具有化学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7-29.

[2] 武杰.对化学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04-205.

[3] 邓克俭.基于化学实验中心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探索[J].大学化学,2013,(2):22-24.

[4] 杜甫佑.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实践研究——以化学综合实验教学实践为例[J].高教学刊,2016,(11): 13-17.

[5] 白春礼.化学:发现与创造的科学——国际化学百年发展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1):1-10.

[责任编辑 刘 瑶]

推荐访问: 类专业 培养 能力 化学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