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疗卫生事业和谐发展

时间:2022-03-28 09:48:20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医疗卫生事业要符合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就必须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力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自主创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为了适应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样,医疗卫生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也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的要求,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看到有利形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问题。例如,我国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并存,医疗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院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有待提高,医患关系之间存在不和谐因素,这些都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医疗卫生事业若要达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内涵建设,解决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一、加强学科体系建设,认清弊端、明确责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就是要我们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责任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多年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直存在着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医药不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不分等问题,是滋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诸多问题的体制性弊端所在,这些弊端不彻底革除,政府的有限投入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体制上彻底改革,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才能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比较满意的服务。首先,要完善和建设覆盖城乡的“四大体系”;其次,是构建合理医疗教育和人才流动体制;三是构建合理的医院层次及体制制度;四是构建医疗补贴、保险和社会救助相协调的保障制度:五是构建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疫情预警制度:六是构建医疗多元化市场,提倡全民“健康消费”理念。除此之外,还要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这些既全面又具体的规划和要求,不仅要照顾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更要考虑到城镇低收入家庭和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日常食品药品安全、生活卫生、身体保健等需要。

二、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医疗卫生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应表现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谐医患关系等几方面。做好这几点,归根结底是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到医疗卫生事业,最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医患的共同敌人是疾病,医患之间必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这既是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患者的根本利益。如果医患关系紧张、医师执业环境恶化,怕担风险,不愿探索,不敢创新,不仅严重阻碍医学科学发展,也会直接损害群众的利益。因此,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特别是各医院要不断探索解决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当然也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执业条件和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整顿和改善医疗执业环境,完善医疗服务机制。第一,要坚持以患者利益为先,大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第二,及时救治急诊抢救患者,研究解决医疗机构紧急救治发生的医疗费用补偿问题。第三,规范医疗事故鉴定,修订赔偿标准,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第四,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有效化解医疗纠纷。第五,加强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医院”建设。

其次,大力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第一,严格执行处方点评制度,规范处方行为。第二,继续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各项要求。第三,加强临床药师管理。第四,加强药品的临床监控。

再次,落实降低医药费用的各项措施。第一,要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第二,严格控制、规范使用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费用控制工作

最后,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工作,营造关爱患者的氛围。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加强自身修养,视病人为亲人,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热心接待患者,主动关心、帮助、体贴患者,耐心安慰患者。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的沟通,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提高从业医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精湛的医术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技术保障,作为医务人员要不断

地刻苦学习医疗技术,面对临床上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认真钻研,虚心请教,合力攻关,并积极探索新的技术领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把为病人解除痛苦视为终生最高追求,真正做到把心放在患者上,把患者放在心上。医务人员不仅应具有高深的医学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能,而且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承载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要高度重视医务人员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中,体现医疗事业单位的文化品位及公众形象。此外,还要注重引进人才。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有了高素质的医学和管理人才,医疗卫生事业就有了快速发展的保证。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不能盲目进行,要根据各机构人员构成与分布、专科特点与需求、机构现状与发展目标等进行综合分析,要有适应本机构的独特的人才策略,必须从地区、单位的实际出发,营造和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努力建设社会和谐发展与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文环境”。最后,医务工作者还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克服畏难和松懈情绪,坚定工作信心。第二,注重工作实效,解决突出问题。第三,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整改责任。第四,探讨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院管理制度。第五,重视新闻宣传,引导舆论导向,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第六,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采用适宜的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总之,医务人员要立足自身岗位,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和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做贡献,为“又好又快”地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做贡献。

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具体讲就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走协调、和谐、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按照“理念再深化、管理再加强、质量再提高、服务再创新”的思路,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目的就是更好地推动医疗质量、诊疗技术、医德医风、医院管理、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不断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才能更好更全面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推荐访问: 科学发展观 和谐发展 卫生事业 指导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