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滁菊田草害综合治理对策探讨

滁菊田草害综合治理对策探讨

时间:2022-03-31 09:42:56 浏览次数:

摘要 介绍了滁菊主要草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以期为滁菊草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滁菊;草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82.1+1;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62-02

滁菊主要产于滁州,名列我国四大药菊之首,为安徽省四大著名道地药材,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全椒县是滁菊主要产区,民间栽培已有600多年历史[1]。长期以来,由于菊田杂草种类多,发生面广,常造成滁菊严重减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草害对滁菊造成的产量损失,降低滁菊中农药残留,提高滁菊品质,2010—2013年,笔者对全椒县滁菊草害种类及其危害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

1 菊田杂草发生特点

1.1 杂草种类

据调查(表1),全椒县菊田杂草共有19科45种,分两大类,一类是单子叶杂草,包括禾本科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另一类是双子叶杂草,其中禾本科、菊科、蓼科杂草较多,分别占总数的18.1%、22.7%、6.8%。主要杂草有10种,其中马唐、牛筋草、旱稗、碎米莎草、香附子、小蓟、藜、铁苋菜构成优势种,对菊花生产危害较大。

1.2 发生规律

全椒县菊花栽插一般在5月上旬,此时由于气温高,有利于杂草生长,自栽插后杂草与菊花几乎同步生长,随着气温升高,杂草进入发生高峰期,5月中下旬出现第1个高峰期,此时以马唐、狗尾草、旱稗、藜等为主,随着降雨或灌溉还会出现1个小高峰;6—7月,随着梅雨季节到来,香附子等杂草大量出土,形成第2个出草高峰,此时前期出土杂草进入生长盛期,易对菊田造成严重危害。不同耕作制度、栽培管理条件下,杂草发生种类和数量不同,总体杂草群落以单子叶杂草为主。

1.3 危害

菊田杂草与菊花争夺肥、光、水分、空间,杂草有发达的根系,匍匐地面的茎节也能生根,吸收能力强,幼苗阶段生长速度快,光合效率高,夺取水分、养分和日光的能力比菊花大得多,有着优越的生长特点和突出的环境适应性。

菊田杂草还能诱发病虫害,如传毒寄主,蚜虫、叶蝉等昆虫在禾本科杂草危害后感染病毒,再把病毒传到菊花上,从而引起菊花病毒病的发生;越冬寄主,菊蚜在刺儿菜、荠菜等杂草上越冬,小地老虎在小蓟、藜等根下越冬;杂草还是多种害虫的中间寄主;杂草密集,菊田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足,烟株长势差,菊花锈病、菊花白粉病病情指数也高,不除草的菊田比除草的菊田斜纹夜蛾虫株率高10%。据调查,全椒县菊田杂草造成的菊花损失为4.7%~10.2%,造成菊花减产6.8%~18.5%。

2 综合治理对策

2.1 农业防治

利用耕作、栽培和菊田管理等手段,降低菊田杂草的危害。

2.1.1 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一般农家肥中都混有大量的杂草种子,如不经高温腐熟就施入田间,就会人为增加田间杂草的危害程度,经腐熟的有机肥料,不仅绝大多数杂草种子丧失发芽能力,而且有效肥力也会大大提高[2]。

2.1.2 清除菊田四周的杂草。菊田周围杂草的种子、地下根茎等能以每年1~3 m的速度向田间扩散,如不清除干净很快便会布满全田,难以根除,造成严重危害。

2.1.3 深耕翻土,中耕除草。经过深耕,可将大量杂草种子埋人土层深处,有效消灭许多杂草,减轻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危害。通过中耕、培土等农事操作,及时将杂草及其根茎清除并带出田外,消灭各个时期长出的杂草,还对杂草的根茎等地下繁殖器官造成伤害,减弱其再生能力。对于一年生种子繁殖的杂草,以杂草处于幼苗期中耕效果最好,在菊花旺长期之前和雨季到来之前,杂草萌发量达50%~70%时,连续进行2~3次中耕(第1次在移栽后15 d,第2次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做到除早、除小、除彻底,可消灭大量杂草,有效防止杂草在菊田的滋生和危害。

2.2 物理防治

2.2.1 黑色地膜覆盖。全椒县近年来,推广滁菊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采用有色地膜覆盖,不但可抑制杂草幼苗生长,还能够有效阻挡阳光射入,削弱杂草的光合作用,使杂草生长弱小,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还能提高地温、防旱、保湿、防涝、防养分流失、增产增收。据调查,使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田块杂草植株和鲜重减少在85%以上。

2.2.2 覆盖除草膜。菊田整平后,使用含都尔、丁草胺除草地膜覆盖,再将菊苗移栽,除草地膜除了物理防治作用外,还通过除草剂杀灭萌发杂草,控制菊田多种杂草发生。

2.3 化学除草

2.3.1 移栽前后土壤处理。在菊花移栽前后杂草未出苗前,将除草剂喷撒于土壤表层,杀死或抑制表土层中能够萌发的杂草种子。使用土壤处理剂时,一是菊田要整平,整地质量好,土块要整细,无作物根茬;二是严格掌握用药量;三是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处理除草剂的活性影响大,使用土壤处理剂,土壤湿度要大,雨后或浇地后喷施,再移栽菊苗,干旱季节施用,应加大用水量,或在施药后灌水1次,以保证除草效果;四是土壤处理剂的药效和对菊花的安全性受土壤类型影响,砂土吸附除草剂的能力比壤土差,除草剂易被淋溶到菊花根层,从而产生药害,故在砂土地,使用除草剂要掌握好用药量,以免发生药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为了保证药效,应加大除草剂的使用量[3-4]。在菊苗移栽前或移栽后当日,可用50%乙草胺乳油3 000~3 750 mL/hm2,或48%二甲戊灵乳油2 250~3 750 mL/hm2,或72%异丙甲草胺3 000~4 500 mL/hm2,或24%乙氧氟草醚乳油300~600 mL/hm2,对水750 kg/hm2配成药液,均匀喷于土表。

2.3.2 茎叶处理。菊苗活棵杂草基本出齐后,对于前期未能有效除草的田块,在草龄二至四叶期,结合田间杂草种类和发生情况,及早选择除草剂开展茎叶除草。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选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600 mL/hm2,或15%精吡氟禾草灵1 125 mL/hm2,或10%精噁唑禾草灵乳油750~900 mL/hm2,或24%烯草酮乳油600~900 mL/hm2,对水675 kg/hm2配成药液,均匀喷于杂草茎叶上,可有效防除禾本科杂草。以马齿苋、香附子、藜、打碗花、铁苋等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可在杂草基本出齐后,杂草处于幼苗期,采用定向喷雾除草。选用10%乙羧氟草醚乳油150~450 mL/hm2,或48%苯达松水剂750 mL/hm2,或25%氟磺胺草醚750 mL/hm2对水450 kg/hm2,在无风晴天定向喷雾。

2.3.3 合理使用除草剂。由于一些除草剂对菊花较为敏感,除草剂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期和使用剂量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使用;施药时注意风速、风向,不要使药液飘移到附近其他作物上,以免造成药害;配药时要先加少量水充分搅匀后再倒入喷雾器中,混合好后再喷雾。

3 参考文献

[1] 钟祖虎,袁克伍,任德海,等.滁菊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62-163.

[2] 李华勇,许大光,郑勤.非洲菊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方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3(4):659-661.

[3] 王世福,龚建国,王诏.滁菊产业发展研究与思考[J].安徽科技,201(9):20-21..

[4] 吴郁魂.宜宾茶园常见害虫综合治理对策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2013(6):39-42.

推荐访问: 综合治理 对策 探讨 滁菊田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