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基于SPC人才能力模型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基于SPC人才能力模型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讨

时间:2022-03-05 08:24:01 浏览次数:

zoޛ)j馔
bͫbs*'jPyb+rR</n@5Nue^M|N?纲要(2010-2020年)》,响应国务院下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具体措施,也必将促进各高校更好地迎接专业审核性评估。

成都理工大学与时俱进,秉持“三提一塑”的教育教学理念,拟定了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提出了学校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三步走”总体发展战略。物流管理专业必须聚焦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结合新时期的特征,认真思考时代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牢记高等教育的初心,以持续改善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抓手,积极探索,以学科一专业一课程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为核心,嵌入并丰富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生态系统,培养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形成鲜明的自我办学特色。

2SPC人才能力模型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人才(成才)的概念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人才(成才)具有社会性(socialization),人才的标准由社会制定,人才的认定和评价必须由社会决定,人才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要成才必先成人,做事先做人,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是社会生存的基础。人才应该具有使用价值(Professional),是有用之材,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人才应该具有发展潜质(creativity),也就是成长性,伤仲永的故事世人皆知,只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人才(成才)内涵属性与核心能力要求如图l所示。素质只有在能力提升的过程中通过逐渐养成而得到强化。SPC人才能力模型的实质与学校“三提一塑”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从教育的初心来看就是要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交流协作的能力,塑造优秀的自己。

人才的三个属性要素构成了人才整体概念及人才内涵有机的整体,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载体,以实验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为手段,强化核心能力训练,并以能力训练过程达成素质的养成。具体而言,物流管理专业拟以模拟仿真为重要手段,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施低年级学习小组导师、高年级分类个性化培养的模式,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重视学生管理学、经济学、数学与运筹学宽口径基础理论的掌握,重视学生对现代物流供应链核心内涵的掌握和前沿趋势的把握,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类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进行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路

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根据人才内涵的理解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需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核心能力的培养。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需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重点注意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如图2),并注意二者之间的衔接,具体考虑如下:

3.1理论知识结构的构建

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目标必须与中职侧重业务操作、高职强调理论够用的定位相区分,课程设置要在强化管理学、经济学、数学与运筹学宽口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侧重于为物流供应链系统分析、方案设计与运营能力的培养服务。

(1)体现物流环节与业务功能主线。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刻掌握物流原理、物流关键环节和核心功能。培养方案中物流学、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技术与设施设备等课程的内容都应纳入其中。

(2)体现供应链视角。现代企业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以此达到链上企业的高效率并实现共赢。涉及商流的市场营销、法律和客户管理,涉及信息流的ERP企业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技术,涉及资金流的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价等物流专业的学生都应有相应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必须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培养四流集成共赢的理念。当然学生可以在最终毕业论文方向上有所侧重,以便深入钻研,拥有某方面的专长。

(3)体现系统思维。供应链实质上是从供需关系的上下游集成角度的一个系统。这里的系统更加广泛,物流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看成一个系统,只不过是系统大小的问题。培养系统思维,强化系统观念,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系统仿真、物流沙盘等课程应包含在专业课程体系中。

(4)体现国际化视野。目前的世界是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采购。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懂国际物流。教学组织上可以开设双语课程,强化国际化的语言工具和进一步拓宽国际化视野。

3.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能力是训练出来的。在强调物流管理专业的能力导向时必须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精心构建。培养方案是大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具有强制性。针对单门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可以设置比较专项的实验,训练专门的专业技能,助力能力提升。在培养方案中根据学校属于理工科学校的实际,以学期为单位,在学期课程群的依托下,集中安排二至三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增强学生专业感性认知的社会调查与认知实习,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的采购与供应链实习、仓储与运输实习、物流系统课程设计,以及综合性非常强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等,这些是课内的安排。为了调动学生通过课外学术(创新)活动训练能力的积极性,我校在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学术(创新)活动学分,并制定了学术(创新)活动卡引导和认定学生参与相应活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3所示。

学术(创新)活动项目包括参加系列(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发明创造、创业、考研及出国深造、学科论文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职业资格认证等。

3.3能力导向的理实一体化

能力是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出来的。能力的训练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有一些课程聚焦到特定的能力培养,为能力培养提供知识支撑和理论提升。我校关于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及实施如何促进核心能力培养。见表1。表1物流专业培养体系及实施对核心能力的影响

4条件建设与过程优化

4.1实践条件建设思路

以能力训练为导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有相应的实训条件。这里仅考虑校内实训条件的构成。实践条件的建设应该避免碎片化的设施设备的拼凑,必须在专业理论内核的分析和实训体系分析的基础上,以虚拟物流企业运营环境为载体,以教、学、做、考一体化为手段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一体化教学管理平台,全面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我校在选择软件设备时抓住物流的核心业务以及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专业实训中的关键地位,强化决策及仿真,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如图4所示)。

4.2专业过程优化

借鉴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需以学生学习和能力提升为中心,聚焦于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持续改进,进行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强化内涵。人才培养方案仅仅是个框架,课程使得人才培养理念落地,是专业的关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注意深刻分析专业人才需求,培养方案要保持专业主干课程的稳定性,专业系部重点抓好示范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全方位建设(从围绕培养理念的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等),带动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建设。

持续教改,与时俱进。配合学校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已经经过了三轮大的修订,在保持主干课程相对稳定的同时吸收专业发展新趋势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将随着时代发展继续完善。另一方面,我校盯紧教育观念和技术手段的新发展,以教改项目为抓手致力于先进理念的吸收,致力于课程全方位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更新。

预留灵活性,保持前沿性。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必须保证学生就读期间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技能。除了在专业课程中要求教师在大纲中保留课程所涉及知识技能的前沿进展,我校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专门开设了两门课,以便学生系统了解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和物流理论研究领域的新进展:物流案例分析与方案设计课程重点关注物流行业新实践,物流供应链管理前沿课程拟以专题的形式关注物流供应链理论研究的前沿。

坚持开放办学,拓宽国际视野。我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想,每年都会专门或利用外出开会等可能的机会深入兄弟院校相关专业学习取经,经常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同时邀请国内外兄弟院校或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或领导到校给学生做讲座,探讨深入合作的可能。同时以课程为载体,探讨双语教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科研与专业特色建设。我校是具有以资源环境优势的大学,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点的建设以资源环境为特色。物流管理专业融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点的建设中,聚焦资源环境领域中的物流供应链问题以及资源环境约束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影响。专业教学案例选择和问题探讨也多以资源环境领域为来源,以此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结语

成都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们在人才内涵與能力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理实一体化体系设计,专业建设条件建设和持续改进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其效果还有待继续观察。我们将以学校聚焦“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以迎接专业审核性评估为契机,不忘初心,建设一个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更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推荐访问: 物流管理 模型 探讨 能力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