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无忧公文网 >范文大全 > 征文 > 栖凤湖水域环境现状及对策

栖凤湖水域环境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5-19 12:55:03 浏览次数:

【摘 要】简要阐述了栖凤湖水域环境现状、发生变化原因、对渔业生产和旅游产业建设的影响及其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栖凤湖;水域环境;现状;对策

1.栖凤湖概况

栖凤湖位于湘西州古丈县罗依溪镇。属凤滩水库蓄水而形成的的库叉,叉内水域面积4800亩。2001年以前,栖凤湖与凤滩水库大水体为同一水体,湖内水质清新,叉内岸线蜿蜒曲折,形成许多小岛,沿岸草木繁茂,景色优美。开发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由于凤滩水库的关闸蓄水,将大量的田地淹没,当地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了失去田土的库区移民。为了解决移民的生活出路问题,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水产技术部门于1980年开始在栖凤湖内进行了网箱养鱼试验生产并获得成功,此后,网箱养鱼成为凤滩库区移民的一条主要的谋生之路。栖凤湖也成为了我县移民的主要养殖水域。由于栖凤湖水位随凤滩水库水位的变化而消涨,水位不稳定限制了湖内网箱养殖规模的发展。2001年,我县将栖凤湖列为风景名胜区重点建设,为了将消涨不定的湖水稳定下来,本着水位稳定即有利于水上旅游业开发,又有利于移民的网箱养鱼生产的基本思路。规划、论证和筹建栖凤大坝工程,并于2004年竣工蓄水,形成了现在的水位稳定的栖凤湖。

2.栖凤湖水域生态环境现状

栖凤湖自凤滩水库蓄水至今已有三十年,其水域生态环境也伴随着凤滩水库大水面环境状况而变迁。凤滩水库属于大型发电型水库,水域面积达7万多亩,且整个水域是不断流动的活水,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和缓冲能力。栖凤大坝修建之前和建成初期,栖凤湖水域环境状况相当良好,湖水清新爽目,鱼、虾、蟹、贝、水草及浮游生物种类繁多,沿岸植被丰富,可谓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栖凤大坝建成蓄水后,栖凤湖与外面的大水面隔离开来而成为独立的封闭水域环境,由于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积累,短短几年时间,栖凤湖水域生态环境迅速朝着极其不好的方向变化,状况令人担忧。具体表现:

2.1湖水顏色、底质和沿岸土壤发黑,味发臭

栖凤湖上游从枞树坪外河开始,直到且茶、打郎坳外河里等栖凤湖中部区域的水完全是黑褐色,即平常所说的“酱油”色。水体透明度不到30cm,中下部水域水色也是黑褐色,只是浓度稍淡,水体透明度也在50cm以下。手捧栖凤湖水可以闻到一股十分难闻的臭味。人站在岸边也能感觉到水中不正常的气味,使人感到不舒服。从上游的树栖柯开始,河床的岩石呈现深黑色。只要水位下降一点,便可清晰的看到湖岸底质亦呈深黑色,甚至沿岸和浅水区生长的植物和水草都带黑色。湖内网箱框架和网片上附着一层深黑色的油状物,粘在手上用肥皂都难以洗掉。

2.2 “白色垃圾”遍浮水面,养鱼设施杂乱无章

栖凤湖水域从枞树坪外河直至湖内水面上和岸边上,随处可见废泡沫、塑料袋、塑料布、塑料食品包装袋、快餐饭盒、饮料甁、玻璃瓶、黑油膜等污物。给人一种很不卫生的印象和极不舒服的感觉。湖内网箱布置杂乱无章,横七竖八地随意摆放,框架上长满了杂草。十多处拦叉围拦网片参差不齐,拦网纲绳随意乱扯,木架抬网到处乱摆,抬网钢索横跨湖面,即不规范又不安全,这种状况不仅非常不利于渔业生产,而且对栖凤湖的形象和旅游产业开发更是一种损害。

2.3湖内网箱死鱼现象日益严重

栖凤湖内养鱼网箱从2005年开始发病率升高,出现以往少有的死鱼现象。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2005年5~6月间,湖内开始发生死鱼,鱼种和商品鱼大约有近1万斤,此后死鱼连年不断并逐年加重,2006年表现为全湖零星死鱼,根据调查统计,死鱼量约在3万斤左右。2007年开始表现为爆发性死鱼,当年7月,栖凤湖上游的且茶村4户养鱼户的几十口网箱同时发生大量死鱼,死鱼数万斤。2008年6月23至7月23日再次发生更大规模的爆发性死鱼事件,死鱼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死鱼范围从上游的且茶湖段开始直到栖凤湖的大半水域。死鱼不分品种和规格,青鱼、鳊鱼、斑点叉尾鮰、鲢鳙鱼等品种从鱼种到成鱼都发生死亡,经调查统,死鱼总量达70多吨,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0余万元。2010年2月14日亦即正月初一,栖凤湖大坝附近水域发生网箱突发性大规模死鱼,叉尾鮰养殖大户彭卡特96口精养网箱的叉尾鮰死亡85%以上,死鱼近20多吨,附近的其他养殖户也发生大量死鱼。当年7月19日,上游的且茶等村再次报告死鱼灾情,该次死鱼时间又长达一个多月之久。死鱼范围横扫大半个栖凤湖。死鱼数十吨。2011年1月18日,死鱼魔咒再次降临,栖凤湖大坝附近的马路溪水域又一次发生爆发性死鱼,数量75吨,直接经济损失为90余万元。连年发生的死鱼给渔业生产和养鱼移民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

2.4水产资源枯竭、灭绝和濒危物种增多

根据我县农业区划报告和畜牧水产志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栖凤湖及其上游流域的水产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资料显示共有鱼类73种,隶属于6目、12科、49属,其中鲤科鱼类共9亚科32属41种,鳅科鱼类5属8种,鮠科鱼类2属9种,脂科鱼类1属7种。虾蟹类水生动物有10多种,如中华米虾、沼虾、小龙虾、溪蟹、小河蟹等。水生植物多达30余种,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21种,浮游生物35种。目前,根据我县水产资源状况调查结果,栖凤湖水域现存鱼类有4目10科39种。已经灭绝的鱼类为2目2科34种,如鲤科中雅罗鱼亚科的鯮鱼、赤眼鳟,鲃亚科的中华倒刺鲃、白甲鱼,鮈亚科的鲖鱼、土鮕鱼、鳅科中的胡子鱼、裂腹鱼、胭脂科的胭脂鱼和鳗鲡科的鳗鲡等。在现存鱼类中,除常见的养殖品种和一些肉食性鱼类大约有25种,还有14种鱼属于濒危鱼种。如蒙古红鲌、银飘鱼、小口白甲鱼、异华鲮、岩原鲤、沙鳅、湘华鲮、马嘴鱼等及一些小型鱼类虽然现在还能看到,但是数量已经非常少了。水生植物现在尚存的约有十几种,半数以上的种类已绝迹。浮游生物种类虽未做祥细调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不少种类也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

3.栖凤湖水域环境状况恶化的原困

栖凤湖水域外环境状况在大坝关水后,短短几年时间就严重恶化。并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3.1栖凤大坝的设计缺陷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栖凤大坝关闸后,由于大坝没有清排淤和鱼类洄游通道,栖凤湖与凤滩水库大水面环境分割开,形成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水体交换的封闭水体,大大降低了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大量流入的有害物质因不能排出而在湖内沉积,随着残渣、杂质、淤泥沉量的不断扩大,导致底质成份结构复杂。在湖内进行理化和生物反应,大量消耗水体中溶解氧,湖水处于长期溶氧不足甚至底质形成“氧债”,从而加快湖内水质的恶变速度。同时,栖凤大坝截断了水生动物洄游通道,湖内物种得不到补充,成为湖内水产自然资源数量逐年递减的原因之一。

3.2生活、矿业污染物质的危害

栖凤湖的上游共有6个村寨和一个县城,湖沿岸有4村1 居委会和罗依溪镇政府。县城的环卫基础设施落后,没有污水处理设备,沿岸村寨几乎都没有垃圾围,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进古阳河,最终进入栖凤湖,生活垃圾也有相当一部分随着每一次雨水冲洗而进入栖凤湖。据调查,栖凤湖沿岸共有103处生活污水注入口,53户厕所直排进入栖凤湖。现代生活污水成份复杂,主要为含氮、磷、碳的有机废物和无机盐、酸等以及如洗发膏、洗涤精等物质都含有大量高分子化学物质,对水域环境的主要影响是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生活垃圾则可使水域表面漂浮物超标,对水体光照产生影响的同时,对人的感官产生不良感受。栖凤湖上游有3处矿业废水也直入栖凤湖,其中包括1处铜矿和2处锰、磷清洗矿。相关资料表明,铜矿废水呈碱性,并含有硫、铜的化合物,废水进入水体后,可使局部水体的PH值高达10以上,同时,对水生动植物具有直接的毒害作用。锰、磷洗矿水中主要成分为锰、磷,这两种成份含量均为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数据指标,张建明等对洞庭湖富营养化评价分析中把高锰酸盐(CODMn)浓度作为主要指标之一,富营养、重富营养和极度富营养三种水体的CODMn分别为13.33mg/L、19.4mg/L、28.25mg/L。由此可见,这些生活污水和矿业废水不仅直接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且产生大量的高分子有机物、无机盐、无机酸、碱、有毒气体、有害微生物以及有害金属等,它们在水体和底质土壤中积累,最终破坏水体及其底质环境。

3.3渔业生产的再污染

栖凤湖水位稳定后,从生产管理方面来说,有利于网箱养鱼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湖内网箱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以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生产项目为代表的投饵精养生产规模也迅速扩大,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大量的高蛋白质含量的精饲料和防治鱼病的药物,未被完全利用的饲料和鱼药进入水中,与鱼类粪便一起在水中分解,不仅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而且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以及含氮物质,造成对水体的第二次污染。有关资料表明,在投饵精养过程中,饲料中的80%的氮被鱼类摄食,其中只有25%的氮为养殖鱼类所利用,其余的则排入水中。崔莹等认为,网箱养鱼所投饲料中的氮只有1/5被鱼类利用,4/5的氮被排入水体中,同时认为渔用药物拌饲料投喂的散失率在70%以上。刘松岩等认为饲料中的氮只有27%∽28%被鱼类利用,其余直接进入环境,有23%积累于沉积物中,研究表明,根据被消化的食物,生产1公斤鱼类生物可产生162克有机物的粪便废物和30克营养盐废物,即饲料中的总氮和总磷中分别有51%和65%成为废物。杨绪兴等研究表明,养殖鲤鱼的总投饵量中有35.4%用于生长,有64.6%进入水体中。底质中有机物密集的效应之一就是其中的异养有机体耗氧增加,对沉积物进行分解,释放出的N、P刺激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王福表认为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包括生活垃圾排入、过剩饵料沉降、鱼类粪便沉积和其它污染物等4个部分,其中过剩饵料和鱼类粪便占总污染的85%。栖凤湖只有不到5000亩面积的水面,目前却有网箱4500口,112500平方米,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200~300亩水面才能放1 亩网箱。最多不能突破1%。栖凤湖内现有网箱数拆合面积为168.7亩,水面与网箱面积的比为4800:168.7=26.7:1,大大超出了水体的承受能力。渔业生产对栖凤湖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

3.4非法捕鱼加速水产资源枯竭

近年来,由于栖凤湖管理机制和工作措施上存在严重漏洞,湖内非法捕鱼现象十分严重,据当地渔民反映,栖凤湖非法电捕鱼和抬网捕鱼非常严重,据统计,湖内共有木架抬网20多部,钢索抬网10多部,网片面积从几十平米到千多平方米不等,网目尺寸远小于《湖南省渔业条例》规定的标准,大多属纱网,作业方式为夜间灯光诱捕,捕获量大得惊人,一网可达几百上千斤,90%以上是小鱼。同时,栖凤湖的电捕鱼十分猖獗,每晚至少有3∽4只电鱼船下水作业。由于长期的非法捕鱼和水域环境的恶化,加快了湖内水产资源的枯竭和物种灭绝速度。

4.栖凤湖水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

4.1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机构、制度不健全

栖凤湖是我县4大凤景名胜区之一,隶属于古丈县凤景名胜管理局管理, 同时又是栖凤湖生态经济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内容。栖凤湖水域和所属的4村1居委会是罗依溪镇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区,县移民局管移民,县畜牧水产局管水产技术服务和渔政执法,国土局管土地,水电局管水面、县环保局管环境。这些相关单位和部门谁都可以管,又是谁都不管和谁都管不了。这就是管理主体不明确。栖凤湖景区所属范围包括哪些区域,管理内容涵盖哪几个方面等均没有明确的文字依据。县里没有出台相关文件和设立专门的栖凤湖管理机构,更没有管理队伍、经费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4.2环境和水质治理的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

目前栖凤湖环境治理包括水面和陆地的卫生环境的综合治理,如湖区沿岸村寨建设垃圾池,配备环卫保洁人员,整个景区设立垃圾处理机构或中转站等。绿化和植被环境治理,则有现存绿化植被环境的改造维护、新增绿化区的建设等内容。水质治理包括现存湖内水质的净化处理、上游污染源的治理、附近生活污水治理以及渔业生产污染的治理等。做好该项工作千头万绪,难度很大。

4.3环境保护和渔业生产的矛盾难以协调

栖凤湖水域环境状况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严格控制渔业生产规模,而网箱养殖和拦叉养鱼户都是没有田土的水库淹没区移民,渔业生产是解决他们生活来源的主要产业,如果没有解决好他们的安置问题,裁减网箱和取消拦叉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5.建议对策

我县栖凤大坝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栖凤湖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水位,既可以借此进行旅游产业开发,又能为广大库区移民从事网箱养鱼生产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如何改善栖凤湖水域环境状况成为了栖凤湖的当务之急和促进栖凤湖渔业、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根本点。因此,我们建议:

5.1对栖凤大坝进行技术改造

要求大坝设计、施工单位对栖凤大坝进行技术改造,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大坝改造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改造后的大坝应留有溢洪道、鱼类逥游通道、清淤排淤管道等设施。同时,大坝还应具有定期清湖的功能。

5.2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由县里牵头组建由政府、移民、环保、旅游、建设、公安、渔政等部门精干人员组成的栖凤湖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具有对栖凤湖施行管理和治理的独立法人资格权,全面担负栖凤湖生态环境保护、渔业生产技术、旅游产业开发、水上治安渔业秩序等的管理任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保证人员和经费的落实和到位。

5.3加强栖凤湖上游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一是对上游村寨及县城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尽量避免其直接放入古阳河。县城应在生活污水集中区域修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池,上游村寨可以在生活污水入河段修建污水过滤沟。同时,在县城和村寨附近的古阳河道修筑矮坝,使河道形成1个或多个河潭,潭中种植水生植物并投放滤食性鱼类或水产动物,以达净化水质的目的。二是对栖凤湖上游工厂排放的废水进行控制和处理,实行排放量和成份含量控制,排放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并符合排放标准。三是对上游沿岸农业投入物(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和医疗废弃物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和处理,尽可能的避免对河流造成污染。

5.4采用科学技术措施修复栖凤湖水域生态环境

利用生态学的原理,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栖凤湖水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和水生动物修复等技术。微生物修复是用光合细菌、诺卡氏菌、大型绿藻、席藻、螺旋藻、小球藻等有益微生物和光合细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复合微生物菌群等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净化和水域环境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是利用水生植物的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功能、吸收过剩营养物质功能和克藻功能对栖凤湖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如在水中种植狐尾藻、凤眼莲等沉水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总氮、总磷、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放。芦苇、菱角、满江红等则能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过剩的营养物质。某些高等水生植物如石昌莆对一些有害藻类有克制作用。水生动物修复是改变鱼类的组成和密度来调节水体的营养结构,减少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的鱼类种群密度,促进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下降,达到增加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的目的。具体做法为投放适量的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和培育某些大型食植性浮游动物如枝角类等对水域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5.5科学合理规划产业

根据栖凤湖目前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我们以为在产业建设上应作出适当的取舍,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方案:

5.5.1加快建好旅游产业

将栖凤湖的休闲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进行建设,县里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合资、联营、独资、买断等方式招商引资尽快建成休闲旅游业基本框架,通过提高栖凤湖休闲旅游人气来引导养鱼户自觉转业到服务行业上来。实现全面控制水产养殖规模,最终实现湖内只能有允许规模的高标准的网箱养鱼。湖内投放适量的滤食性鱼类和具有观赏价值的鱼类,渔业仅仅作为旅游业的辅助性项目来建设。这样既可以避免渔业过度发展给湖水造成的二次污染,又能彻底改变湖面目前的脏、乱、差状况。

5.5.2科学规划渔业规模,促进旅游养鱼协调发展

(1)严格控制网箱规模。对凤湖渔业生产进行重新规划,严格控制网箱养鱼规模,按照水产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兼顾旅游产业建设,栖凤湖内精养网箱放养面积必须控制在300:1之上,即每300亩以上水面才能放置1亩的精养网箱,即5m×5m规格的网箱27口,栖凤湖4800亩水面可以放置精养网箱432口。粗养网箱放置量应控制在1%以下,即湖内的粗养网箱量不能超过48亩,即5m×5m规格的网箱1296口,精养和粗养网箱总数不能超过1728口。也就是说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栖凤湖的网箱总数从现在的4500口截减到1728口吧下,并对网箱进行重新装配和布置。

(2)取消拦叉养鱼,提高网箱养殖生产和设施标准。对栖凤湖内的所有拦叉、围拦和筑坝网拦等侵占湖面的养殖方式和设施全部取消,在湖内适量敞放鲢、鳙、鲴等具有清洁水质功能的鱼类。严格控制水体中的生物总量。对网箱养鱼的网箱框架、浮力装置、水上生产管理和生活设施以及养殖品种实行科学规划设计,并划定网箱放置区域。通过规划设计和布局,达到网箱养殖即是湖内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又是栖凤湖内独特的休闲、垂钓、餐饮风景点,产品为安全绿色的栖凤湖特色鱼的目标。

(3)确定养殖品种,推广新技术。严格控制斑点叉尾鮰等影响水质较重的鱼类品种的养殖,加快对经济价值高、生产效益好、对水域环境影响小、并能代表当地特色的的水产动物养殖品种的探索试验工作,通过生产试验尽快确定主导养殖品种。同时,大力推行健康养殖和无公害生产,推广生物的、生态的鱼病综合防治技术,严格控制鱼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和投入。努力克服渔业生产给水域造成的再污染。最终实现栖凤湖渔业生产、旅游业和水域生态环境三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莹等.水产养殖与渔业水域环境的关系.现代渔业信息.2006(4):10-11-28.

[2]刘松岩等.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安徽农业科技2007(23):58-59.

[3]宋妍等.淡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水产科学.2006(1):43-44.

[4]安鑫龙等.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9):1-5-7.

[5]杨绪兴等.养殖水域污染成因及其生物防治.中国渔业经济.2006(5): 39-42.

[6]王福表.网箱养殖水污染及其治理对策.海洋科学.2002(7):24-26.

[7]张荣显等.古丈县渔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报告.湖南省古丈县农业区划告报集.1986:259-270.

[8]张建明等.洞庭湖富营养评价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格.内陆水产.2006(2):43-44.

[9]刘新宇等.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中国水产.2006(12):81-82.

[10]沈锦玉等.光合细菌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其应用其用.中国水产2006(12):83-84.

[11]雷宇杰,肖克宇等.水葫芦对水域及水产养殖的危害与综合利.内陆水产.2008(1):23-25

[12]李贵雄.养殖水体中“富氮”的危害及防治方法.内陆水产.2006(6):20

[13]张小栓等.我国水产养殖水污染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中国渔业经济. 2007(5):30-33

[14]向世林,武吉海等.湘西州畜牧水产志.1996:63-111.

推荐访问: 湖水 对策 现状及 环境