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角色初探

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教师角色初探

时间:2022-03-16 10:17:07 浏览次数:

摘要:研究性学习在普通教育领域已成燎原之势。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和课改实验却未成气候。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其重要性在高职教学中势必凸显。本研究以高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出发点,从角色定位的角度探索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语文教学;教师角色

Abstract:Research studying in ordinary education has become very broad.however,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tor, the study of theories research and change the course without great. research study as an independent, cooperation and to explore ways of learning, its importance to the professorship teaching. this study will show the high vocational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s a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angle of the role orientation for language teachers make students learn to direct research of the general principl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oblems and

Key wotds:Research study;Professorship of language teaching;Teacher role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0)10-0163-11

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既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次突破,又是一次真正的学习革命和解放。它可以是一种课程形式,也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本文探讨的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进高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认识与实践。

高职院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对习惯于传统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新课题。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困惑、问题、偏差甚至失误。

1、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教育的现实不过是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层层累积的产物。由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师生关系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因此有了不同的类型。回顾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教学,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是权威,所谓“君子之学,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尽力,命之曰背;说义不称师,命之曰叛。背叛之人,贤主弗内之朝,君子不与交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灌输、轻思考,重结论、轻过程,注重对知识结论性的给予,忽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发现过程,注重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渗透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积累和能力形成上,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2]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怀。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师生关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那样,“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3]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从表面上看,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在学生心目中的绝对权威地位发生动摇。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对教师的作用有明确的规定,“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由此说来,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

有人说,研究性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笔者理解,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点。

首先,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教师失去了对书本、对大纲的依托。教师将遇到许多自己从来没有思考过,甚至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问题,以往的优越感逐步失去。笔者的一位同事曾经感慨地说:“过去我做教师,对于教什么,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不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起码也有百分之九十,但现在对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心里没底,连百分之十的把握都不敢说。”知识半衰期和知识增量的加速,必然使教师面临着知识的深度、广度、新颖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挑战。

其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了选择教师的权利。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全年级甚至全学校选择自己的课题指导老师。教师则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那些知识结构合理、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科学,对研究性学习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准备的教师、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受到学生的欢迎。而那些年龄较大、知识结构陈旧且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充分的教师则受到学生的冷落。优胜劣汰的现实给教师带来了空前的职业危机感。

此外,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分属不同的专业,独立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基本不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发生业务上的交往。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围绕研究课题,教师指导的内容可能涉及到多种学科、各个方面,对绝大部分教师来说,几乎不可能独自一人完成所有的课题指导工作。从而要求教师转变工作方式,与其他同事建立协作关系,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合作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在教育学生学会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学会合作。这是教师所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为迎接研究性学习的挑战,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包括教育观念、学生观念,更新知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相近学科与本学科的联系、社会生活知识、关注当代科学的最新发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及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地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新的知识资源。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活动,更广泛的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4]

显而易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支持。只是对教师的这种"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的角色内涵提出了和传统教师角色不一致的要求。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等方面。教师主导非主办,教师指导非指令,教师引导非代行。所谓“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学生原有学习方式的惯性对研究性学习的阻碍

传统的教学以学科为本位。课堂教学的资源是按照逻辑递进关系,理性地构筑起来的知识体系。讲授、理解、掌握、运用所谓的知识点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分析、综合、思维、记忆等认知性过程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活动要素。学生个体成长的心理体验以及个性发展的空间在“掌握学科系统知识”的名义下被极大的压缩乃至排斥。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上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另类”遭到有意无意的漠视。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能,让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现在也标准化了,‘草坪’变成‘草地’不行,"同心协力‘变成’齐心协力‘不成’,搞成新八股,形而上学,谨小慎微,专会挑毛病。”[5]本为人的发展而开设的语文课,转而成了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的桎梏。

推荐访问: 初探 高职 研究性学习 语文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