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关圣文化建筑群

“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关圣文化建筑群

时间:2022-05-18 09:10:05 浏览次数:

“关圣文化建筑群”的遗产价值体现在实物遗存与“关公信仰”、“关圣文化”之间的完整展示与独特见证,

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个遗产项目的申报一定可以成为维护文化多样性,

促进不同文化、民族、国家间的交流和对话,以及将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结合的重要实例。

山西关帝庙分布

在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坐落着一片雄伟的建筑群,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无数华人前来。这就是被称为“关圣文化建筑群”的解州关帝祖庙与常平关帝祖祠(家庙)。

骁锐过人备受崇祀

武圣关羽,这是一位在中华文明圈耳熟能详的名字。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州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一生,叱咤风云。他追随刘备,转战南北,戎马一生,始终不改“忠义”二字;他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三江口保驾”“义释黄忠”“刮骨疗毒”“败走麦城”等,被人们编成小说、戏曲、画册、电影⋯⋯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在关羽死后,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他因“忠义、仁勇”而受到历代封建帝王的崇封:宋封王,明封帝,清封帝君,历朝加尊号;儒家称圣,佛家称佛,道家尊为天尊,三教皈依。褒封不尽,庙祀无垠。他名扬海内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之一,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关公崇拜”的祭祀活动在华人圈内也一直延续至今,深刻影响并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人们称颂:“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明清时期,关帝庙遍及全国城镇乡村,可谓“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各地保存至今的关帝庙仍数以千记,是我国数量最多和最受世人崇仰的庙宇。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是关羽的出生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关帝庙中,解州关帝祖庙的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常平关帝祖祠(家庙)的建筑原址据传为关羽故宅,后改为祭祀祠庙并经过历年扩建修葺逐渐形成今天规模。“关圣文化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也主要由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家庙)两组建筑群构成。

前朝后寝以宅为庙

解州关帝祖庙位于解州镇以西,距离运城市盐湖区20千米,共占地约21.8公顷;常平关帝祖祠位于解州镇以东8千米的常平村,占地约1.9公顷。“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3.7公顷。

解州关帝祖庙的建置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南部为结义园,北部为主庙区域。

南部结义园创建于明万历年间,仿照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涿郡桃园结义时的意境而设计建造,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北方园林式建筑。园内由君子亭、结义亭、牌坊、假山等建筑组成。其中,结义亭为园内主体建筑。

北部主庙区域又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庙堂,后院为寝宫,平面形制保持着我国商周以来“前朝后寝”的宫廷式格局。庙区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16.5 米。庙宇平面并列三条轴线,中轴线上为主庙,两侧分置东、西两宫。主庙祀典关圣,东、西宫原为道院、客堂和道侣居所,现西部为关帝庙文管所办公所用,东部为遗址展示区。

位于庙堂区域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至北依次为端门、雉门、戏台、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崇宁殿七座建筑。端门前为一座琉璃影壁,两侧辅以木牌坊、石牌坊、钟鼓楼、文经门、武纬门、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钟亭、碑亭、官厅、官库等建筑近200间,四周有回廊围护。

崇宁殿以北为寝宫,原有规模较为完整,前有娘娘殿(即关夫人殿),左右为圣嗣殿(即关平、关兴夫妇殿),后部中轴线上有“气肃千秋”坊和春秋楼,两侧有刀楼、印楼对称。1947年,娘娘殿和两座圣嗣殿毁于战火,迄今未修复,仅留后部“气肃千秋”坊和三座楼阁。春秋楼是庙内最北端的一座主体建筑,高大雄浑,结构独特,为祀奉关羽夜读《春秋》的楼阁。

常平关帝祖祠是以宅为庙,逐步演变而来的。相传这里原是关氏家族的故宅,关羽从出生到避祸出逃前一直生活于此。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帝祖祠被地震损毁后,知州徐柞主持大修,形成今天坐北向南、塔居庙前的格局。

关帝祖祠南北长203米,东西宽82米。总体布局略仿解州关帝祖庙“前朝后寝”规制,只是面积大为缩小。主殿位于祠宇中心,两侧廊屋对称,形成环绕围护的平面格局。寝宫位于建筑群北部且自成院落,娘娘殿居中,关平、关兴殿分列两侧,圣祖殿则位于祠内最北部。

除了建筑群外,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内还存有大量价值极高的塑像、匾额、题词等。

“忠义”内核的关圣文化

“关公信仰”、“关圣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纵观关羽逝后成圣的过程,与封建帝王的极力推崇以及关羽在民间“忠义”、“仁勇”的英雄形象密不可分。封建统治者充分利用了关羽“忠义”、“仁勇”精神在民间的凝聚力,使得统治阶层的统治需求、士大夫阶层的道德理想以及社会民众普遍追求的伦理观念得到了统一。这一千多年来,“关公信仰”与“关圣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发展与传播也越来越广泛。“关公信仰”与“关圣文化”影响了东亚、东南亚数个国家的民间信仰体系,同时也是海外华人华侨最崇拜信奉的人,成为中华民族信仰体系中独一无二的特殊信仰和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关帝庙也因此遍布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关羽出生地的“关圣文化建筑群”,以全世界最完整、最宏大的关帝庙建筑群体系和历代帝王加封、拜谒、朝圣的历史,成为所有关庙中的最重要的“祖庙”和“祖祠”。“祖庙”和“祖祠”这两组建筑群也共同构成了诠释关公精神、表达关公信仰形成发展过程的最完整体系:祖庙强调关公作为“臣”与“圣”的“忠、义、信、勇”精神,祖祠则更多的体现着关公“忠、义、仁、孝”。解州关帝祖庙与常平关帝祖祠这两组规模宏大、形制清晰的物质遗存以及其兴建与不断扩建的历史也见证了“关公信仰”、“关圣文化”的成熟与鼎盛以及它在海内外华人圈内巨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解州关帝祖庙包含结义园、庙堂、寝宫等完整建制,祖庙建筑群融合了宗教建筑功能与帝王宫殿规格,是全世界众多关帝庙中的最典型实例;常平关帝祖祠包含祖宅塔、寝宫、圣祖殿等建筑的独特布局形制,是世界众多关帝庙中的最完整实例。作为中国关帝庙建筑群形制的杰出范例,解州关帝祖庙与常平关帝祖祠共同构成的体系,完整清晰地见证了从平民对英雄人物的祭拜逐渐上升成国家的重要祭祀过程,同时,也在其整体布局、建筑形制、艺术雕刻、匾额题词、景观环境等方面,成为展现“关公信仰”、“关圣文化”最完整、最典型的场所和杰出范例。

直至今日,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每年仍在进行的盛大的关公祭祀活动,其规格之高、人数之众、影响之远亦充分说明了这两组建筑群在“关公信仰”、“关圣文化”中的重要位置,这里见证了关公信仰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民族性以及独创性。同时,关羽曲折的经历和特殊的历史地位,也受到中国文学艺术作品的青睐。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使得“关公信仰”、“关圣文化”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关圣文化建筑群地理位置图

关羽擒将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解州关帝祖庙布局示意图

在山西省运城市解州,坐落着一片雄伟的建筑群,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无数华人前来。这就是被称为“关圣文化建筑群”的解州关帝祖庙与常平关帝祖祠(家庙)。

骁锐过人备受崇祀

武圣关羽,这是一位在中华文明圈耳熟能详的名字。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州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一生,叱咤风云。他追随刘备,转战南北,戎马一生,始终不改“忠义”二字;他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三江口保驾”“义释黄忠”“刮骨疗毒”“败走麦城”等,被人们编成小说、戏曲、画册、电影⋯⋯广为流传,脍炙人口。

在关羽死后,从南北朝开始,直到清朝末年,他因“忠义、仁勇”而受到历代封建帝王的崇封:宋封王,明封帝,清封帝君,历朝加尊号;儒家称圣,佛家称佛,道家尊为天尊,三教皈依。褒封不尽,庙祀无垠。他名扬海内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之一,与孔夫子齐名,并称“文武二圣”。“关公崇拜”的祭祀活动在华人圈内也一直延续至今,深刻影响并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人们称颂:“先武穆而神,大宋千古、大汉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明清时期,关帝庙遍及全国城镇乡村,可谓“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各地保存至今的关帝庙仍数以千记,是我国数量最多和最受世人崇仰的庙宇。

山西省运城市解州是关羽的出生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关帝庙中,解州关帝祖庙的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常平关帝祖祠(家庙)的建筑原址据传为关羽故宅,后改为祭祀祠庙并经过历年扩建修葺逐渐形成今天规模。“关圣文化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也主要由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家庙)两组建筑群构成。

前朝后寝以宅为庙

解州关帝祖庙位于解州镇以西,距离运城市盐湖区20千米,共占地约21.8公顷;常平关帝祖祠位于解州镇以东8千米的常平村,占地约1.9公顷。“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3.7公顷。

解州关帝祖庙的建置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南部为结义园,北部为主庙区域。

南部结义园创建于明万历年间,仿照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涿郡桃园结义时的意境而设计建造,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北方园林式建筑。园内由君子亭、结义亭、牌坊、假山等建筑组成。其中,结义亭为园内主体建筑。

北部主庙区域又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庙堂,后院为寝宫,平面形制保持着我国商周以来“前朝后寝”的宫廷式格局。庙区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16.5 米。庙宇平面并列三条轴线,中轴线上为主庙,两侧分置东、西两宫。主庙祀典关圣,东、西宫原为道院、客堂和道侣居所,现西部为关帝庙文管所办公所用,东部为遗址展示区。

位于庙堂区域中轴线上的建筑,自南至北依次为端门、雉门、戏台、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崇宁殿七座建筑。端门前为一座琉璃影壁,两侧辅以木牌坊、石牌坊、钟鼓楼、文经门、武纬门、精忠贯日坊、大义参天坊、钟亭、碑亭、官厅、官库等建筑近200间,四周有回廊围护。

崇宁殿以北为寝宫,原有规模较为完整,前有娘娘殿(即关夫人殿),左右为圣嗣殿(即关平、关兴夫妇殿),后部中轴线上有“气肃千秋”坊和春秋楼,两侧有刀楼、印楼对称。1947年,娘娘殿和两座圣嗣殿毁于战火,迄今未修复,仅留后部“气肃千秋”坊和三座楼阁。春秋楼是庙内最北端的一座主体建筑,高大雄浑,结构独特,为祀奉关羽夜读《春秋》的楼阁。

常平关帝祖祠是以宅为庙,逐步演变而来的。相传这里原是关氏家族的故宅,关羽从出生到避祸出逃前一直生活于此。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关帝祖祠被地震损毁后,知州徐柞主持大修,形成今天坐北向南、塔居庙前的格局。

关帝祖祠南北长203米,东西宽82米。总体布局略仿解州关帝祖庙“前朝后寝”规制,只是面积大为缩小。主殿位于祠宇中心,两侧廊屋对称,形成环绕围护的平面格局。寝宫位于建筑群北部且自成院落,娘娘殿居中,关平、关兴殿分列两侧,圣祖殿则位于祠内最北部。

除了建筑群外,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内还存有大量价值极高的塑像、匾额、题词等。

“忠义”内核的关圣文化

“关公信仰”、“关圣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纵观关羽逝后成圣的过程,与封建帝王的极力推崇以及关羽在民间“忠义”、“仁勇”的英雄形象密不可分。封建统治者充分利用了关羽“忠义”、“仁勇”精神在民间的凝聚力,使得统治阶层的统治需求、士大夫阶层的道德理想以及社会民众普遍追求的伦理观念得到了统一。这一千多年来,“关公信仰”与“关圣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发展与传播也越来越广泛。“关公信仰”与“关圣文化”影响了东亚、东南亚数个国家的民间信仰体系,同时也是海外华人华侨最崇拜信奉的人,成为中华民族信仰体系中独一无二的特殊信仰和一种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关帝庙也因此遍布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关羽出生地的“关圣文化建筑群”,以全世界最完整、最宏大的关帝庙建筑群体系和历代帝王加封、拜谒、朝圣的历史,成为所有关庙中的最重要的“祖庙”和“祖祠”。“祖庙”和“祖祠”这两组建筑群也共同构成了诠释关公精神、表达关公信仰形成发展过程的最完整体系:祖庙强调关公作为“臣”与“圣”的“忠、义、信、勇”精神,祖祠则更多的体现着关公“忠、义、仁、孝”。解州关帝祖庙与常平关帝祖祠这两组规模宏大、形制清晰的物质遗存以及其兴建与不断扩建的历史也见证了“关公信仰”、“关圣文化”的成熟与鼎盛以及它在海内外华人圈内巨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解州关帝祖庙包含结义园、庙堂、寝宫等完整建制,祖庙建筑群融合了宗教建筑功能与帝王宫殿规格,是全世界众多关帝庙中的最典型实例;常平关帝祖祠包含祖宅塔、寝宫、圣祖殿等建筑的独特布局形制,是世界众多关帝庙中的最完整实例。作为中国关帝庙建筑群形制的杰出范例,解州关帝祖庙与常平关帝祖祠共同构成的体系,完整清晰地见证了从平民对英雄人物的祭拜逐渐上升成国家的重要祭祀过程,同时,也在其整体布局、建筑形制、艺术雕刻、匾额题词、景观环境等方面,成为展现“关公信仰”、“关圣文化”最完整、最典型的场所和杰出范例。

直至今日,解州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每年仍在进行的盛大的关公祭祀活动,其规格之高、人数之众、影响之远亦充分说明了这两组建筑群在“关公信仰”、“关圣文化”中的重要位置,这里见证了关公信仰所蕴含的文化特质、民族性以及独创性。同时,关羽曲折的经历和特殊的历史地位,也受到中国文学艺术作品的青睐。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及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使得“关公信仰”、“关圣文化”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解州关帝祖庙鸟瞰图

常平关帝家庙鸟瞰图

推荐访问: 武庙 建筑群 之冠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