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虚拟工资管理在电子实训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虚拟工资管理在电子实训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时间:2022-03-30 08:09:21 浏览次数:

摘要:考虑高职学生储备知识少,愿意动手实践的特征,在电子实训过程中结合虚拟工资管理的方式,依据电子行业热门的课题制定实训项目,将每个实训项目的实现转换为产品的生产过程,将实训车间按工厂生产模式进行管理,建立包括车间主任、工艺员、技术员等的临时管理小组。通过虚拟工资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电子实训期间不仅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虚拟工资管理;电子实训

作者简介:李道霖(1968-),男,湖北天门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电力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高晓(1985-),女,山东淄博人,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电力工程系,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D2010096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1-0134-02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真实地体验就业环境是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具体实践。随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学方式的理念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逐渐“沉淀”下来,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电子实训教学的管理方式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进行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是必要的,根据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电子实训课程中采用虚拟工资管理方式是一种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就业要求分析

2008年江苏高校毕业生首批就业情况,指出在总体看好的情况下,个别学校毕业生严重滞销。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院校办学机制不灵活,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而有的大企业明确表示:“我们公司现在不招毕业生,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敬业精神不够。”2008年12月,在湖北省教委组织召开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讨会上,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首席项目主任黄德辉教授在大会的专题报告中,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工作态度的问题,指出衡量毕业学生的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知识、技能、态度,他认为,学生素质的好坏,最重要的首先是学生的工作态度,缺乏职业意识,没有好的工作态度,就是有能力有知识,这样的学生也是不会受到企业欢迎的。赵志群指出:“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要想让企业对教育质量满意,职业院校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其前提是在校期间系统化地完成过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普遍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走出学校找一份好的工作不是问题。实际上则不尽然。如何全面培养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在职业意识、工作态度、工作流程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其能够具备最基本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良好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这是高职教育普遍面对的问题。

二、电子实训课程“虚拟工资”管理模式的改革实践

电子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在电子类专业的课程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基本知识,然后学生在实训室完成作品的制作,这样导致了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学习还是实训练习上都缺乏实践基础。“虚拟工资”管理模式则克服了传统实训管理模式的弊端,是一种新型的适合职业教育的实训管理模式。

1.“虚拟工资”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含义

“虚拟工资”管理就是把实训车间按工厂生产模式进行管理,把车间实训的学生转换为工厂的员工,实训的课题转换为产品生产,实训的成绩用虚拟工资的形式支付给学生,使学生有一种置身于现实工厂上班的感觉;在管理方法上,按照工厂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生产管理,进行签到考勤,实训的课题按照产品的质量指标进行评定,给出等级和虚拟工资,由此激发学生自觉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2.“虚拟工资”管理方式的具体实施

学生进入车间后,除进行实训基本操作教育外,还增加实际车间管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工厂生产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特别强调,从学生进入实训车间开始,每一个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而应是这个车间的一个员工,用工厂对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学生—员工”的角色转换。

通过一个简单易行的项目对学生进行测试,选定车间主任、工艺员、技术员、安全员以及若干小组长,组成一个临时的车间管理小组。电子实训指导教师与管理小组共同确立明确各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如奖惩制度)和管理文件。通过对周边电子单位的调研,确立与单位需求相关的实训项目,把每一个操作训练都当作产品生产来进行,严格按照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来生产产品,车间主任、技术员、工艺员作为临时管理人员可不参与产品的生产,着重于如何提高质量与合格产品数量,确保车间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合格产品。

假定出色完成电子实训的学生可以得到1000点的虚拟工资,可将整个项目分为5个子课题,根据每个子课题其自身的重要性分配虚拟工资,每完成一个产品可以得到的虚拟工资便由该产品的工艺和功能以及产品报告决定,这一部分由临时管理小组中的工艺员、技术员以及车间主任确定。实训指导教师抽查部分产品进行分析讲解。最后,选择综合性较强的项目进行综合考评,综合考评中除了要考察学生的工艺、功能、产品报告外,还要结合学生的考勤,给出综合考评的虚拟工资。每位学生最终得到的虚拟工资是每个子课题、综合项目以及奖惩工资的总和。按照虚拟工资管理办法,我们在实训班级进入实训车间后,就根据实际车间的管理模式,指定了一个同学为安全员,要求他除完成产品生产外,还要对车间的安全负责。还要求他不定期的对实训场地进行巡视、检查,课间或课前可向同学们通报有关安全的信息、注意事项等,一旦他发现并成功排除了安全隐患,要给予一定的工资奖励,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事故,同样,要扣除他一定的工资。

在这种模式下,指导老师的部分工作实际上移交给了参与管理的学生,老师可以把重点放在课题的讲授和操作指导上。当然,由于参与管理的学生在管理上缺乏经验,指导老师不进行认真的引导帮助,很有可能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参与管理学生的引导、帮助,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来促使大家按照工艺质量要求进行操作生产,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务。对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产品生产不能达标的,对管理人员同样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虚拟工资”管理方式效果分析

“虚拟工资”管理方式是电子实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把过去实训课程的综合考评用虚拟工资的形式体现出来,一方面它反映了学生实训阶段的操作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实训学生在虚拟工厂模式下自身能力和价值水平。每个员工生产的产品获得的工资总额加上奖惩工资,就是实训期间的总工资,由此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对自己收益的直接影响,并在实训过程中不断的调整、修正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学习、工作态度,让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

考勤管理是现代企业对员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企业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考勤的形式有很多,如签到考勤,指纹考勤。根据学校实训的条件,模拟工厂签到的形式进行考勤管理,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企业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我们结合虚拟工资管理方式强化了签到管理,学生的考勤以签到为准,没有签到或没有按时签到或别人代签的,在虚拟工资中要作相应的罚款处理,这样实现学生自觉签到。到了规定时间,指导老师把没有签到的学生作上标记,实训结束时,对仍没有签到的学生划线标示,使得每次考勤清清楚楚,大大强化了考勤效果,使同学们特别是那些平时常逃课的学生,也感到有压力,整体的实训出勤率提高很多,新班的出勤率将近达100%。

安全员的设立,不仅起到了预期的安全警示效果,同时,大大提高了全体同学操作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降低了安全隐患,使得我们本学期安全事故仍然保持零的记录。

虚拟工资管理办法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虚拟工厂生产的场景,学生实训课题转换为虚拟工厂生产的产品,按照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对产品生产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车间技术员负责车间产品的技术问题,给其他员工进行指导答疑,车间工艺员负责产品的工艺质量,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不正确的操作,及时制止,以确保产品合格。车间主任要对产品合格率负总责,不断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大家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临时管理小组发挥很大的作用,同学担心工艺扣工资,产品完成后主动拿给工艺员检查,发现不合要求的地方,及时改进。学生操作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激励,同学们的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也得到很大提高。

虚拟工资管理用于电子实训教学管理还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实施中尚有一些问题有待于逐步改进和完善。虚拟工资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是要在学生实训的车间建立一个模拟的工厂场景,给学生制造一个置身工厂加工生产的氛围。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这种虚拟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指导老师加强和生产厂家的联系沟通,引进更多的生产技术,使学生在电子实训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生产经验。

四、结语

在实训教学中引入“虚拟工资”管理模式,是对实训教学管理办法有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这种措施拉近了实训车间与工厂的距离,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学生通过实训提前感受到真实车间生产的氛围,在培养他们专业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安全意识,促进了他们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恰好这正是我国职业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教学有效性策略探微[J].教育视野,2009,20(10).

[2]卢艳红.在教学中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J].教育平台,2010,(7).

[3]韦禄民.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教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J].职业与教育,2009,(23):126.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闫孝姮,朱凤龙.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常见问题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1):157–159.

[6]邵鸿翔,李广宏.电工电子实训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9(4):88–93.

[7]周谟彦.在高职电子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7):49–50.

责任编辑:麻剑飞)

推荐访问: 工资管理 实训 探索 改革 虚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